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11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口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之间构成插口,中间层插入或拨出插口,以实现中间层的可替换;外层为防水防油防污面料,中间层为熔喷无纺布芯片,内层为抗菌消臭面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防护口罩的外层三防面料,一方面可以阻挡灰尘、细菌、病毒以气溶胶或液沫微粒的方式附着渗入,减少风险;另一方面能形成张力场,提高过滤性能,减少过滤材料的厚度,有利于呼吸顺畅;内层抗菌消臭面料,一方面杀灭漏网的细菌,另一方面解决1小时以上长时间呼吸引起的臭味。

A kind of reusable protective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
本专利技术属于口罩
,具体涉及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生态环境急剧恶化,雾霾肆虐且日趋严重,变异的新型病毒和病菌越来越多,例如,SARS病毒、MERS、埃博拉病毒、禽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的日益猖狂,常规的雾霾口罩、医用口罩无法满足日常的防护。美标N95或国标KN95等强过滤性能的口罩透气量少,呼吸困难,日常不能长时间使用。而通过医学研究,咳嗽或喷嚏>10微米的飞沫15秒内足够落地,最远不会超过6米,连普通的纱布口罩都有80%以上的阻挡能力足够用了,在“JOURNALOFAEROSOLMEDICINE/Volume20,Number4,2007”《TheSizeandConcentrationofDropletsGeneratedbyCoughinginHumanSubjects》的论文公开了咳嗽产生的飞沫核尺寸82%都是集中在0.74-2.12微米间。那么,普通的医用外科SMS(纺粘-熔喷-纺粘)口罩都有接近90%的阻挡率就够用了。而在《N95RespiratorsvsMedicalMasksforPreventingInfluenzaAmongHealthCarePersonnel:ARandomizedClinicalTrial》的研究报告中进一步证实:佩戴N95口罩和医用口罩的流感感染率差不多。所以,口罩面料不需要像N95那么多过滤阻挡的材质,反而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为了呼吸顺畅佩戴不正确从鼻梁两侧漏风,反而失去了应有的防护作用。只要致密的梭织面料密度大于300T即可满足日常防护,最主要是需要防水拒油功能。飞沫都是以水性或油性液态为载体,口罩面料经过防水防油防污三防处理后,阻止飞沫附着往里渗透的风险。另外,长时间佩戴口罩,人体自身呼吸道呼出的气味在口罩内层聚集,以及呼出的细菌在口罩内层大量繁殖,从而引发臭味,直接影响人们日常佩戴口罩意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之间构成插口,中间层插入或拨出插口,以实现中间层的可替换;外层为防水防油防污面料,中间层为熔喷无纺布芯片,内层为抗菌消臭面料。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层可拆卸式安装有支撑骨架。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层缝制有一个或多个横向延伸的插套,插套用于支撑骨架的插接。使用时,插入支撑骨架,撑起呼吸腔,呼吸腔越大过滤面积越大,呼吸越顺畅;不使用时,可以拆下,方便清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骨架为塑料条或金属条。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层的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第一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后的第一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防水防油防污纤维;S3、将防水防油防污纤维织造成防水防油防污面料。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层的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由面料经过防水防油防污处理制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先对第一单股纤维进行等离子处理,再将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第一单股纤维之上,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或者,先将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第一单股纤维之上,再进行等离子处理,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其中,等离子处理,一方面,使纤维表面粗糙形成大量凹槽,有利于吸附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另一方面,使纤维表面分子链引入活性基团(如-OH、-COOH、-C=O等),再将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纤维之上,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采用的是气相-液相接枝处理过程。也可以先将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纤维之上,再通过等离子处理,一方面是使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和纤维表面分子链同时引入活性基团,另一方面是等离子体的高能粒子成为催化中心直接引发防水防油防污剂与纤维分子链的反应,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采用的是直接液相接枝处理过程。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等离子处理的工艺参数包括:等离子为低温等离子,功率为1~100W,压力为大气常压,使用气体为空气,气体流量和处理时间根据纤维通过的速度确定,纤维通过的速度为50~6000m/min。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等离子处理使用了单个或多个矩形的低温等离子放电电极,等离子处理区域的有效长度为0.5~10cm,可以对经过的纤维进行瞬时处理。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在纤维喷丝冷却过程中或纤维牵伸变形前或纤维牵伸变形后覆于单股纤维之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通过雾化喷涂或油嘴浇注或油轮滚涂覆于单股纤维之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液体防水防油防污剂包括含氟整理剂,作为优选以C6、C8为主,本专利技术不需要添加封端异氰酸酯等交联剂。其中,含氟整理剂,含氟物有效成分先配置成30%浓度的水溶液,再根据纤维干重比例为:1~10wt%的计量加入,含氟物有效成分占纤维干重的比例为0.2~5wt%。与普通纤维织成面料,再面料后整理的方式比较,本专利技术不需要添加封端异氰酸酯等交联剂,极大优化纤维柔软性、顺滑性,提高纤维面料手感。而且,通过等离子改性将防水防油防污剂与纤维直接化学键接枝在一起,结合更加牢固,能够极大地提高纤维的防水防油防污三防性能和耐洗耐久性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水防油防污纤维纤度小于75D,所述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的织造密度大于200T。当纤维纤度50D、织造密度>300T时,纱与纱的间隙只有20~90微米,三防面料的表面拒水张力相互叠加形成巨大的张力场,从而能阻挡5微米以上的液态飞沫通过。即使没有中间的熔喷无纺布层,对0.74~2.12微米的飞沫也有50~70%的过滤性能。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层采用的熔喷无纺布芯片,可以SMS(纺粘-熔喷-纺粘)结构也可以单独M熔喷层结构,芯片为独立个体,可插入拔出替换。每次使用只需要替换此芯片即可,使口罩可以重复循环使用。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层的抗菌消臭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对第二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抗菌、消臭处理;S20、将经过步骤S10处理后的第二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抗菌消臭纤维;S30、将抗菌消臭纤维织造成抗菌消臭面料。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层的抗菌消臭面料由面料进行抗菌剂和消臭剂处理制得。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0具体包括:对第二单股纤维先进行等离子处理,再将液态抗菌剂和液态消臭剂覆于第二单股纤维之上,然后再进行等离子处理,最后高温反应及烘干;或者,先将液态抗菌剂覆于第二单股纤维之上,再进行等离子处理,然后将液态消臭剂覆于第二单股纤维之上,再进行等离子处理,最后高温反应及烘干。纤维先通过等离子处理,一方面是使纤维表面粗糙形成很多凹槽有利于吸附抗菌剂和消臭剂,另一方面是使纤维表面分子链引入活性基团(如-OH、-COOH、-C=O等),再将液态抗菌剂和液态消臭剂覆于纤维之上,先进行气相-液相接枝过程;再一次通过等离子处理,一方面是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之间构成插口,中间层插入或拨出插口,以实现中间层的可替换;外层为防水防油防污面料,中间层为熔喷无纺布芯片,内层为抗菌消臭面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之间构成插口,中间层插入或拨出插口,以实现中间层的可替换;外层为防水防油防污面料,中间层为熔喷无纺布芯片,内层为抗菌消臭面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可拆卸式安装有支撑骨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缝制有一个或多个横向延伸的插套,插套用于支撑骨架的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骨架为塑料条或金属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的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第一单股纤维分别进行等离子处理和防水防油防污处理;
S2、将经过步骤S1处理后的第一单股纤维卷绕成型,得到防水防油防污纤维;
S3、将防水防油防污纤维织造成防水防油防污面料;
或者,所述外层的防水防油防污面料由面料经过防水防油防污处理制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循环使用防护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先对第一单股纤维进行等离子处理,再将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覆于第一单股纤维之上,然后高温反应及烘干;或者,先将液态防水防油防污剂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康洁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