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地泵管二次对接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地泵管二次对接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而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浇筑就需要采用地泵的方式进行混凝土传输,地泵管是由若干小节泵管依次连接起来的,各个泵管之间通过管卡固定,地泵管位于地面上的部分容易发生爆管现象,若发生爆管情况,二次换管连接对整个输送过程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连接时间过长,势必会造成混凝土冷缝现象的发生,冷缝对混凝土结构构件来说是必须要避免的质量问题,若冷缝质量问题产生则二次处理费时费力费钱,所以爆管现象发生后第一时间快速而及时的更换及连接是避免冷缝产生的关键。常规发生爆管现象时,先拆除爆掉的泵管,然后再对接上的新的泵管,因为未被爆掉的泵管内还含有大量的混凝土,重量较重,新泵管在与其他未爆管的泵管对接时则需要6到7个人手抬各个泵管进行对接,极其耗时耗力,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便于地泵管二次对接的装置,能够大大节约人力和时间,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地泵管二次对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首尾相对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可伸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的用于压紧地泵管的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二压紧组件,第一壳体前后两侧壁穿设有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壳体前后两侧壁上,所述转动轴位于第一壳体外的两端上分别套设有前绞盘和后绞盘,在第一壳体前后两侧壁上还分别固定有前挂钩和后挂钩,第二壳体前后两侧壁分别固连有前定滑轮和后定滑轮,前定滑轮和后定滑轮均上下位置对应的设有两个,所述前绞盘的绞线活动端依次通过两个前定滑轮后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地泵管二次对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于同一水平直线上首尾相对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可伸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的用于压紧地泵管的第一压紧组件和第二压紧组件,第一壳体前后两侧壁穿设有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壳体前后两侧壁上,所述转动轴位于第一壳体外的两端上分别套设有前绞盘和后绞盘,在第一壳体前后两侧壁上还分别固定有前挂钩和后挂钩,第二壳体前后两侧壁分别固连有前定滑轮和后定滑轮,前定滑轮和后定滑轮均上下位置对应的设有两个,所述前绞盘的绞线活动端依次通过两个前定滑轮后与前挂钩相连,所述后绞盘的绞线活动端依次通过两个后定滑轮后与后挂钩相连,在转动轴位于第一壳体外的一端上还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可与一插入其中的杠杆配合以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拉近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地泵管二次对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前压头、第一后压头和第一上压头,所述第一压紧组件的第一前压头、第一后压头和第一上压头分别从第一壳体的前侧壁、后侧壁和顶壁伸入第一壳体内部,所述第一前压头、第一后压头和第一上压头分别包括与第一壳体前侧壁、后侧壁和顶壁螺纹连接的第一前螺杆、第一后螺杆和第一上螺杆,所述第一前螺杆、第一后螺杆和第一上螺杆伸出第一壳体外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前螺杆、第一后螺杆和第一上螺杆伸入第一壳体内的一端分别设有与地泵管管壁抵接的第一前抵接板、第一后抵接板和第一上抵接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地泵管二次对接的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荣杰,刘鸿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