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032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鱼类繁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将挑选的亲鱼在25‑26℃水温的水泥池中暂养,并进行催产;在28‑29℃水温的水泥池中,待到达效应时间后,每2小时检查挤卵一次,共进行3次;对挤卵后亲鱼暂养,并利用青霉素药剂防止发炎,雌亲鱼存活75%以上;雄鱼进行取精巢,在精子保存液中隔金属网研磨碎;受精前将精子保存液中的精子用水激活,再倒入卵受精。卵受精静置超过2h后孵化桶中孵化,对孵化桶充气;受精卵在桶中孵化2天出膜,再过1‑2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进行苗种培育。本发明专利技术显著提高了雄亲鱼利用率、雌亲鱼产后存活率,减少了场地占用、提高苗种孵化成功率。

A method of artificial insemination and hatching for the reproduction of snakehead fish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鱼类繁殖
,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鳢是淡水优质经济鱼类,具有骨刺少、肉鲜嫩、营养丰富的特点,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等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鳢的苗种繁殖主要利用催产后1:1配对的自然产卵方法,需要利用泡沫箱或水泥产卵巢,产卵后在水泥池中静水或微流水孵化。由于鳢在自然产卵过程中雄鱼会追咬并用尾巴拍打雌鱼,促使雌鱼发情产卵,很多产后雌鱼会伤痕累累,产后存活率不高。这也是大部分亲鱼只能用一年的原因。而且自然产卵对催产技术要求较高,必须保证雌雄发情同步才能取得较高的受精率。不同批次亲鱼受精率差异很大。受精卵孵化一般采用静水孵化,卵平铺在水面上,从产卵到鱼苗下沉游泳可以转出培育需要4-5天,在大规模生产时需要很多个孵化池周转才能保证每天生产。另一方面,静水孵化时,所有卵都呈单层紧密排列在水面,孵化至第二天,未受精的卵即会生长水霉,并将相邻的正常卵感染坏死,从而大大降低了孵化率。有生产单位尝试人工授精和孵化桶孵化,但还未有成功,均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包括:/n步骤一,将挑选的亲鱼在25-26℃水温的水泥池中暂养,并进行催产;/n步骤二,所述亲鱼催产后,再对挤卵后亲鱼暂养,并利用青霉素药剂防止发炎;解剖取雄鱼精巢并在精子保存液中研磨,精子用水激活后倒入卵中进行人工授精;/n步骤三,卵受精并静置超过2h后,将受精卵用纱网捞至孵化桶中孵化,对孵化桶充气,使受精卵上下翻滚;所述受精卵在桶中孵化2-2.5天出膜,再过1-2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进行苗种培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包括:
步骤一,将挑选的亲鱼在25-26℃水温的水泥池中暂养,并进行催产;
步骤二,所述亲鱼催产后,再对挤卵后亲鱼暂养,并利用青霉素药剂防止发炎;解剖取雄鱼精巢并在精子保存液中研磨,精子用水激活后倒入卵中进行人工授精;
步骤三,卵受精并静置超过2h后,将受精卵用纱网捞至孵化桶中孵化,对孵化桶充气,使受精卵上下翻滚;所述受精卵在桶中孵化2-2.5天出膜,再过1-2天后卵黄囊吸收完毕,进行苗种培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进行前,需进行亲鱼挑选,池塘中水温高于22℃时挑选性成熟好的雌性亲鱼、雄性亲鱼,成熟度欠佳的亲鱼在原塘继续培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人工授精和孵化桶进行鳢科鱼类繁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进行催产的方法包括:
(1)每千克鱼体重使用4μg/kgLRH-A2进行背部肌肉第一次注射;
注射后12小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每千克鱼体重使用800IUHCG和12μgLRH-A2;注射时,根据亲鱼成熟程度进行增减;
(2)雄鱼每千克使用120IUHCG和2μgLRH-A2;
(3)人工催产后水温调至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陈昆慈欧密刘海洋罗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