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荞麦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01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荞麦种植方法,包括:耕种土地,后对所述土地进行镇压至表面土壤被压实;对所述土地进行施肥和荞麦播种,后根据土壤含水量对所述土地进行镇压:若所述土地的土壤含水量达到25%以上,进行覆土掩埋处理;若所述土地的土壤含水量在15%‑25%之间,在覆土掩埋后以80~0公斤重量进行平面镇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荞麦生长习性以及高寒地区的气候特定进行研究,得出一种荞麦种植方法,尤其是在耕地、施肥和播种后对地块进行镇压达到保持水分、充分利用肥料和避免吊根的目的。以此方法在高寒地区进行荞麦种植,荞麦产量有较大幅度提升,相较于优化前提升了22%左右,适合大面积在青藏高原地区推广。

A planting method of Buckwhea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荞麦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荞麦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荞麦(Fagopyrumesculentum)最早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是蓼科荞麦属的一种重要杂粮作物,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主要有甜荞和苦荞2个栽培种。因富含禾谷类作物没有的生物类黄酮(芦丁、槲皮素等)以及荞麦糖醇(D-肌醇)、多酚等活性功能成分,成为独特的药食两用粮食作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与喜爱,市场需求也不断扩大,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荞麦具有耐旱、耐贫瘠、生育期短等特点,这些生长特性也使得它能够种植在一些生产条件差的山地或旱地,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也可以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因此,保证荞麦的产量和品质对生产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成为荞麦栽培研究的核心问题。苦荞营养粉对人体有明显的调节血糖、血脂和保健功能,以及有明显的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因此,苦荞作为保健食品被越来越多人喜爱,苦荞产量的增加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一定意义。现有技术中,高寒地区的荞麦种植存在多种因素导致荞麦产量较低。由于海拔较高,常年低温,作物剩余期间有效积温较低,首先,由于苦荞品种生育期较长,但是高海拔地区温差较大,无绝对无霜期,种植过早,霜冻会杀死荞麦幼苗,种植过晚,则不能成熟;其次,现有技术多凭借种植小麦等作物的经验进行荞麦的种植,重视程度不够,制约了荞麦作物产业发展;最后,荞麦生长周期长,且产量较低,且受气候因素制约较大,品种适应性,栽培措施、田间管理等均能提高产量,但与大作物相比产量仍然太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荞麦种植方法,用以解决现有高寒地区荞麦种植产量低的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荞麦种植方法,包括:耕种土地,后对所述土地进行镇压至表面土壤被压实;对所述土地进行施肥和荞麦播种,后根据土壤含水量对所述土地进行镇压:若所述土地的土壤含水量达到25%以上,进行直接覆土掩埋处理即可;若所述土地的土壤含水量在15%-25%之间,在覆土掩埋后以80~0公斤重量进行平面镇压。本专利技术经过大量实验和研究发现,在高寒地区进行荞麦种植时,为了保证土壤的含水率,需要在耕地、施肥和播种后进行镇压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而不同阶段的镇压操作目的也不同,在耕地后,土壤较为松散,若不进行镇压,不仅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更易蒸发,同样会使得土地下陷,不利于后续的种植。在施肥后进行土地镇压使得土地平整,一方面有利于让肥料和土壤混用,减少肥料的损失;另一方面,方便后续的划线和荞麦种植。在播种后进行镇压则需根据土壤含水量进行调整,对于含水量较高的土壤只进行覆土掩埋即可;而对于含水量较低的地块则需在覆土掩埋后以0~80公斤重量进行平面镇压,当含水量较低时相应的镇压重量较大。播种后的镇压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也可以使种子和土壤接触更加充分,避免吊根的现象。进一步地,所述荞麦播种在5月5日~5月15日进行;优选为5月9日~5月12日。本申请优选谷雨时节之后的日期进行播种,在高寒地区,一般在谷雨时节会有一定的降雨,此时播种土壤含水量较高,适宜荞麦的生长。进一步地,所述土地为前茬作物为燕麦、小麦和/或油菜的栗钙土,优选为前茬作物为小麦的栗钙土。前茬作物的选择在荞麦种植中较为重要。在高寒地区,燕麦、小麦、油菜和马铃薯都是常规的农业作物;而对于荞麦而言,以燕麦、小麦和油菜作为前茬作物可以显著提高荞麦的产量。进一步地,在所述耕种土地前将所述土地上杂草以及所述前茬作物留下的杂物全部清除。进一步地,所述施肥为施用尿素4~6kg/亩,二胺10~12kg/亩和有机肥200~400kg/亩。优选为尿素5kg/亩,二胺10kg/亩和有机肥200kg/亩。目前在青海地区荞麦种植全依照小麦种植的流程进行,没有系统的规定和标准,本专利技术经过实验得到最优的施肥量:尿素4-6kg/亩,二胺10-12kg/亩和有机肥200-400kg/亩,在这一条件下,荞麦种植后的产量最高的同时倒伏率最低。进一步地,在所述荞麦播种前进行开沟,深度为4~5cm。进一步地,所述荞麦播种的密度为6~8万株/亩。进一步地,所述荞麦为当家品种黑丰1号或六桥1号。进一步地,在荞麦种植的过程中,在旋耕并镇压后应及时进行播种,以保证土壤不会由于自然下陷而压得过实,不利于荞麦的生长。具体而言播种和耕作之间相距3天可以取得最好的种植效果。作为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荞麦种植方法,包括:(1)在前茬作物为燕麦、小麦或油菜的栗钙土、沙壤土上进行荞麦种植,对所述土地进行杂物清理;(2)在种植的前一年年底对所述土地进行深翻20~30cm,后耙磨平整;(3)在5月5日~5月10日对所述土地进行机械旋耕15~20cm,耙磨平整后对所述土地进行镇压至表面土壤被压实;(4)对所述土地施用尿素6-8kg/亩,二胺10-12kg/亩和有机肥200-400kg/亩,后对所述土地进行耙磨和镇压;(5)开沟种植,播种密度为6~8万株/亩,沟深·4~5cm,通过条播法将荞麦种子均匀撒入沟中,后根据土壤含水量对所述土地进行镇压:若所述土地的土壤含水量达到25%以上,直接覆土掩埋处理;若所述土地的土壤含水量在15%-25%之间,在覆土掩埋后以80~0公斤重量进行平面镇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荞麦种植方法尤其适用于高寒地区的荞麦种植,所述高寒地区为海拔1000~2800米之间的区域,尤其适合青海东部农区的荞麦种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完整荞麦种植方法适用于较小范围(如小区范围)内的荞麦种植。当需要进行荞麦的大面积种植时,为了节省流程,可以将施肥和旋耕操作同时进行。在高寒山区的荞麦种植过程中,深翻、条播、播种密度均对荞麦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首先,深翻可以保持土壤通透性,对大多数作物都能起到显著的增产和增效作用。其次,现有的播种方式多用撒播的条播,和撒播相比,条播后的荞麦产量更高。最后,播种密度也在种植过程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播种密度过高容易倒伏造成减产,而密度过低产量较低,所以对于荞麦,播种的行距最优为35cm,可以达到最高的产量。本专利技术在荞麦种植方面,综合上述所有措施可以达到极大提高高寒地区荞麦产量的目的,使得高寒地区荞麦产量普遍提高20%以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荞麦种植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荞麦生长习性以及高寒地区的气候对荞麦种植流程进行优化,研究得出一套荞麦种植的方法,选择前茬作物为燕麦、油菜、小麦等旱作作物的土地进行种植;兼以深翻和旋耕等操作提高土壤通透性,在旋耕、施肥和播种后对土地进行不同程度的镇压以保持较高的土壤含水率;底肥采用常规化肥加有机肥的组合,增加土壤有机质;采用适量的播种量保证其最佳密集程度;在适当的播种期进行播种,达到减少或避开霜冻伤寒的目的,较大程度地提高了高寒地区荞麦的产量。本专利技术相较于常规的未经优化的流程,荞麦产量提高了22%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荞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耕种土地,后对所述土地进行镇压至表面土壤被压实;/n对所述土地进行施肥和荞麦播种,后根据土壤含水量对所述土地进行镇压:/n若所述土地的土壤含水量达到25%以上,直接覆土掩埋处理;/n若所述土地的土壤含水量在15%-25%之间,在覆土掩埋后以80~0公斤重量进行平面镇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荞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耕种土地,后对所述土地进行镇压至表面土壤被压实;
对所述土地进行施肥和荞麦播种,后根据土壤含水量对所述土地进行镇压:
若所述土地的土壤含水量达到25%以上,直接覆土掩埋处理;
若所述土地的土壤含水量在15%-25%之间,在覆土掩埋后以80~0公斤重量进行平面镇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荞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荞麦播种在5月5日~5月15日进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荞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地为前茬作物为燕麦、小麦和/或油菜的栗钙土,优选为前茬作物为小麦的栗钙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荞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耕种土地前将所述土地上杂草以及所述前茬作物留下的杂物全部清除。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荞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肥为施用尿素4~6kg/亩,二胺10~12kg/亩和有机肥200~400kg/亩。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荞麦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荞麦播种前进行开沟,深度为4~5cm。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荞麦种植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祥贾志锋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