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结构及包装结构内衬的展开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947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包装结构,包括内衬,内衬包括依序相连的第一至第六板体。第一板体远离第二板体的一侧及第六板体远离第五板体的一侧皆固定于第三板体及第四板体的连接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共同围绕第一容置空间并形成第一座体。第四板体、第五板体及第六板体共同围绕第二容置空间并形成第二座体,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相并排。第三板体背对第一容置空间的一侧及第四板体背对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共同形成第三容置空间。第三板体及第四板体各具有穿口。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及第三容置空间通过两个穿口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包装结构内衬的展开板。

Unfolding plate of packaging structure and lining of packag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装结构及包装结构内衬的展开板
本技术关于一种包装结构,特别是一种包括内衬的包装结构。此外,本技术还关于一种可折成包装结构内衬的展开板。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板状电子产品,例如平板计算机板,在出货前或是移动至其他地点时,大多会被放置在包装盒内,以在运送的过程中保护板状电子产品。然而,包装盒并非完全符合板状电子产品的大小,故板状电子产品在放置于包装盒内之后,板状电子产品与包装盒之间仍有缝隙,使得板状电子产品在运送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外力而与包装盒碰撞,进而易造成板状电子产品的损坏。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包装结构,以降低放置于包装盒内的板状电子产品的损坏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结构及包装结构内衬的展开板,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放置于包装盒内的板状电子产品在运送的过程中可能与包装盒碰撞而损坏的问题。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包装结构,用以容纳一板件,包括一内衬。内衬包括依序相连的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一第三板体、一第四板体、一第五板体及一第六板体。第一板体远离第二板体的一侧及第六板体远离第五板体的一侧皆固定于第三板体及第四板体的连接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共同围绕一第一容置空间并形成一第一座体。第四板体、第五板体及第六板体共同围绕一第二容置空间并形成一第二座体,且第一座体与第二座体相并排。第三板体背对第一容置空间的一侧及第四板体背对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共同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第三板体及第四板体各具有一穿口。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及第三容置空间通过两个穿口相连通,且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及第三容置空间用以共同容纳穿设于两个穿口的板件。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包装结构,用以容纳一板件,包括一内衬。内衬包括一第一底部、一第二底部、一第一顶部及一第二顶部。第二底部连接于第一底部。第一顶部的一侧连接于第一底部远离第二底部的一侧,第一顶部的另一侧固定于第一底部与第二底部相连之处。第一顶部及第一底部共同围绕一第一容置空间并形成一第一座体。第二顶部的一侧连接于第二底部远离第一底部的一侧,第二顶部的另一侧固定于第一底部与第二底部相连之处。第二顶部及第二底部共同围绕一第二容置空间并形成一第二座体,且第二座体与第一座体相并排。第一底部及第二底部之间共同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且第一底部及第二底部各具有一穿口。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及第三容置空间通过两个穿口相连通,且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及第三容置空间用以共同容纳穿设于两个穿口的板件。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包装结构内衬的展开板,包括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一第三板体、一第四板体、一第五板体及一第六板体。第三板体及第四板体各具有一穿口。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第五板体及第六板体依序排列,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板体通过折线相连,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第五板体及第六板体用以沿折线弯折,而令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共同围绕一第一容置空间,第四板体、第五板体及第六板体共同围绕一第二容置空间,及第四板体及第五板体共同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两个穿口用以令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及第三容置空间相连通。根据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包装结构及包装结构内衬的展开板,由于板件是穿设于两个穿孔而被容纳于内衬的第一容置空间、第二容置空间及第三容置空间内,故容纳有板件的内衬在被装入外盒后,可作为板件与外盒之间的缓冲件,以吸收板件在运送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外力,进而降低了板件损坏的几率。以上的关于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技术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更进一步的解释。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包装结构内衬的展开板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第三板体及第四板体经弯折后的立体图。图3为图2的第一手提板、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五板体、第六板体及第二手提板经弯折后的立体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包装结构的内衬及外盒的立体图。图6为图5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下且第一手提板及第二手提板处于收容状态的立体图。图7为图5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下且第一手提板及第二手提板处于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下且第一手提板及第二手提板处于收容状态的立体图。图9为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所公开的盖体处于关闭状态下且第一手提板及第二手提板处于使用状态的立体图。图10为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所公开的包装结构的内衬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1展开板2板件3配件10、10b第一顶部11、11a第一板体111第一缺口12第一卡扣板13、13a第一手提板20、20b第一底部21、21b第二板体22第三板体221穿口30、30b第二底部31、31b第四板体311穿口32第五板体40、40b第二顶部41、41a第六板体411第二缺口42第二卡扣板43、43a第二手提板51、52、53、54、55、56、58、60折线56卡槽57、59狭缝70、70a包装结构71、71b内衬711、711b第一容置空间712、712b第一座体713、713b第二容置空间714、714b第二座体715、715b第三容置空间72、72a外盒721盒体7211第四容置空间722、722a盖体7221、7221a第一通口7222a第二通口7223a第三通口73第五容置空间74第六容置空间W1、W2、W3宽度θ夹角S平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技术的范畴。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所公开的包装结构内衬的展开板的立体图。本实施例公开了一包装结构内衬的展开板1。展开板1包括了一第一顶部10、一第一底部20、一第二底部30及一第二顶部40。第一顶部10包括一第一板体11,且第一底部20包括一第二板体21及一第三板体22。第二底部30包括一第四板体31及一第五板体32,且第二顶部40包括一第六板体41。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21、第三板体22、第四板体31、第五板体32及第六板体41依序排列,且任意两个相邻的板体通过折线相连。也就是说,第一板体11通过一折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以容纳一板件,该包装结构包括:/n一内衬,包括依序相连的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一第三板体、一第四板体、一第五板体及一第六板体,该第一板体远离该第二板体的一侧及该第六板体远离该第五板体的一侧皆固定于该第三板体及该第四板体的连接处;/n其中,该第一板体、该第二板体及该第三板体共同围绕一第一容置空间并形成一第一座体,该第四板体、该第五板体及该第六板体共同围绕一第二容置空间并形成一第二座体,该第一座体与该第二座体相并排,该第三板体背对该第一容置空间的一侧及该第四板体背对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共同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该第三板体及该第四板体各具有一穿口,该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及该第三容置空间通过两个穿口相连通,且该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及该第三容置空间用以共同容纳穿设于该两个穿口的该板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以容纳一板件,该包装结构包括:
一内衬,包括依序相连的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一第三板体、一第四板体、一第五板体及一第六板体,该第一板体远离该第二板体的一侧及该第六板体远离该第五板体的一侧皆固定于该第三板体及该第四板体的连接处;
其中,该第一板体、该第二板体及该第三板体共同围绕一第一容置空间并形成一第一座体,该第四板体、该第五板体及该第六板体共同围绕一第二容置空间并形成一第二座体,该第一座体与该第二座体相并排,该第三板体背对该第一容置空间的一侧及该第四板体背对该第二容置空间的一侧共同形成一第三容置空间,该第三板体及该第四板体各具有一穿口,该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及该第三容置空间通过两个穿口相连通,且该第一容置空间、该第二容置空间及该第三容置空间用以共同容纳穿设于该两个穿口的该板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衬还包括一第一手提板及一第二手提板,该第一手提板及该第二手提板分别可弯折地连接该第一板体远离该第二板体的一侧及该第六板体远离该第五板体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衬还包括一第一卡扣板及一第二卡扣板,该第一卡扣板及该第二卡扣板分别连接于该第一手提板及该第二手提板,该第一板体具有一第一缺口,该第一缺口及该第一卡扣板位于该第一手提板的相邻两侧,该第六板体具有一第二缺口,该第二缺口及该第二卡扣板位于该第二手提板的相邻两侧,该第三板体及该第四板体的连接处具有一卡槽,且该第一卡扣板及该第二卡扣板插入于该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外盒,该外盒包括一盒体,该盒体具有一第四容置空间,该内衬容纳于该第四容置空间,该第二板体及该第五板体分别与该盒体形成一第五容置空间及一第六容置空间,该第三容置空间、该第五容置空间及该第六容置空间各用以容纳一配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盒还包括一盖体,该盖体可活动地连接该盒体并遮蔽该第四容置空间,该盖体具有连通该第四容置空间的一第一通口,该第一手提板及该第二手提板分别可弯折而共同具有一收容状态或一使用状态,当该第一手提板及该第二手提板处于该收容状态时,该第一手提板及该第二手提板位于该第四容置空间内,且该第一手提板被夹设于该盖体及该第一板体之间,及该第二手提板被夹设于该盖体及该第六板体之间,当该第一手提板及该第二手提板处于该使用状态时,该第一手提板及该第二手提板穿过该第一通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包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外盒还包括一盖体,该盖体可活动地连接该盒体并遮蔽该第四容置空间,该盖体具有连通该第四容置空间的一第一通口、一第二通口及一第三通口,该第一通口位于该第二通口及该第三通口之间,该第一手提板及该第二手提板分别可弯折而共同具有一收容状态或一使用状态,当该第一手提板及该第二手提板处于该收容状态时,该第一手提板及该第二手提板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媛
申请(专利权)人:精英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