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护板内侧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910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左右护板内侧固定结构,包括凹腔结构的骨架,所述骨架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上端部设置有两个径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的倾斜杆,每个倾斜杆下方设置有朝向支杆弯曲的曲杆,所述曲杆一端部焊接在所述支杆下端部,所述曲杆另一端部朝向所述倾斜杆方向延伸;所述骨架左侧依次连接有左挡板、左内侧板和左护板,所述骨架右侧依次连接有右挡板、右内侧板和右护板,其中,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内部均形成第一凹腔体,所述第一凹腔体与骨架的凹腔结构连通。

Left and right guard board inner fixed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左右护板内侧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摩托车部件的
,具体涉及左右护板内侧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通常地,已知的电动摩托车的车体,该车体容纳电气组件,比如电池等等,该车体需要比较宽阔的安装空间(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6-219081)。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06-219081公开的车体设置有安装空间,该安装空间由左右半框架部限定,并且在其横向侧具有开口,经由该开口安装空间暴露于外侧。在被存储有可扩大的容纳壳体的状态下,电气组件经由开口被安装进安装空间。当在被存储在容纳壳体的状态下电气组件经由在半框架部上的开口被安装进安装空间时,可以通过使容纳壳体收缩而将容纳壳体插入车体的安装空间。但是,在左右半框架部结合以形成车体结构的状态下,由于受到左右半框架部的限定,其安装空间较窄,再将逆变器以及控制器等少量电气组件安装在其中的车体结构中时,容易导致没有多余的空间安装配线以及其他的电气组件;同时,左右半框架部相结合固定,这种固定精度和稳定性不够高,不足以支撑其他的电气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左右护板内侧固定结构,包括凹腔结构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上端部设置有两个径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的倾斜杆,每个倾斜杆下方设置有朝向支杆弯曲的曲杆,所述曲杆一端部焊接在所述支杆下端部,所述曲杆另一端部朝向所述倾斜杆方向延伸;/n所述骨架左侧依次连接有左挡板、左内侧板和左护板,所述骨架右侧依次连接有右挡板、右内侧板和右护板,其中,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内部均形成第一凹腔体,所述第一凹腔体与骨架的凹腔结构连通;/n所述左护板上侧内面与左内侧板相贴合,所述左护板下侧面设置有左第一安装螺孔,使得所述左护板通过左第一安装螺孔固定在所述曲杆一端,所述左护板下侧面设置有左扎带,使得所述左护板...

【技术特征摘要】
1.左右护板内侧固定结构,包括凹腔结构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上端部设置有两个径向延伸且向下倾斜的倾斜杆,每个倾斜杆下方设置有朝向支杆弯曲的曲杆,所述曲杆一端部焊接在所述支杆下端部,所述曲杆另一端部朝向所述倾斜杆方向延伸;
所述骨架左侧依次连接有左挡板、左内侧板和左护板,所述骨架右侧依次连接有右挡板、右内侧板和右护板,其中,所述左护板和右护板内部均形成第一凹腔体,所述第一凹腔体与骨架的凹腔结构连通;
所述左护板上侧内面与左内侧板相贴合,所述左护板下侧面设置有左第一安装螺孔,使得所述左护板通过左第一安装螺孔固定在所述曲杆一端,所述左护板下侧面设置有左扎带,使得所述左护板通过左扎带固定在所述曲杆另一端;所述左内侧板设置有左第二安装螺孔和左第三安装螺孔,所述左护板通过左第二安装螺孔直接连接在所述倾斜杆上,所述左护板通过左第三安装螺孔与所述左挡板一侧边固定连接,使得述左护板上侧面通过左第三安装螺孔连接的左挡板间接连接在骨架上;
所述右护板上侧内面与右内侧板相贴合,所述右护板下侧面设置有右第一安装螺孔,使得所述右护板通过右第一安装螺孔固定在所述曲杆一端,所述右护板下侧面设置有右扎带,使得所述右护板通过右扎带固定在所述曲杆另一端;所述右内侧板设置有右第二安装螺孔和右第三安装螺孔,所述右护板通过右第二安装螺孔直接连接在所述倾斜杆上,所述右护板通过右第三安装螺孔与所述右挡板一侧边固定连接,使得述右护板上侧面通过右第三安装螺孔连接的右挡板间接连接在骨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护板内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倾斜杆对称设置,两者之间的角度可调,且角度呈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护板内侧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挡板内部形成第二凹腔体,且第二凹腔体与骨架的凹腔结构连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陈家雄余秀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虬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