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促进皮肤组织修复材料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82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皮肤组织修复材料膜,包括纤维纺丝非织造膜、经编间隔织膜、甲壳素敷料层和丝素蛋白敷料层;纺丝非织造膜、经编间隔织膜、甲壳素敷料层和丝素蛋白敷料层从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经编间隔织膜由超细旦PLA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的薄膜状经编间隔织物;纤维纺丝非织造膜由海藻纤维纺制而成的非织造薄膜;甲壳素敷料层由甲壳素纤维纺丝液静电纺丝而成的非织造膜层结构;丝素蛋白敷料层由丝素蛋白纺丝液静电纺丝而成的非织造膜层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膜,结构强度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触感柔软,贴覆在皮肤伤口表面,保湿透气性好,能够抗菌消炎,促进皮肤组织加速痊愈,使用效果好。

A membrane for promoting skin tissue rep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皮肤组织修复材料膜
本技术涉及生物医药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进皮肤组织修复材料膜。
技术介绍
组织工程是将体外培养扩增的细胞种植与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生物材料上,在体外培养使细胞大量繁殖,然后将它们共同移植于所需部位,在机体内细胞继续增殖,而生物支架结构则逐渐被降解吸收,结果形成新的组织器官,从而达到组织修复的目的。因此,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和制备方法构建组织工程支架是组织工程研究的基础。静电纺丝是一种利用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在强电场作用下形成喷射流进行纺丝加工的工艺。由于静电纺丝技术能够形成纳米到微米级纤维,模仿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和结构,为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因此是制备组织工程支架的理想方法。丝素蛋白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纤维蛋白,具有无毒、可生物降解、良好生物相容性等性能,适用于生物传感,药物控释材料,组织工程材料等应用领域。单独静电纺丝素蛋白已有报道,但纯丝素材料具有较大的脆性,机械强度不够的缺点,阻碍了其在组织工程材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因此,需求一种促进皮肤组织修复的新型复合纺织纤维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促进皮肤组织修复材料膜,采用经编间隔织膜作为基膜,通过多层复合,解决了单一的丝素蛋白非织造膜脆性大,机械强度不够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促进皮肤组织修复材料膜,包括纤维纺丝非织造膜、经编间隔织膜、甲壳素敷料层和丝素蛋白敷料层;所述纺丝非织造膜、经编间隔织膜、甲壳素敷料层和丝素蛋白敷料层从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经编间隔织膜由超细旦PLA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的薄膜状经编间隔织物;所述纤维纺丝非织造膜由海藻纤维采用静电纺丝在所述经编间隔织膜表面纺制而成的非织造薄膜;所述甲壳素敷料层由甲壳素纤维纺丝液在所述经编间隔织膜表面静电纺丝而成的非织造膜层结构;所述丝素蛋白敷料层由丝素蛋白纺丝液在所述甲壳素敷料层表面静电纺丝而成的非织造膜层结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超细旦PLA纤维纱线由纳米PLA纤维纺纱而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经编间隔织膜的厚度为0.12-0.25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纤维纺丝非织造膜的厚度为0.05-0.1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纤维纺丝非织造膜内部密布有蜂窝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纤维纺丝非织造膜的外表面复合有聚四氟乙烯纳米膜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膜,结构强度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触感柔软,贴覆在皮肤伤口表面,保湿透气性好,能够抗菌消炎,促进皮肤组织加速痊愈,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纤维纺丝非织造膜2.经编间隔织膜3.甲壳素敷料层4.丝素蛋白敷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结合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促进皮肤组织修复材料膜,包括纤维纺丝非织造膜1、经编间隔织膜2、甲壳素敷料层3和丝素蛋白敷料层4。纺丝非织造膜、经编间隔织膜2、甲壳素敷料层3和丝素蛋白敷料层4从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经编间隔织膜2由超细旦PLA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的薄膜状经编间隔织物,呈三维网状结构。具体的,超细旦PLA纤维纱线由纳米PLA纤维纺纱而成,可以采用静电纺,也可以采用涡流纺。经编间隔织膜2有较高的孔隙率,透气透湿性好,织物形状稳定性好不易脱散,强度高,柔韧性良好。经编间隔织膜2作为本技术的基膜层,保证本技术的机械强度。纤维纺丝非织造膜1由海藻纤维采用静电纺丝在经编间隔织膜2表面纺制而成的非织造薄膜,触感细腻柔滑。优选的,经编间隔织膜2的厚度为0.12-0.25mm。纤维纺丝非织造膜1的厚度为0.05-0.10mm。甲壳素敷料层3由甲壳素纤维纺丝液在经编间隔织膜2表面静电纺丝而成的非织造膜层结构,具有止痛、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减小疤痕、抑菌、良好的生理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丝素蛋白敷料层4由丝素蛋白纺丝液在甲壳素敷料层3表面静电纺丝而成的非织造膜层结构,吸湿放湿性好,能够保持患处湿润透气。同时,丝蛋白纤维是由天然蛋白分子所构成,具有优良的柔韧性、透气性、对人体细胞具有良好的亲和性。丝素蛋白敷料层4的厚度小于0.3mm,以保证甲壳素敷料层3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的透气性,纤维纺丝非织造膜1内部密布有蜂窝孔。具体的,在纤维纺丝非织造膜1纺丝时,将易水解的PLA纺丝液和海藻纤维纺丝液混合,再进行静电纺丝,之后通过对易水解的PLA纤维进行部分水解,使其在纤维纺丝非织造膜1上形成蜂窝孔。为了提高本技术的表面防水性能,在纤维纺丝非织造膜1的外表面复合有聚四氟乙烯纳米膜层。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合理,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膜,结构强度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触感柔软,贴覆在皮肤伤口表面,保湿透气性好,能够抗菌消炎,促进皮肤组织加速痊愈,使用效果好。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促进皮肤组织修复材料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纺丝非织造膜、经编间隔织膜、甲壳素敷料层和丝素蛋白敷料层;所述纺丝非织造膜、经编间隔织膜、甲壳素敷料层和丝素蛋白敷料层从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经编间隔织膜由超细旦PLA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的薄膜状经编间隔织物;所述纤维纺丝非织造膜由海藻纤维采用静电纺丝在所述经编间隔织膜表面纺制而成的非织造薄膜;所述甲壳素敷料层由甲壳素纤维纺丝液在所述经编间隔织膜表面静电纺丝而成的非织造膜层结构;所述丝素蛋白敷料层由丝素蛋白纺丝液在所述甲壳素敷料层表面静电纺丝而成的非织造膜层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皮肤组织修复材料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纺丝非织造膜、经编间隔织膜、甲壳素敷料层和丝素蛋白敷料层;所述纺丝非织造膜、经编间隔织膜、甲壳素敷料层和丝素蛋白敷料层从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经编间隔织膜由超细旦PLA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的薄膜状经编间隔织物;所述纤维纺丝非织造膜由海藻纤维采用静电纺丝在所述经编间隔织膜表面纺制而成的非织造薄膜;所述甲壳素敷料层由甲壳素纤维纺丝液在所述经编间隔织膜表面静电纺丝而成的非织造膜层结构;所述丝素蛋白敷料层由丝素蛋白纺丝液在所述甲壳素敷料层表面静电纺丝而成的非织造膜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皮肤组织修复材料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先蚕丝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