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雷专利>正文

一种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73176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涉及安防救生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主滑道,所述主滑道固定安装在消防楼梯通道内,并沿着楼层楼梯布置;主滑轮,所述主滑轮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主滑道;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绞盘轮,且沿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绑缚人体的系带,所述绞盘轮在离合机构的作用下与所述主滑轮固定或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手持支撑杆,利用主滑轮在主滑道上高速下滑,使灾难发生前后的大批量人员快速撤离逃生,具有安全系数高、操作简便、逃生速度快、短时间撤离的人员多的特点,不会使逃生人员产生高空恐惧感,也可以避免逃生人员在逃生过程中发生拥挤踩踏从而阻断逃生通道。

A quick drop escape device for high-rise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安防救生
,具体涉及一种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当火灾、地震、空袭、核爆等灾难突发时,紧急情况的人员疏散成为日益突出的难点。现有的高层建筑的救生通道基本都是消防楼梯,疏散时人员容易拥堵且整个逃生时间长,尤其在遇险楼层中有毒烟气或火场障碍会阻隔逃生人员;随着高层逃生事故的频繁出现,越来越多的高层逃生方式也孕育而生,例如:通过高空绳索进行缓降,然而这种方式的缺点是绳索长度有限、撤离速度慢、逃生人员操作难度高且容易产生强烈的高空恐惧感;通过搭设云梯进行逃生,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消防云梯最高可达72米远远满足不了高层的救援高度,单次救援人数少且救援时间长。基于以上的问题,亟需一种新的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逃生方式操作难度高、逃生速度慢、短时间撤离人数少以及逃生过程容易出现拥挤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包括:主滑道,所述主滑道固定安装在消防楼梯通道内,并沿着楼层楼梯布置;主滑轮,所述主滑轮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主滑道;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绞盘轮,且沿所述支撑杆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绑缚人体的系带,所述绞盘轮在离合机构的作用下与所述主滑轮固定或分离。进一步地,所述离合机构包括:与所述绞盘轮连接的第一齿轮、与所述主滑轮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啮合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弯头、锁止齿轮和弹簧;所述连接弯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另一端贯穿连接所述弹簧、所述锁止齿轮、所述绞盘轮以及所述主滑轮;其中,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弯头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锁止齿轮的一端,所述锁止齿轮的另一端与所述绞盘轮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还安装有脱齿机构,所述系带安装有金属固定片,所述金属固定片在到达设定的高度后,触碰所述脱齿机构,在脱齿机构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相分离。进一步地,支撑杆内部设有空腔,系带的一端从支撑杆的空腔向上引致绞盘轮铆定,系带的另一端通过空腔从支撑杆的下端引出。进一步地,还包括胸部安全带和腿部安全带,从支撑杆的下端引出的系带依次连接胸部安全带和腿部安全带。进一步地,所述主滑道通过支撑臂固定安装在天花板或墙面上;在楼梯拐角处布置所述主滑道时,所述主滑道的设置具有一定弧度的光滑曲面,保证所述主滑轮能在所述主滑道上连续下滑。进一步地,还包括副滑道,所述副滑道的起始端设置在每层消防楼梯通道入口的休息平台,并向所述主滑道靠拢,所述副滑道末端设有并轨装置,所述并轨装置为活动导轨,以使所述主滑轮在滑至所述副滑道末端时通过重力作用将活动导轨下压,滑入所述主滑道;所述副滑道是通过鱼钩型悬挂臂固定安装在天花板面上。进一步地,所述主滑道末端设有弹簧刹车。进一步地,还包括搁置箱,所述搁置箱布置在每层消防楼梯通道入口的休息平台的墙面上。本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通过手持支撑杆利用主滑轮在主滑道上高速下滑,下滑过程中可以快速穿越有毒烟气和火场,可以使火灾、地震、空袭、核爆等多种灾难发生前后的大批量人员快速撤离逃生,具有安全系数高、操作简便、逃生速度快、短时间撤离的人员多的特点,逃生人员不会产生高空恐惧感,也可以避免逃生人员逃生过程中发生拥挤踩踏从而阻断逃生通道;系带将人体绑缚在支撑杆上,撤离途中即使人员出现昏迷、休克、丧失意识等状况均不影响其撤离行动,丧失行为能力的人也可在他人辅助下成功逃生,为后期抢救工作赢得有利条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撑杆悬挂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撑杆悬挂组件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主滑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消防楼梯间主副滑道布置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副滑道末端并轨装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主滑道末端示意图。图中:1、主滑轮;2、绞盘轮;3、锁止齿轮;4、弹簧;5、连接弯头;6、脱齿机构;7、系带;8、支撑杆;9、金属固定片;10、胸部安全带;11、胸部安全带带扣;12、腿部安全带;13、主滑道;14、副滑道;15、鱼钩型悬挂臂;16、支撑臂;17、活动导轨;18、弹簧刹车;19、第一齿轮;20、空腔;21、第二齿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其中,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包括:主滑道13,所述主滑道13固定安装在消防楼梯通道内,并沿着楼层楼梯布置;撑杆悬挂组件,包括主滑轮1和支撑杆8,所述主滑轮1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主滑道13,所述支撑杆8的顶部安装有绞盘轮2,且沿所述支撑杆8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绑缚人体的系带7,所述绞盘轮2在离合机构的作用下与所述主滑轮1固定或分离。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撑杆悬挂组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撑杆悬挂组件侧视图,参见图1和图2。具体地,当火灾或其它灾害发生时,各楼层逃生人员迅速抵达消防楼梯入口处,手持撑杆悬挂组件,用系带7将身体与撑杆悬挂组件绑缚在一块,双手高举撑杆悬挂组件,将主滑轮1挂上主滑道13之后,双脚蹬地离开,撑杆悬挂组件带动人体沿着主滑道13向下滑行。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通过利用撑杆悬挂组件在主滑道13上高速下滑,下滑过程中可以快速穿越有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滑道(13),所述主滑道(13)固定安装在消防楼梯通道内,并沿着楼层楼梯布置;/n主滑轮(1),所述主滑轮(1)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主滑道(13);/n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顶部安装有绞盘轮(2),且沿所述支撑杆(8)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绑缚人体的系带(7),所述绞盘轮(2)在离合机构的作用下与所述主滑轮(1)固定或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滑道(13),所述主滑道(13)固定安装在消防楼梯通道内,并沿着楼层楼梯布置;
主滑轮(1),所述主滑轮(1)可滑动地安装于所述主滑道(13);
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的顶部安装有绞盘轮(2),且沿所述支撑杆(8)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绑缚人体的系带(7),所述绞盘轮(2)在离合机构的作用下与所述主滑轮(1)固定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
与所述绞盘轮(2)连接的第一齿轮(19)、与所述主滑轮(1)连接的第二齿轮(21),所述第一齿轮(19)与所述第二齿轮(21)之间啮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弯头(5)、锁止齿轮(3)和弹簧(4);所述连接弯头(5)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撑杆(8),另一端贯穿连接所述弹簧(4)、所述锁止齿轮(3)、所述绞盘轮(2)以及所述主滑轮(1);其中,所述弹簧(4)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连接弯头(5)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锁止齿轮(3)的一端,所述锁止齿轮(3)的另一端与所述绞盘轮(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层建筑速降逃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8)还安装有脱齿机构(6),所述系带(7)安装有金属固定片(9),所述金属固定片(9)在到达设定的高度后,触碰所述脱齿机构(6),在脱齿机构(6)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一齿轮(19)与所述第二齿轮(21)相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雷
申请(专利权)人:许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