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25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7: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用单,包括医用单体、活动单体和花边,所述医用单体包括第一上棉层和第一防滑层,且第一上棉层设置在第一防滑层的上方,所述医用单体的内部开设有卡扣槽,且卡扣槽的外侧顶端设置有粘贴面,所述粘贴面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贯穿医用单体的上下两端,所述活动单体设置在卡扣槽的内部,且活动单体包括吸附层、防渗层、第二上棉层、第二防滑层,所述活动单体的外侧连接有花边,所述花边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依次贯穿花边和粘贴边,所述花边的外侧连接有撕边。该新型医用单,便于增加医用单的使用寿命,节省医用资源,还便于医用单的更换,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A new medical si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医用单
本技术涉及医用单
,具体为一种新型医用单。
技术介绍
医生在对病人看病时,由于病人的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或者做手术,这时都会用到医用单,医用单铺在病人的身下,避免病人与床体直接接触,便于增加病人的舒适度,还便于对病人进行护理。目前的医用单,随为一次性使用单,但是一次性用单也有使用的寿命,在病人发生失禁时,一张医用单就废了,降低了医用单的使用寿命,浪费了一定的资源,且再次铺单,不仅提高医护强度,还不便于病人的修养,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医用单,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医用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目前的医用单,随为一次性使用单,但是一次性用单也有使用的寿命,在病人发生失禁时,一张医用单就废了,降低了医用单的使用寿命,浪费了一定的资源,且再次铺单,不仅提高医护强度,还不便于病人的修养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医用单,包括医用单体、活动单体和花边,所述医用单体包括第一上棉层和第一防滑层,且第一上棉层设置在第一防滑层的上方,所述医用单体的内部开设有卡扣槽,且卡扣槽的外侧顶端设置有粘贴面,所述粘贴面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贯穿医用单体的上下两端,所述活动单体设置在卡扣槽的内部,且活动单体包括吸附层、防渗层、第二上棉层、第二防滑层,并且活动单体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上棉层、吸附层、防渗层和第二防滑层,所述活动单体的外侧连接有花边,且花边的下方设置有粘贴边,所述花边的内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依次贯穿花边和粘贴边,所述花边的外侧连接有撕边。优选的,所述第一上棉层与第一防滑层缝纫固定连接,且第一上棉层和第一防滑层均与活动单体构成拆卸结构。优选的,所述粘贴面包裹在卡扣槽的外侧,且粘贴面与粘贴边贴合,并且粘贴面中的通孔与粘贴边中的通孔上下对应设置。优选的,所述活动单体的外侧的花边呈波浪型结构,且花边的自身宽度大于粘贴边的自身宽度。优选的,所述活动单体的横截面积等于卡扣槽的横截面积,且卡扣槽呈“凹”型结构。优选的,所述撕边上下对称设置在花边的外侧,且撕边呈“凸”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医用单,便于增加医用单的使用寿命,节省医用资源,还便于医用单的更换,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1.设置了卡扣槽和粘贴面,卡扣槽开设在医用单体的内部,便于活动单体的放置,卡扣槽的外侧设置有粘贴面,便于活动单体与医用单体的固定连接,病人失禁时,只要更换活动单体即可,降低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增加医用单的使用寿命,节省医用资源;2.设置了花边和撕边,花边的自身宽度大于粘贴边的自身宽度,便于活动单体与医用单体的贴合,且避免病人与粘贴面直接接触,增加舒适度,撕边设置在花边的外侧,通过撕边便于将花边与粘贴面分了,便于活动单体的更换;3.设置了吸附层和防渗层,吸附层便于将第二上棉层上的液体吸收,便于吸附层的干燥,增加病人的舒适度,防渗层设置在吸附层的下方,避免液体渗透污染床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医用单体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活动单体正视剖切结构示意图。图中:1、医用单体;101、第一上棉层;102、第一防滑层;2、卡扣槽;3、粘贴面;4、通孔;5、活动单体;501、吸附层;502、防渗层;503、第二上棉层;504、第二防滑层;6、粘贴边;7、花边;8、撕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医用单,包括医用单体1、卡扣槽2、粘贴面3、通孔4、活动单体5、粘贴边6、花边7和撕边8,医用单体1包括第一上棉层101和第一防滑层102,且第一上棉层101设置在第一防滑层102的上方,医用单体1的内部开设有卡扣槽2,且卡扣槽2的外侧顶端设置有粘贴面3,粘贴面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且通孔4贯穿医用单体1的上下两端,活动单体5设置在卡扣槽2的内部,且活动单体5包括吸附层501、防渗层502、第二上棉层503、第二防滑层504,并且活动单体5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上棉层503、吸附层501、防渗层502和第二防滑层504,活动单体5的外侧连接有花边7,且花边7的下方设置有粘贴边6,花边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且通孔4依次贯穿花边7和粘贴边6,花边7的外侧连接有撕边8。如图1和图2中第一上棉层101与第一防滑层102缝纫固定连接,且第一上棉层101和第一防滑层102均与活动单体5构成拆卸结构,便于活动单体5的更换,粘贴面3包裹在卡扣槽2的外侧,且粘贴面3与粘贴边6贴合,并且粘贴面3中的通孔4与粘贴边6中的通孔4上下对应设置,便于活动单体5与医用单体1的连接固定,且便于透气,活动单体5的外侧的花边7呈波浪型结构,且花边7的自身宽度大于粘贴边6的自身宽度,便于活动单体5粘贴在医用单体1的表面。如图1和图3中活动单体5的横截面积等于卡扣槽2的横截面积,且卡扣槽2呈“凹”型结构,便于活动单体5固定在医用单体1中,且使得活动单体5与医用单体1的顶端在同一平面,撕边8上下对称设置在撕边8的外侧,且花边7呈“凸”型结构,便于活动单体5与医用单体1的拆分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新型医用单时,首先将医用单体1铺设在床上,再将粘贴边6外侧的保护层撕下,如图2所示,将粘贴边6与医用单体1上的粘贴面3粘贴,将活动单体5固定在医用单体1上,且在粘贴时,将粘贴边6中的通孔4与粘贴面3中的通孔4对应,让病人躺在医用单体1上,且下体与活动单体5对应;病人躺在医用单体1上时,如图3所示,医用单体1下方的第一防滑层102和活动单体5下方的第二防滑层504,避免该装置移动,在病人发生失禁时,液体通过第二上棉层503渗透进入到吸附层501上,吸附层501将液体吸收,吸附层501下方的防渗层502能够避免液体渗透,护士检测出失禁后,通过撕边8将花边7从粘贴面3上撕下,将新的活动单体5在更换在医用单体1上的卡扣槽2中,便该装置的继续使用,这就是该新型医用单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技术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医用单,包括医用单体(1)、活动单体(5)和花边(7),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单体(1)包括第一上棉层(101)和第一防滑层(102),且第一上棉层(101)设置在第一防滑层(102)的上方,所述医用单体(1)的内部开设有卡扣槽(2),且卡扣槽(2)的外侧顶端设置有粘贴面(3),所述粘贴面(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且通孔(4)贯穿医用单体(1)的上下两端,所述活动单体(5)设置在卡扣槽(2)的内部,且活动单体(5)包括吸附层(501)、防渗层(502)、第二上棉层(503)、第二防滑层(504),并且活动单体(5)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上棉层(503)、吸附层(501)、防渗层(502)和第二防滑层(504),所述活动单体(5)的外侧连接有花边(7),且花边(7)的下方设置有粘贴边(6),所述花边(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且通孔(4)依次贯穿花边(7)和粘贴边(6),所述花边(7)的外侧连接有撕边(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医用单,包括医用单体(1)、活动单体(5)和花边(7),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单体(1)包括第一上棉层(101)和第一防滑层(102),且第一上棉层(101)设置在第一防滑层(102)的上方,所述医用单体(1)的内部开设有卡扣槽(2),且卡扣槽(2)的外侧顶端设置有粘贴面(3),所述粘贴面(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且通孔(4)贯穿医用单体(1)的上下两端,所述活动单体(5)设置在卡扣槽(2)的内部,且活动单体(5)包括吸附层(501)、防渗层(502)、第二上棉层(503)、第二防滑层(504),并且活动单体(5)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第二上棉层(503)、吸附层(501)、防渗层(502)和第二防滑层(504),所述活动单体(5)的外侧连接有花边(7),且花边(7)的下方设置有粘贴边(6),所述花边(7)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且通孔(4)依次贯穿花边(7)和粘贴边(6),所述花边(7)的外侧连接有撕边(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月鹏孙月宽李松虎崔利张欣郭恒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蓝天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