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21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体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具。一种茶具,包括上方设有开口的壳体,以及装在壳体内部的茶漏内胆,以及用于封闭壳体开口的封盖;所述茶漏内胆上设有通孔;该茶具可以避免茶漏内胆由于导热而存在的烫手风险,以及加工工艺原因或者使用中产生的破损、缺口原因,而存在的割伤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具
本技术涉及液体容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具。
技术介绍
以往,人们沏茶时一般有如下三种方案:1,直接将茶叶放入杯子内冲入开水以进行冲泡和啜饮;2,以茶包的方式直接冲泡;3,采用茶壶先行冲泡后再行倒入杯子中。上述第2中以茶包的方式直接冲泡的方式虽然较为方便,但因该茶包大多是将茶叶绞碎成粉末状或是以碎末状的方式呈现,但不管茶叶以何种形态呈现,消费者在冲泡时还是无法以茶叶本身完整的形态来冲泡,也无法真正看到茶叶完整的形态,进而享受到真正的茶汤,同样地降低了泡茶的乐趣及意愿。而第1和3种方案,由于是直接将茶叶放入杯子或茶壶中内以冲入开水方式冲泡时,则会因茶叶没有任何的束缚而会产生在杯子内随意乱飘浮,不便于饮用后清洗,且如直接冲泡在杯中会造成饮用者很容易吃到茶叶,以及饮用时的不方便,大大地降低冲泡茶叶的意愿。基于上述传统方案的不足,目前市场上有一些能够使茶叶和茶水分离的茶具,包括茶杯和茶壶。具体如:公开号为“CN208784268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本中记载一种陶瓷泡茶杯,包括陶瓷杯体、陶瓷托盘、陶瓷漏斗和陶瓷杯盖,使用时将陶瓷杯盖从陶瓷漏斗上拧下,在陶瓷漏斗中放入茶叶,将陶瓷漏斗支撑放置在陶瓷杯体的杯口缘上,向陶瓷漏斗中倒入开水,再将陶瓷杯盖拧入固定在陶瓷漏斗上泡茶;一段时间后可将陶瓷杯盖连同陶瓷漏斗一起从陶瓷杯体中取出,将连体的陶瓷杯盖和陶瓷漏斗放置在陶瓷托盘上,抓取杯把手即可通过陶瓷杯体喝茶,具有可使茶叶与水分离、添加茶叶方便的特点;当再次泡茶时,可将上次仍装有茶叶的连体陶瓷杯盖和陶瓷漏斗支撑放置在陶瓷杯体的杯口缘上,取下陶瓷杯盖的抓柄上方的抓柄塞,通过加水孔直接向陶瓷漏斗内加水,进行再次泡茶,具有再次加水方便的特点。又如公开号为“CN2076799U”的中国技术专利文本中记载一种带滤筒的多功能茶壳,由壶口内上下两道圆形台阶、滤筒、保安壶盖、防尘壶嘴、倒茶扶手、倾倒弧面六部分配合传统茶壶形状构成,滤筒端面置于壶口内下道圆形台阶上,滤筒设在壶腔中间;保安壶盖旋入壶口内上道圆形台阶上,倾倒壶面在壶嘴根部下方。泡茶时先将茶叶放入滤筒内,倒的开水可从滤孔中出入,这样就实现了茶渣与茶水分离,去渣时只需将滤筒取出倒掉冲洗即可。上述公开号为“CN2076799U”和“CN208784268U”的专利文献中记载的茶具中,漏斗(滤筒)均是架设在杯(壶)体的开口内沿上,在拿取上述漏斗(滤筒)时存在被烫伤的风险,且由于上述漏斗(滤筒)一般采用金属、玻璃或陶瓷制成,因此存在着加工工艺原因或者使用中产生的破损、缺口原因,而存在的割伤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具,该茶具可以避免茶漏内胆由于导热而存在的烫手风险,以及加工工艺原因或者使用中产生的破损、缺口原因,而存在的割伤风险。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茶具,包括上方设有开口的壳体,以及装在壳体内部的茶漏内胆,以及用于封闭壳体开口的封盖;所述茶漏内胆上设有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漏内胆的上端沿边套设有隔热套,茶漏内胆上端通过隔热套悬挂架设在壳体的开口沿边上,且所述隔热套的周向外沿超过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外沿。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茶具,该茶具与如
技术介绍
所述的现有技术的相同点在于:本方案也采用了壳体和茶漏内胆,茶漏内胆装在壳体内部,实现茶水分离。而本申请相比于现有技术的区别点在于茶漏内胆上端通过隔热套悬挂架设在壳体的开口沿边上,采用隔热套一方面可以避免茶漏内胆由于导热而存在的烫手风险;另一方面,也可避免玻璃或陶瓷制品的壳体和茶漏内胆磕碰导致的破损,在此基础上也规避了加工工艺原因或者使用中产生的破损、缺口原因,而存在的割伤风险。进一步地,该方案中还限定了所述隔热套的周向外沿超过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外沿,使用者拿取过程中手指不易接触到壳体,便于拿取,防止壳体烫手。作为优选,所述封盖的下端沿边与隔热套的上端面相抵密封。该附加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采用封盖与隔热套相抵密封来保证封盖与隔热套之间的密封效果,降低热量散失。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套的上端面内径处设有密封台阶,封盖的下端沿边与密封台阶的底面和侧壁均相抵。该附加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采用密封台阶与封盖的下端沿边相抵的方式,增加密封配合面积,提升保温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封盖的下端沿边内径处向下延伸设有第一密封挡壁,第一密封挡壁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外的挡壁环,挡壁环、第一密封挡壁和封盖的下端沿边之间构成第一环形密封槽;所述茶漏内胆上端内侧壁设有径向向内的凸环部,凸环部嵌入第一环形密封槽内。该附加技术特征中,在上述封盖与密封台阶的密封配合效果基础上,通过在封盖的下端沿边内径处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一密封挡壁,能够在其内侧增加一层密封结构,使壳体内部的热气无法直接溢至上述封盖与密封台阶的密封配合处,而是需要先经过凸环部与第一环形密封槽的密封配合处,整体上增加了密封配合的面积,提升保温效果。并且上述结构也使封盖与隔热套的配合更加紧密,封盖的定位效果更佳。作为优选,所述封盖为硅胶封盖,封盖上设有提手部。该附加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硅胶封盖与隔热套的配合的密封效果更好,提手部便于将封盖打开。作为优选,所述隔热套包括手持外环部,以及连接手持外环部内侧的上环体和下环体,上环体与下环体之间构成卡槽;所述茶漏内胆的上端设有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卡接在隔热套的卡槽内。该附加技术特征中,茶漏内胆的上端边沿与隔热套的采用卡扣套接的方式连接,该方案方便嵌套,便于拆洗;且上环体与下环体包覆翻边外沿,避免沿边处配合不紧密,保证密封性。作为优选,所述翻边下侧与茶漏内胆的外侧壁之间设有环形凹槽,下环体的下侧面向下延伸设有第二密封挡壁,第二密封挡壁嵌装在所述环形凹槽内。该附加技术特征的技术,上述翻边和卡槽的装配结构配合该附加技术特征,提供迷宫形状的密封配合结构,延长密封面的宽度,保证密封效果,提升其保温效果。作为优选,所述下环体的下侧面向下延伸设有第三密封挡壁,第三密封挡壁与手持外环部的下端之间构成第二环形密封槽;当茶漏内胆上端通过隔热套悬挂架设在壳体的开口沿边上时,壳体的开口沿边处于第二环形密封槽内,第三密封挡壁处于茶漏内胆与壳体之间。该附加技术特征限定了隔热套与壳体的开口沿边的配合方式,实现定位防止松动,并且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壶体,壳体侧壁或开口沿边的壳体上设有壶嘴。除了上述防烫手和防伤手的效果外;作为茶壶使用,虽然由于壶嘴的设置无法通过密封保证保温效果,但上述壳体、隔热套和封盖的配合也很大程度上提升其保温效果,降低热量散失。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杯体,封盖与隔热套配合密封壳体的开口。除了上述防烫手和防伤手的效果外;作为茶杯使用,由于未饮用时,封盖是密封在壳体开口上,上述壳体、隔热套和封盖的配合极大程度上提升其保温效果,降低热量散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的茶具作为茶壶时的外形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具,包括上方设有开口(11)的壳体(1),以及装在壳体(1)内部的茶漏内胆(2),以及用于封闭壳体(1)开口(11)的封盖(3);所述茶漏内胆(2)上设有通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漏内胆(2)的上端沿边套设有隔热套(4),茶漏内胆(2)上端通过隔热套(4)悬挂架设在壳体(1)的开口(11)沿边上,且所述隔热套(4)的周向外沿超过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11)外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具,包括上方设有开口(11)的壳体(1),以及装在壳体(1)内部的茶漏内胆(2),以及用于封闭壳体(1)开口(11)的封盖(3);所述茶漏内胆(2)上设有通孔(21);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漏内胆(2)的上端沿边套设有隔热套(4),茶漏内胆(2)上端通过隔热套(4)悬挂架设在壳体(1)的开口(11)沿边上,且所述隔热套(4)的周向外沿超过于所述壳体(1)的开口(11)外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的下端沿边(32)与隔热套(4)的上端面相抵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套(4)的上端面内径处设有密封台阶(48),封盖的下端沿边(32)与密封台阶(48)的底面和侧壁均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的下端沿边(32)内径处向下延伸设有第一密封挡壁(33),第一密封挡壁(33)的下端设有径向向外的挡壁环(34),挡壁环(34)、第一密封挡壁(33)和封盖的下端沿边(32)之间构成第一环形密封槽(35);所述茶漏内胆(2)上端内侧壁设有径向向内的凸环部(22),凸环部(22)嵌入第一环形密封槽(35)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茶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3)为硅胶封盖(3),封盖(3)上设有提手部(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品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