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床架,包括:床框、支撑腿及斜撑杆;支撑腿与所述床框铰接,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床框的背面转动;斜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以及插接件,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床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可枢转连接并通过所述插接件进行插接限制转动,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腿;其中,所述斜撑杆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成直线;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枢转而使所述第一杆体搁架在所述第二杆体上。该床架可实现折叠床架的收折和展开快速方便。
A folding bed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床架
本技术涉及家具的
,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床架。
技术介绍
床架作为家居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希望能够自由收折,存放的时候能够减少占用空间。因此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折叠床架。目前的折叠床架大都是将支腿翻转而实现折叠,支腿打开后,为防止其因碰撞导致自动的折叠,一般是会在支腿的横杆与床框体之间设置斜撑杆,以对打开后的支腿进行定位。但是,相关技术中的斜撑杆通常是通过螺丝或耳片与锁孔的配合而与横杆或床框体连接,使得该折叠床架在收折时,需旋开螺丝,将斜撑杆脱离床框体或者横杆,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即提供一种折叠床架,可实现折叠床架的收折和展开快速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在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折叠床架,包括:床框、支撑腿及斜撑杆;所述支撑腿与所述床框铰接,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床框的背面转动;所述斜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以及插接件,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床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可枢转连接并通过所述插接件进行插接限制转动,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腿;其中,所述斜撑杆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成直线;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枢转而使所述第一杆体搁架在所述第二杆体上。根据本技术的折叠床架,通过斜撑杆上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以及插接件的设置,使得该床架通过拉开支撑腿于地面上,使第二杆体与第一杆体呈直线,再将插接件插接限位,即可使支撑腿与床框相对固定,使支撑腿保持在竖直状态,此时,作为床架使用。当要搬移或包装运输时,将插接件取下,折叠斜撑杆,使第一杆体搁架在第二杆体上,支撑腿则朝向床架的背面转动,使得整个床架处于折叠状态,便于床架的搬移和运输。由此,使得整个床架的收折和展开快速方便。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折叠床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杆体具有两相对的侧板和与两侧板衔接的顶板,所述两侧板上设有贯通第一杆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贯通第二杆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重叠并通过铆钉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可枢转连接。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顶板上设有贯通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贯通第二杆体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重叠以供所述插接件插接而对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的枢转进行限制。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顶板上还设有避让口,所述避让口适于在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一杆体枢转时,对所述第二杆体的端部进行避让。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插接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插杆,所述外壳适于罩设在所述第一杆体的外表面,所述插杆适于插接在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内。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沿着床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支撑腿之间设有一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横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床框内设有多个第二横杆和多个纵杆,所述多个第二横杆沿所述床框的宽度方向排列,所述多个纵杆纵向设置在所述多个第二横杆上;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铰接于其中一所述第二横杆上。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支撑腿包括边部支撑腿和中部支撑腿,所述边部支撑腿与靠近床框边部的第二横杆铰接,所述中部支撑腿与所述床框的纵向边杆铰接。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纵向边杆包括相互间隔的第一纵向边杆和第二纵向边杆;所述中部支撑腿的顶端设有槽形安装部,所述第一纵向边杆和所述第二纵向边杆的相对端均插设并铰接于所述槽形安装部。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床架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床架的部分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的B处放大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床架的折叠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折叠床架1、床框100、第二横杆101、纵杆102、纵向边杆103、第一纵向边杆103a、第二纵向边杆103b、支撑腿200、边部支撑腿200a、中部支撑腿200b、第一横杆201、槽形安装部202、斜撑杆300、第一杆体301、侧板3011、顶板3012、第一通孔3013、第三通孔3014、避让口3015、第二杆体302、第二通孔3021、第四通孔3022、插接件303、外壳3031、插杆3032、铆钉30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床架1。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折叠床架1包括:床框100、支撑腿200及斜撑杆300。具体地,支撑腿200与床框100铰接,并且能够相对于床框100的背面转动;斜撑杆300包括第一杆体301、第二杆体302以及插接件303,第一杆体301的一端铰接于床框100,另一端与第二杆体302的一端可枢转连接并通过插接件303进行插接限制转动,第二杆体302的另一端铰接于支撑腿200;其中,斜撑杆300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时,第一杆体301与第二杆体302连成直线;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枢转而使所述第一杆体搁架在所述第二杆体上。可以理解地,由于支撑腿200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床框100上,支撑腿200相对床框100只有一个转动自由度;斜撑杆300通过第一杆体301与第二杆体302之间可枢转连接,第一杆体301又铰接于床框100,第二杆体302又铰接于支撑腿200,使得斜撑杆300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展开状态时,第一杆体301与第二杆体302之间的转动自动度被插接件303限制约束,此时,斜撑杆300呈直线,可限制支撑腿200的转动自由度,进而使支撑腿200与床框100相对固定。此外,斜撑杆300与床框100和支撑腿200形成三角结构,可增强折叠床架1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能。当要折叠床架时,将插接件303取下,解除限制,使第一杆体301与第二杆体302相对枢转折叠,则带动支撑腿200折叠。由此,根据本技术的折叠床架1,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框、支撑腿及斜撑杆;/n所述支撑腿与所述床框铰接,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床框的背面转动;/n所述斜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以及插接件,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床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可枢转连接并通过所述插接件进行插接限制转动,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腿;其中,所述斜撑杆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成直线;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枢转而使所述第一杆体搁架在所述第二杆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框、支撑腿及斜撑杆;
所述支撑腿与所述床框铰接,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床框的背面转动;
所述斜撑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以及插接件,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床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可枢转连接并通过所述插接件进行插接限制转动,所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支撑腿;其中,所述斜撑杆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连成直线;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枢转而使所述第一杆体搁架在所述第二杆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具有两相对的侧板和与两侧板衔接的顶板,所述两侧板上设有贯通第一杆体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贯通第二杆体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重叠并通过铆钉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可枢转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有贯通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贯通第二杆体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重叠以供所述插接件插接而对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的枢转进行限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床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景生,谢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馨天达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