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152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其包括外护壳和位于外护壳内部的内护衬,外护壳和内护衬之间形成空腔,外护壳的外壁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进风筒,进风筒内设置有微型风扇,空腔内设置有电池,电池通过电线与微型风扇电性连接,内护衬开设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散热孔。利用微型风扇将气流送入空腔内部,随后从散热孔进入内护衬内部,对佩戴者的头部进行降温,避免安全帽佩戴者在高温酷暑环境下发生中暑现象。

A new self-adaptive intelligent safety helmet for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
本技术涉及安全帽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
技术介绍
在建筑工程中,由于环境复杂,重机械繁多存在许多潜在不良因素对工作人员的生命构成威胁。为了减少大部分事故的发生和伤害程度的扩大,工作人员需要携带安全帽进行施工操作,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目前工作人员所使用的智能安全帽除了可以在工作人员头部受坠落物或其他特定因素引起的伤害起防护作用,还附带有危险预警、实时定位、拍摄、通话等辅助功能,提供便利性和安全性。现有的智能安全帽佩戴在头部时,容易形成密闭空间,气体无法在空间内部流通,且电子设备运作时容易产生热量,热量无法快速散发,达不到有效的降温效果。在高温环境中作业时,容易使佩戴者发生高温中暑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其可以提高安全帽的降温效果。本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包括外护壳和位于外护壳内部的内护衬,所述外护壳和内护衬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外护壳的外壁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进风筒,所述进风筒内设置有微型风扇,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电池,所述电池通过电线与微型风扇电性连接,所述内护衬开设有多个与空腔连通的散热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池对微型风扇提供电力,微型风扇运作将气流从进风筒吹入空腔内部,对空腔内部的电子设备进行降温,随后气流从散热孔进入内护衬的内部,对内部的空间气体进行搅动,使热量分散均匀,热量从内护衬与佩戴者的头部之间流出,将热量带走,具有降温效果,提高佩戴者的舒适感,在高温酷暑时期避免佩戴者发生中暑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空腔通过分割板分割形成送风腔和通风腔,所述散热孔与送风腔连通,所述内护衬开设有多个与通风腔连通的流通孔,所述外护壳开设有多个与通风腔连通的出气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流经微型风扇输送到送风腔内部,送风腔内的气流从散热孔进入内护衬内部,对佩戴者的头部进行降温;随后热量跟随气体从流通孔进入通风腔内部,然后从出气孔排出,避免佩戴者头部与内护衬之间的空隙较小,使气流流通受阻,从而降低热量的排出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护壳的两侧朝内凹陷形成内凹槽,所述出气孔开设于内凹槽朝向下方的一侧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气孔朝向下方设置,外护壳对水滴进行导流,水滴受到重力作用向下流动,水滴难以从出气孔进入空腔内部,避免水珠进入空腔,造成内部电子设备发生短路现象。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风腔位于内护衬的顶部位置,所述散热孔远离进风筒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孔可以分布在内护衬的顶部位置,气流可以直接从佩戴者头部的上方进行吹拂,可以最大限度使位于内护衬内部的头部热量分散均匀;散热孔远离进风筒,可以避免佩戴者的头发从散热孔进入进风筒内部,从而与微型风扇发生缠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腔内设置有加固筋条,所述加固筋条的两端分别与内护衬和外护壳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筋条对内护衬和外护壳提供支撑作用,提高安全帽的防护强度,避免安全帽受到撞击时轻易发生破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池位于通风腔的内部,所述分割板上开设有供电线通过的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的侧壁与电线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对穿线孔进行封闭,减少气体的流通,避免在送风腔内部的气流部分直接从穿线孔进入通风腔的内部,气流没有流经内护衬内部,从而降低安全帽的降温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筒内位于微型风扇背向空腔一侧间隔设置有两个防水板,所述防水板与进风筒侧壁形成第一缺口,两个所述第一缺口上下交错设置,且靠近微型风扇的第一缺口位于远离微型风扇的第一缺口的上方。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防水板交错设置,气流通过第一缺口进入进风筒内部时,水珠受到重力作用向下运动,防水板对水珠进行阻挡,避免水珠进入空腔内部,对电子设备的运作造成影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防水板靠近第一缺口的一侧相向延伸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与相邻防水板形成第二缺口,两个所述第二缺口交错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从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经过时,防水板对外部的水珠进行初步阻挡,挡板对气体中的微小水珠进行二次阻挡,提高进水筒的防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挡板远离防水板的一侧相背弯弧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弯弧设置可以对水珠提供引流作用,将挡板上的水珠引流出进风筒,避免安全帽倒置时淤积的水珠进入空腔内部,进一步提高进风筒的防水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电池对微型风扇提供电力,微型风扇运作将气流从进风筒吹入空腔内部,对空腔内部的电子设备进行降温,随后气流从散热孔进入内护衬的内部,对内部的空间气体进行搅动,使热量分散均匀,热量从内护衬与佩戴者的头部之间流出,将热量带走,具有降温效果,提高佩戴者的舒适感;2.气流经微型风扇输送到送风腔内部,送风腔内的气流从散热孔进入内护衬内部,对佩戴者的头部进行降温,随后热量跟随气体从流通孔进入通风腔内部,然后从出气孔排出,避免佩戴者头部与内护衬之间的空隙较小,使气流通过的效率降低,从而降低热量的排出效果;3.密封圈对穿线孔进行封闭,减少气体的流通,避免在送风腔内部的气流部分直接从穿线孔进入通风腔的内部,气流没有流经内护衬内部,从而降低安全帽的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全帽主体;11、外护壳;111、内凹槽;1111、出气孔;112、帽檐;12、内护衬;121、散热孔;122、流通孔;2、空腔;21、送风腔;211、加固筋条;22、通风腔;221、电池;3、分割板;31、穿线孔;311、电线;312、密封圈;4、摄像头;5、进风筒;51、微型风扇;52、防水板;521、第一缺口;53、挡板;531、第二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包括安全帽主体1和降温组件,降温组件安装于安全帽主体1上。安全帽主体1包括外护壳11和内护衬12,外护壳11和内护衬12均呈半圆弧面设置,内护衬12固定安装于外护壳11的内部,外护壳11和内护衬12之间形成供气体流通和电子设备容纳的空腔2。降温组件包括微型风扇51,安全帽主体1的前部延伸有帽檐112,安全帽主体1的外壁位于帽檐112上方依次安装有进风筒5和摄像头4,进风筒5与空腔2相连通。微型风扇51安装于进风筒5内部,空腔2内位于安全帽主体1的后部安装有电池221,微型风扇51和摄像头4均通过电线311与电池221电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壳(11)和位于外护壳(11)内部的内护衬(12),所述外护壳(11)和内护衬(12)之间形成空腔(2),所述外护壳(11)的外壁设置有与空腔(2)连通的进风筒(5),所述进风筒(5)内设置有微型风扇(51),所述空腔(2)内设置有电池(221),所述电池(221)通过电线(311)与微型风扇(51)电性连接,所述内护衬(12)开设有多个与空腔(2)连通的散热孔(1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护壳(11)和位于外护壳(11)内部的内护衬(12),所述外护壳(11)和内护衬(12)之间形成空腔(2),所述外护壳(11)的外壁设置有与空腔(2)连通的进风筒(5),所述进风筒(5)内设置有微型风扇(51),所述空腔(2)内设置有电池(221),所述电池(221)通过电线(311)与微型风扇(51)电性连接,所述内护衬(12)开设有多个与空腔(2)连通的散热孔(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2)通过分割板(3)分割形成送风腔(21)和通风腔(22),所述散热孔(121)与送风腔(21)连通,所述内护衬(12)开设有多个与通风腔(22)连通的流通孔(122),所述外护壳(11)开设有多个与通风腔(22)连通的出气孔(11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壳(11)的两侧朝内凹陷形成内凹槽(111),所述出气孔(1111)开设于内凹槽(111)朝向下方的一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建筑的自适应新型智能安全帽,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腔(21)位于内护衬(12)的顶部位置,所述散热孔(121)远离进风筒(5)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喜胜周海军周军明陈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康君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