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开口金属吸热体储热式真空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056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双开口金属吸热体储热式真空管,其包括玻璃管和设于玻璃管内的容器状金属吸热体,该玻璃管的一端封接有金属端盖,所述的金属吸热体相邻于金属端盖的一端至少设有一对开口,一水管从其中一开口伸入金属吸热体中,与另一开口构成U形水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通过简单的双开口结构,将出水口与入水口分开设置,使连接简单可靠,并降低制造和维护成本。(*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双开口金属吸热体储热式真空管。这种全玻璃太阳能真空管,结构简单,并由于采用直接加热方式,所以热阻小,热效率高。但在使用时发现,由于玻璃管强度低,不承压抗热冲击能力差,在使用时常发生内层玻璃管破碎的情况,因此这种全玻璃真空管仅能适用于容积较小的加热器中,而且不能对其内层包容的水进行强制性循环。为克服上述全玻璃太阳能真空管的缺陷,本设计人曾提出一种金属吸热体储热式真空管。这种真空管是在玻璃管内设一呈容器状,且直径略小于玻璃管内径的金属吸热体,玻璃管一端压封一端盖,玻璃管与金属吸热体之间呈真空状态,该金属吸热体设有开口,该开口伸出于玻璃管端盖外,一冷水管从金属吸热体的开口向内插入。该太阳能真空管由于采用金属吸热体作为内管,因此耐压、抗热冲击、抗冻,且不易破碎,并能满足较大容积热水器的使用需求,从而有效克服了全玻璃太阳能真空管的不足。然而,由于该太阳能真空管的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采用同心套管式结构,冷水管套于金属吸热体的开口之内,而在该真空管外热水出口与冷水入口应分开设置,这样该冷水管的固定和连接都非常复杂。在实际应用中,一般是在该真空管外设置一个固定连接装置,将冷水管螺接于另一横向管道上,并将该横管置于连接于金属吸热体开口的容器中,且该横管伸出容器外形成冷水入口,在容器上设一开口形成热水出口。该装置不但设计与制造复杂,并且冷水管和横管的连接很不可靠。另外,套于金属吸热体开口内的冷水管的内径一般较细,并且在注入冷水时,冷水需通过横管然后才能通过冷水管进入金属吸热体内,使管内的水阻大,容易结水垢,造成水流通不畅和堵塞,导致热水设备系统故障和失效。而且,一旦水流受阻,由于该冷水管的固定和连接复杂,而管径又较细,维修非常困难,从而提高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金属吸热体储热式真空管,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开口金属吸热体储热式真空管,包括玻璃管和设于玻璃管内的容器状金属吸热体,该玻璃管的一端封接有金属端盖,所述的金属吸热体相邻于金属端盖的一端至少设有一对开口,一水管从其中一开口伸入金属吸热体中,与另一开口构成U形水路。所述设于金属吸热体一端的开口可伸出金属端盖外,构成出水口或入水口。所述伸入金属吸热体中的水管可穿过金属端盖,密封连接于所述玻璃管内的金属吸热体的开口处,构成出水口或入水口。该金属吸热体开口的伸出端可与金属吸热体一体成型,也可由密封连接于金属吸热体的开口的延伸管构成,该延伸管伸出金属端盖外构成出水口或进水口。所述的水管可从入水口插入,并连通于冷水管,与出水口构成U形水路。所述的水管也可从出水管插入,并连通于热水管,与入水口构成U形水路。所述的金属吸热体的开口的伸出端与端盖间密封连接。所述的伸入金属吸热体内的水管与金属端盖密封连接。所述伸入金属吸热体内的水管接近金属吸热体的底部。本技术的效果是显著的,首先,由于金属吸热体一端的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开口,使热水出水口与冷水入水口分开设置,互不影响,伸入金属吸热体内的水管直接密封连接于金属吸热体的开口处即可,不再需要另外设置固定结构就能方便地实现从入水口注入冷水并从热水出口放出热水的功能,其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使制造和装配容易,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其次,由于在本技术中,冷水可直接通过冷水管注入金属吸热体中,不需通过其他管道,且水管的直径可不再如现有的套管结构那样受到限制,因此,冷水管中的水阻小,水流通畅,不易结水垢,从而降低了设备的维护成本。在本技术中,密封连接于金属吸热体开口处的水管可直接连通于冷水管,使冷水从水管中流入,热水从出水口流出,自然形成U形热循环水路,提高了金属吸热体中水的热吸收效率,并且热水可在冷水流的压迫下自动流出,不需与其他如抽水泵之类的装置配合,结构更为简单。本技术的金属吸热体的一端也可设有多个出水口和入水口,用户可根据的实际需求而选用。如将热水出口连通于不同处的热水管,以供用户在各处的需求。在本技术中,所述设于金属吸热体2一端的开口可伸出金属端盖3外,构成出水口21或入水口22;所述伸入金属吸热体2中的水管4可穿过金属端盖3,密封连接于所述玻璃管1内的金属吸热体2的开口处,构成出水口21或入水口22。由于出水口21和入水口22分开设置,冷水可从入水口22流入,热水从出水口21流出,从而构成了技术的双开口金属吸热体储热式真空管。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金属吸热体2开口的伸出端23可与金属吸热体2一体成型;也可如图2所示,该金属吸热体2的开口的伸出端可为密封连接于金属吸热体2的开口的延伸管24,该延伸管24伸出金属端盖3外构成出水口21或进水口2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的水管4可从入水口22插入,并连通于冷水管,与出水口21构成U形水路。这样,当打开冷水管阀门冷水从水管4注入,打开热水管阀门热水从出水口21导出时,在金属吸热体内自然形成一个U形水路,冷水压迫热水从出水口21自然流出。在此过程中,不需增加额外的装置即可由自然的U形水路,将热水从出水口21导出,节省了能源,并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在本实施例中,为达到高效率的热循环效果,伸入金属吸热体2内的水管4的一端应接近金属吸热体2的底部,以增加热循环路径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设于金属吸热体2一端的可设有一对出水口21和入水口22,如图3所示,冷水从连接于入水口22的水管4中流入,热水从出水口21中流出,在金属吸热体2内构成U形水回路。在本实施例中,设于金属吸热体2一端的出水口21和入水口22也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为一个以上。该出水口21和入水口22的数量可对称设置,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不对称设置。如图4所示,可设有两个热水出水口21,分别连通于不同的用户使用端,而仅从一个冷水入水口22中注入冷水。为避免有空气漏入玻璃外管1与金属吸热体2之间,破坏其真空状态,如图1、图2所示,该金属吸热体2的的开口伸出端23或伸出端24的外径与金属端盖3间应密封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直接将金属吸热体2每个伸出端的外径可焊接于金属端盖3上。也可采用强力粘合剂将其粘接于金属端盖3上构成密封结构。还可采用其他的密封连接结构,本技术并不对此加以限制。为防止金属吸热体2漏水,所述的伸入金属吸热体2内的水管4的一端应密封连接金属吸热体2的开口的内径。该水管4可直接焊接于金属吸热体2的开口的内径处构成密封连接结构,也可采用螺纹密封连接或加密封圈等常规密封结构,由于此非本技术的专利技术要点,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在实施例中,由于金属吸热体2的一端同时设有出水口21和入水口22,水管4直接密封连接于入水口22的内径处即可,不再需要任何固定装置,从而简化了太阳能利用设备的结构,并且连接更为可靠,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另外,由于水直接从水管4中流入金属吸热体2中,不需经过其他管道,而且水管4的管径也不再如现有的套管结构那样受到限制,因此,水管中的水阻小,水流通畅,不易结水垢,从而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该水管4可密封连接于出水口21,冷水可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开口金属吸热体储热式真空管,包括玻璃管和设于玻璃管内的容器状金属吸热体,该玻璃管的一端封接有金属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吸热体相邻于金属端盖的一端至少设有一对开口,一水管从其中一开口伸入金属吸热体中,与另一开口构成U形水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苏高汉三李衡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桑达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