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PLC的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第一沉淀池、加药池、曝气池、第一增压泵、管式超滤系统、第二沉淀池、第二增压泵、活性炭过滤器,集水池通过管道与第一沉淀池连接,第一沉淀池通过管道与加药池连接,加药池通过管道与曝气池连接,曝气池包括池体和设于池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含氧量传感器、液位计,池体上连接有曝气电机,还包括PLC控制组件,PLC控制组件与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温度传感器、含氧量传感器、液位计、曝气电机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污水处理过程进行自动化控制,大大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
An efficient purification system of sewage based on PL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PLC的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PLC的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及人口城市化的加速,工业废水及城镇污水量将愈来愈大,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已引起国家及各地政府重视。2015年4月,国务院正式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成为当前和今后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水十条”立足于城镇污水、工业污水、农村污水处理三大方向,提出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需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得到较大幅度减少。废水处理特别是工业废水处理根据污染因子不同主要采用化学物化法或者生化氧化法进行污水处理。化学物化法主要分为化学反应、絮凝、沉淀、过滤工艺为主,该废水处理工艺效果的好坏,不仅和废水水质、化学药剂的选用、工艺反应时间设计等因素联系紧密,也与化学药剂投加的方式密切相关,废水处理中涉及物化处理工艺的加药控制方式至关重要,加药过程必须连续、精确、有效,因此,合理科学的加药装置系统设计可以为废水处理提供技术保障。废水处理加药投加主要包括两部分过程,一是溶配药即药剂搅拌、溶解与稀释及药液的贮存,二是药剂投加控制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一般需要对大流量的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控制净化过程难以满足对污水处理中的系统参数的精确控制。同时,特别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污水的流量会随着城市居民用水的波动而变化,因此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污水处理系统中,溶配药过程和药剂投加控制系统就需要应对这种污水流量的变化,以满足对城市污水处理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PLC的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净水效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PLC的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第一沉淀池、加药池、曝气池、第一增压泵、管式超滤系统、第二沉淀池、第二增压泵、活性炭过滤器,所述集水池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沉淀池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通过管道与所述加药池连接,所述加药池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池连接,所述曝气池、第一增压泵、管式超滤系统、第一沉淀池、第二增压泵、活性炭过滤器之间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曝气池包括池体和设于所述池体内的温度传感器、含氧量传感器、液位计,所述池体上连接有曝气电机,所述曝气电机对池体进行曝气控制,还包括PLC控制组件,所述PLC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温度传感器、含氧量传感器、液位计、曝气电机电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沉淀池包括第三沉淀池、第四沉淀池,所述加药池包括第一加药池、第二加药池,所述集水池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三沉淀池、第四沉淀池连接,所述第三沉淀池通过管道与第一加药池连接,所述第四沉淀池通过管道与第二加药池连接,所述第一加药池、第二加药池均通过管道与曝气池连接,所述集水池与所述第三沉淀池、第四沉淀池的管道上分别设有电磁阀。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池体上连接有搅拌机、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与所述搅拌机传动连接,所述PLC控制组件与所述搅拌电机电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搅拌电机上均设有变频器,所述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搅拌电机的变频器与所述PLC控制组件电路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曝气池呈圆柱形。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PLC的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第一沉淀池、加药池和依次连接在加药池后侧的曝气池、第一增压泵、管式超滤系统、第二沉淀池、第二增压泵、活性炭过滤器,污水通过第一沉淀池和加药池进行初步沉淀和加药,在曝气池中对污水中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然后经过第一增压泵增压处理,在管式超滤系统中进行一级过滤,再经过第二沉淀池沉淀后,再经过第二增压泵增压处理,然后经过活性炭过滤器二级过滤,实现了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同时,在曝气池中设有对污水参数进行测量的温度传感器、含氧量传感器、液位计,通过PLC控制组件将温度传感器、含氧量传感器、液位计采集的温度、含氧量、液面高度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控制曝气电机的转速进而控制曝气池中的曝气量,实现对曝气池中污水处理的参数的实时监控和控制,以提高对污水处理的高效处理和净化。同时,PLC控制组件能够控制第一增压泵、第二增压泵的转速进而控制过滤时的增压压力,实现对过滤压力的控制,进而对污水进行高效的过滤。本技术的系统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参数进行精确控制,提高了污水处理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基于PLC的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0、集水池;11、PLC控制组件;12、电磁阀;20、第一沉淀池;21、第三沉淀池;22、第四沉淀池;30、加药池;31、第一加药池;32、第二加药池;40、曝气池;41、池体;42、温度传感器;43、含氧量传感器;44、液位计;45、曝气电机;46、搅拌机;47、搅拌电机;50、第一增压泵;60、管式超滤系统;70、第二沉淀池;80、第二增压泵;90、活性炭过滤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基于PLC的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包括集水池、第一沉淀池、加药池和依次连接在加药池后侧的曝气池、第一增压泵、管式超滤系统、第二沉淀池、第二增压泵、活性炭过滤器,污水通过第一沉淀池和加药池进行初步沉淀和加药,在曝气池中对污水中污染物进行分解处理,然后经过第一增压泵增压处理,在管式超滤系统中进行一级过滤,再经过第二沉淀池沉淀后,再经过第二增压泵增压处理,然后经过活性炭过滤器二级过滤,进行污水的两级增压和过滤。同时,通过PLC组件对污水处理中的曝气池的含氧量、温度、液面高度参数进行采集,控制曝气池中的曝气量,提高了对污水处理的自动化程度。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于PLC的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污水处理的效果优良,能够对污水处理中的污水处理的曝气过程的参数进行采集、控制曝气量,提高对污水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程度。具体地,本技术包括集水池10、第一沉淀池20、加药池30、曝气池40、第一增压泵50、管式超滤系统60、第二沉淀池70、第二增压泵80、活性炭过滤器90,其中,集水池10是存储进入本系统的污水的收集池。具体地,集水池10通过管道与第一沉淀池20连接,第一沉淀池20通过管道与加药池30连接,加药池30通过管道与曝气池40连接,曝气池40、第一增压泵50、管式超滤系统60、第二沉淀池70、第二增压泵80、活性炭过滤器90之间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在各个管道的连接处采用聚氨酯密封胶进行密封。其中,第一增压泵50、第二增压泵80可以选用深圳市益嘉昇科技有限公司的CL系列的污水高压增压泵组,适用于在污水处理中进行增压。...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PLC的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10)、第一沉淀池(20)、加药池(30)、曝气池(40)、第一增压泵(50)、管式超滤系统(60)、第二沉淀池(70)、第二增压泵(80)、活性炭过滤器(90),所述集水池(10)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沉淀池(20)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20)通过管道与所述加药池(30)连接,所述加药池(30)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池(40)连接,所述曝气池(40)、第一增压泵(50)、管式超滤系统(60)、第二沉淀池(70)、第二增压泵(80)、活性炭过滤器(90)之间通过管道依次连接;/n所述曝气池(40)包括池体(41)和设于所述池体(41)内的温度传感器(42)、含氧量传感器(43)、液位计(44),所述池体(41)上连接有曝气电机(45),所述曝气电机(45)对池体(41)进行曝气控制,还包括PLC控制组件(11),所述PLC控制组件(11)与所述第一增压泵(50)、第二增压泵(80)、温度传感器(42)、含氧量传感器(43)、液位计(44)、曝气电机(45)电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PLC的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池(10)、第一沉淀池(20)、加药池(30)、曝气池(40)、第一增压泵(50)、管式超滤系统(60)、第二沉淀池(70)、第二增压泵(80)、活性炭过滤器(90),所述集水池(10)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沉淀池(20)连接,所述第一沉淀池(20)通过管道与所述加药池(30)连接,所述加药池(30)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池(40)连接,所述曝气池(40)、第一增压泵(50)、管式超滤系统(60)、第二沉淀池(70)、第二增压泵(80)、活性炭过滤器(90)之间通过管道依次连接;
所述曝气池(40)包括池体(41)和设于所述池体(41)内的温度传感器(42)、含氧量传感器(43)、液位计(44),所述池体(41)上连接有曝气电机(45),所述曝气电机(45)对池体(41)进行曝气控制,还包括PLC控制组件(11),所述PLC控制组件(11)与所述第一增压泵(50)、第二增压泵(80)、温度传感器(42)、含氧量传感器(43)、液位计(44)、曝气电机(45)电路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LC的污水的高效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淀池(20)包括第三沉淀池(21)、第四沉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仁,许春松,陈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