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元亚专利>正文

集热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912 阅读:29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集热体至少含有带底面的管子,密集排列成平面状或曲面状的管子群。管子之间有密封区,密封区的特殊结构形式是位于管子群管口、或腰部、或底面上的密封面。管子群的管口外有膜状或薄板状的透光覆盖物。利用该集热体制成球形太阳能热水器,可以省去跟踪装置,高效率地吸收转换太阳能。用于采暖、蒸煮、海水淡化等。如果将此基础集热体作为外墙,则可成为登山大本营、极地考察用户、野外作业帐篷、太阳房、民宅等。(*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属于未列入其他类的热量产生和利用的集热体范围,适用于幅射能的采集,特别适宜于太阳幅射能的采集。按常识,传热的形式分幅射、对流和传导三种。在热幅射中又引入了黑度的概念。黑度表示该材料接近幅射力(或吸收率)最大的黑体的程度。黑度与物体的材料、温度及表面形状有关。而从颜色来估计黑度的做法是违反科学的。设理想黑体的黑度为1,则雪和霜的黑度大於0.96,光滑玻璃的黑度为0.94,而黑漆的黑度也只有0.91至0.96。在集热体的设计中,必须考虑能最大限度地吸收幅射能。申请人曾注意到白色的北极熊,它能在寒冷的北极有效地吸收太阳能,其毛的管状结构是一个主要因素。当然,设计中也得考虑对流和传导,使之吸收率高,热损失少。本技术的任务,就在于提供一种集热体。这种集热体能有较大的吸收率,较小的反射损失。新方案公开如下先把带底的管子定义为“黑管”,热源产生的幅射进入“黑管”后,几乎没有反射。密集的“黑管”组成的群体,就是我们设计的基础集热体。在流体,特别是液体作为被加热体时,必须在“黑管”间形成密封区,全部或部分利用“黑管”群及密封区,构成一个可启闭的封闭系统。该密封区的特殊形式是密封面,位于“黑管”的管口,或腰部,或底部。在对流损失大的环境中,“黑管”群的管口贴住或靠近置有膜状或薄板状的覆盖物,该覆盖物选用透过率高的材料。按新方案制成的基础集热体,由于黑度高,因此有较高的吸收率。其上置有覆盖物时,其综合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制成球形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不用跟踪装置,高效率地吸收转换太阳能。用于采暖、蒸煮、海水淡化等。如果将此基础集热体作为外墙,则可成为登山大本营、极地考察用房、野外作业帐篷、太阳房、民宅等。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一种平面布置剖视图,指定为摘要附图。图2为图1的“黑管”群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曲面布置的局部剖视图。实施时,在金属、塑料、陶瓷等材料中选择吸收率较高(或经表面处理后吸收率较高)的一种,制成带底的管子〔2〕,然后把管子〔2〕密集排列成管子群,就成了基础集热体。当然也可以用铸造、注塑、焊接、模压、钻盲孔等办法制成管子群。所说的排列,可以是管口成平面状,也可以是曲面状。为制造方便,也为了被加热流体不泄漏,管子〔2〕之间有密封区〔4〕。密封区〔4〕的特殊形式是密封面。它可位于管子〔2〕的口部,或腰部,或底部。当管子〔2〕有一定间距时,还可以在其外柱面上设置若干肋片〔3〕,肋片〔3〕把管子〔2〕连接成管子群的同时,与管子〔2〕的一部分自然形成新的管子〔5〕。管子〔2〕与管子〔5〕仅横断面形状不同。如果在管子群的管口贴住或靠近有覆盖物〔1〕,则在对流损失大的环境中,有较高的热效率。该覆盖物成膜状或薄板状,必须是透过率高的材料制成。例如聚脂薄膜、玻璃等。申请人制作的样品证明有较高的集热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集热体,特征是至少含有带底面的管子,并由密集管子平面或曲面排列成管子群,必要时,管子之间有密封区,其特殊结构形式是位于管子群管口、或腰部、或底面的密封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热体,其特征是管子群的管口贴住或靠近置有成薄膜状或薄板状的透光覆盖物〔1〕,覆盖物〔1〕随管子群的排列而成平面状或曲面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热体,其特征在于管子〔2〕有一定间距时,外柱面上的肋片〔3〕把管子〔2〕紧密连接成管子群。专利摘要一种集热体至少含有带底面的管子,密集排列成平面状或曲面状的管子群。管子之间有密封区,密封区的特殊结构形式是位于管子群管口、或腰部、或底面上的密封面。管子群的管口外有膜状或薄板状的透光覆盖物。利用该集热体制成球形太阳能热水器,可以省去跟踪装置,高效率地吸收转换太阳能。用于采暖、蒸煮、海水淡化等。如果将此基础集热体作为外墙,则可成为登山大本营、极地考察用户、野外作业帐篷、太阳房、民宅等。文档编号F24J2/24GK2091431SQ91208120公开日1991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199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1991年5月10日专利技术者孙元亚, 丁志毅 申请人:孙元亚, 丁志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集热体,特征是至少含有带底面的管子[2],并由密集管子[2]平面或曲面排列成管子群,必要时,管子[2]之间有密封区[4],其特殊结构形式是位于管子群管口、或腰部、或底面的密封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元亚丁志毅
申请(专利权)人:孙元亚丁志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