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伍本国专利>正文

新型空气床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80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型空气床垫,其结构中有有面罩(1)、气胆(2)、通气咀(3)、护胆套(4)、护胆套拉链(5)、等格布条(6)、导气管(7)、气体控制器(8)、提挂圈(9)、充气(抽气)泵(10),面罩(1)套包在最外层,其下底与围边为缝合连接,上盖与围边的四边都用拉链连接,气胆(2)为单根长条状,各条为长边无缝结构,每条气胆(2)的一头固定连接通气咀(3),护胆套(4)的上下面层由等格布条(6)固定连接,气胆(2)包容在型腔中,护胆套拉链(5)缝接在护胆套(4)的两端,每条导气管(7)的两端分别与通气咀(3)与气体控制器(8)上的气咀(15)一一对应密封套接,气体控制器(8)安装在床垫当头一端的护胆套(4)与面罩(1)两层之间,提挂圈(9)固定安装在面罩(1)围边的任一长边的当中,充气(抽气)泵(10)的充气咀(26)或抽气咀(27)通过中空的软管与气体控制器(8)的空心螺丝(12)的进气口连接,其特征在于: 气体控制器(8)的结构中有上盖(11)、空心螺丝(12)、平衡压力塞(13)、底座(14)、气咀(15)、压板(16)、软垫(17),整体外形呈长方体状,上盖(11)与空心螺丝(12)用螺纹连接,空心螺丝(12)上端为旋轮,旋轮以下的外周为螺纹,空心螺丝(12)的轴部呈空心,平衡压力塞(13)活动地垫塞在空心螺丝(12)的进气口外,底座(14)与上盖(11)用螺钉连接,底座(14)的下部是气咀(15),气咀(15)与底座(14)为整体结构气咀(15)朝同一方向平行排列,底座(14)的内部即气咀(15)的上部为底座空腔。压板(16)置于底座空腔中,与空心螺丝(12)的下端用卡扣(18)连接,软垫(17)置于底座空腔中,垫在压板(16)的下面; 充气/抽气泵(10)的结构中有机壳(21)、里盖(22)、外盖(23)、电动机(24)、风扇(25)、充气咀(26)、抽气咀(27),里盖(22)与外盖(23)用螺钉连接在机壳(21)的底座上,电动机(24)置于机壳(21)内,风扇(25)安装于里盖(22)与外盖(23)构成的空腔里,风扇(25)与电动机(24)为转动传动连接,充气咀(26)与里盖(22)、外盖(23)为整体结构,其外端套接气咀头(28),抽气咀(27)位于机壳(21)的上端,其外端套接充气/抽气转换头(29)。(*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日常生活用具。
技术介绍
本人致力于空气床垫的研制与开发,自1995年以来,先后研制过三代空气床垫。第一代为“透气可调气体席梦思”(专利号95236149.3),第二代为“磁性空气床”(专利号97238451.0),第三代为“自动充气药磁保健空气床垫”(专利号97251388.4)。三代产品各有特点。虽然一代比一代设计更趋合理,但三代产品中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好一是漏气问题,无缝气胆生产后,气胆不会漏气,主要原因是由于气体控制器的气咀向两边布列,气体控制器必须安装在床垫当头的当中位置,靠近气体控制器两边的气胆的连通气咀的导气管在气咀旁急转弯所致。二是充气(抽气)泵效率低,充气费力,排气速度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设计一种用于空气床垫的新的气体控制器和快速充气(抽气)泵,配置在空气床垫上,使空气床垫充气、抽气快,不漏气。本技术的结构如下它的结构中有面罩、气胆、护胆套、护胆套拉链、等格布条、导气管、气体控制器、充气(抽气)泵。面罩套包在最外层,其下底与围边为缝合连接,上盖与围边的四边都用拉链连接。气胆为单根长条状,各条为长边无缝结构,每条气胆的一头固定连接通气咀,护胆套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本国
申请(专利权)人:伍本国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