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718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涉及到污泥运输领域,包括运输厢,所述运输厢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盖板,所述运输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电机能同步带动两个第一转轴进行转动,通过两组第一绞龙叶片使污泥在输送进运输厢后,分布更均匀,防止污泥大量堆积在入料口口处影响装载,通过转动板和支撑槽的设置能对第一转轴进行稳定支撑,提高第一转轴稳定性,延长使用寿命。

A push mechanism in sludge transport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
本技术涉及污泥运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
技术介绍
污泥运输的主要方法有管道运输、卡车运输和驳船运输等。卡车运输较为常见,使用方便,灵活性强,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车斗一般为罐体结构,可以防止污泥的臭味大量散播,但是在装载污泥时只能通过入料口向内灌装,污泥的灌装非常不方便,装填时污泥容易堆积在入口处,罐体内其他位置污泥分布不均匀,影响灌装效率,且在污泥运输至目的地后,大量的污泥会与罐体的内壁贴结,在污泥卸出后,提高对罐体的清洗强度,在使用时存在缺陷。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污泥运输厢内污泥灌装不方便,污泥装填不均匀,影响灌装效率和罐体内部清洗不方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包括运输厢,所述运输厢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盖板,所述运输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包括运输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厢(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口(2),所述入料口(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盖板(3),所述运输厢(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n所述第一电机(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7)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8),两个所述第二齿轮(8)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9),两个所述第一转轴(9)的一端分别贯穿运输厢(1)的一侧并位于运输厢(1)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绞龙叶片(10);/n所述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运输厢内的推送机构,包括运输厢(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厢(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连接有入料口(2),所述入料口(2)的顶部活动安装有盖板(3),所述运输厢(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5)和第二电机(6);
所述第一电机(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7),所述第一齿轮(7)的顶部前后两侧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8),两个所述第二齿轮(8)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9),两个所述第一转轴(9)的一端分别贯穿运输厢(1)的一侧并位于运输厢(1)的内部,所述第一转轴(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绞龙叶片(10);
所述运输厢(1)远离支撑板(4)的一端顶部开设有支撑槽(11),所述支撑槽(11)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动板(12),所述第一转轴(9)远离第二齿轮(8)的一端贯穿支撑槽(11)的一侧并与转动板(12)的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电机(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远离第二电机(6)的一端贯穿运输厢(1)的一侧并位于运输厢(1)的内部,所述第二转轴(1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绞龙叶片(14),所述运输厢(1)远离第二电机(6)的一端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晨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洋屿土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