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束布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517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8:14
一种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由能够夹持线束的一对夹爪构成;以及控制单元,能够对上述夹具的夹持力以及移动进行控制,上述控制单元能够使上述夹具以沿着规定的布线轨迹移动的方式,从上述线束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对上述线束进行捋线,从而使上述线束被沿着上述布线轨迹布线。

Wiring harn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布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布线装置。
技术介绍
线束是汽车、电梯等大型设备的神经网络。但是,目前线束的布线工作仍由手工完成。而且,布线是一个工作量、工作难度都极大的工作。每个线束都需要工人严格按照布线图逐根将几十、几百根线束有序地排布、组合。这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而且需要工人有足够的耐心、细心,甚至要求极好的记忆力来保证生产效率。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飞机线束自动布线机,可以实现飞机线束的自动布线。其中,通过一个可旋转的料盘供应一卷卷已经提前由人工装载到一个个线盘架上的线束。之后,通过送料轨道,将一卷卷的线束送入自动送线器中,由机器人抓取线束的一端进行固定。之后,再抓取线的某个待固定点进行固定。最后,通过送线器上的裁线刀裁断电线,机器人抓起电线的第二端进行固定。通过人工为每卷线束上料时都需要将线束的前端穿过收线口、吐线口使线束的前端被定位。每一个线束在被机器人取走前,都需先通过收线口、吐线口这两个小孔的导向。专利文献1:中国CN106711866A号公报但是,在采用专利文献1的线束自动布线机时,所有的线束均需提前由工人逐卷装到料架、引出并固定线头,操作复杂。并且,该线束自动布线机只能使用线束的两端未裁剪、压铆的情况,未考虑线束已裁剪、两端铆有金属端的情况。而对于汽车、电梯控制柜等产量大、品种繁多、布线工艺复杂的线束,为了提高效率并及时对装配好的线束进行通电测试,在进行布线之前已自动地将线束裁剪、压铆上金属端子。在这种情况下,因为线束两端的金属端子会阻碍线束在收线口、吐线口这样的小孔中滑动,因此无法适用该线束自动布线机的引线、吐线的办法。即使使用,每根线束独立成卷、独立穿孔引线的工作量极其繁复,并不能起到降低人力成本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背景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的布线装置,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实现线束配线的自动化。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为一种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由能够夹持线束的一对夹爪构成;以及控制单元,能够对上述夹具的夹持力以及移动进行控制,上述控制单元能够使上述夹具以沿着规定的布线轨迹移动的方式,从上述线束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对上述线束进行捋线,从而使上述线束被沿着上述布线轨迹布线。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夹具以沿着规定的布线轨迹移动的方式,从线束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对线束进行捋线,从而使线束被沿着布线轨迹布线,因此不需要通过人工来进行布线,能够实现布线的自动化,提高布线效率。此外,技术方案2中,上述控制单元能够在使上述夹具进行上述捋线之前,使上述夹具夹持上述线束的上述一端并将该一端附近的接线端子插入到规定的一个线束接口,在使上述夹具进行上述捋线之后,使上述夹具夹持上述线束的上述另一端并将该另一端附近的接线端子插入到另一个线束接口。由此,不需要将线束两端的线束端子穿过收线口、吐线口,能够实现从供料器夹起线束、一个线束端子向线束接口的插线、对线束的捋线、以及另一个线束端子向线束接口的插线这一系列布线的自动化,能够进一步提高布线效率。此外,技术方案3中,上述控制单元将上述接线端子被插入到上述线束接口时的上述夹具的夹持力设为插线夹持力P1,并且在对上述线束进行捋线时将上述夹具的夹持力设为比上述插线夹持力P1小的捋线夹持力P2,以使得在进行捋线时上述一对夹爪能够相对于上述线束进行滑动。由此,由于将捋线夹持力P2设定为小于插线夹持力P1,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捋线,能够避免因捋线夹持力P2过大而导致线束与夹具之间无法相对移动从而无法进行捋线的情况。此外,技术方案4中,若将上述接线端子被顺利地插入到上述线束接口中时上述线束端子所受到的阻力设为插线阻力F1,将上述线束与上述一对夹爪之间的静摩擦系数设为f,则上述控制单元将上述插线夹持力P1设定为满足以下关系:其中,k为安全系数,取1.5~3的值。由此,插线夹持力P1大于接线端子被顺利地插入到线束接口中时所需的最小力F1/f,因此能够确保夹持的稳定,避免线束与夹具之间的滑动。并且,插线夹持力P1小于接线端子被顺利地插入到线束接口中时所需的最小力F1/f的3倍,因此能够防止因插线夹持力P1过大而导致线束塑形变形的情况。此外,技术方案5中,若将进行捋线时上述线束与上述一对夹爪之间的动摩擦力设为F2,将能够把上述接线端子从上述线束接口拔出的最小拉力设为T,将上述线缆本身的屈服应力设为F0.2,将能够将上述线束拉直的最小力设为G,则上述控制单元以使上述动摩擦力F2满足以下关系的方式设定上述捋线夹持力P2,F2<T、F2<F0.2、以及F2>G。由此,由于控制捋线夹持力P2使得捋线时的动摩擦力F2小于最小拉力T,所以能够防止在捋线时线束端子被从线束接口拔出的情况。并且,由于控制捋线夹持力P2使得捋线时的动摩擦力F2小于线缆本身的屈服应力设为F0.2,所以能够防止线束破损。并且,由于控制捋线夹持力P2使得捋线时的动摩擦力F2大于够将线束拉直的最小力G,因此在进行捋线时能够使线束保持张弛状态。此外,技术方案6中,在上述一对夹爪中的至少一个夹爪的与另一个夹爪对置的面上形成有V形槽,上述线束被夹持在该V形槽中。由此,能够在夹持线束时,能够良好地对线束进行定位。此外,技术方案7中,在上述一对夹爪的彼此对置的面上还形成有供上述一对夹爪彼此啮合的啮合槽,该啮合槽的延伸方向与上述V形槽的延伸方向交叉。由此,由于在一对夹爪的彼此对置的面上还形成有供一对夹爪彼此啮合的啮合槽,因此能够保证夹爪的定位能力,能够稳定地对线束进行夹持。此外,技术方案8中,在上述一对夹爪的彼此对置的面上均形成有V形槽,上述一对夹爪的至少V形槽的表面由硬度、弹性模量分别比上述线束的外表面绝缘层的硬度、弹性模量大的弹性材料或粘弹性材料制成。由此,能够防止在进行捋线时线束的外表面破损。此外,技术方案9中,上述一对夹爪的至少V形槽的表面粗糙度Ra小于30um。此外,技术方案10中,若将上述V形槽的顶角设为2θ,将上述V形槽的斜面的与上述线束的外表面绝缘层之间的摩擦角设为则满足以下关系:在V形槽的顶角过大时,可能会出现在一对夹爪通过啮合槽稳定地啮合之前先夹住线束,从而夹持状态变得不稳定的情况。而根据技术方案10的专利技术,能够避免V形槽的顶角过大的情况,从而使夹持状态稳定。附图说明图1的(a)是表示进行插线时的线束布线装置的立体图。图1的(b)是表示进行捋线时的线束布线装置的立体图。图2的(a)是在一个夹爪上形成有V形槽的情况图。图2的(b)是在两个夹爪上均形成有V形槽的情况图。图3的(a)和(b)是表示在夹爪上形成有啮合槽的情况的图。图4的(a)是从夹爪的形成有夹持面的方向观察V形槽和啮合槽的图。图4的(b)是从侧方观察V形槽和啮合槽的图。图4的(c)是表示在夹爪上形成有V形槽和啮合槽的情况的立体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夹具,由能够夹持线束的一对夹爪构成;以及/n控制单元,能够对上述夹具的夹持力以及移动进行控制,/n上述控制单元能够使上述夹具以沿着规定的布线轨迹移动的方式,从上述线束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对上述线束进行捋线,从而使上述线束被沿着上述布线轨迹布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具,由能够夹持线束的一对夹爪构成;以及
控制单元,能够对上述夹具的夹持力以及移动进行控制,
上述控制单元能够使上述夹具以沿着规定的布线轨迹移动的方式,从上述线束的一端到另一端为止对上述线束进行捋线,从而使上述线束被沿着上述布线轨迹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能够在使上述夹具进行上述捋线之前,使上述夹具夹持上述线束的上述一端并将该一端附近的接线端子插入到规定的一个线束接口,在使上述夹具进行上述捋线之后,使上述夹具夹持上述线束的上述另一端并将该另一端附近的接线端子插入到另一个线束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单元将上述接线端子被插入到上述线束接口时的上述夹具的夹持力设为插线夹持力P1,并且在对上述线束进行捋线时将上述夹具的夹持力设为比上述插线夹持力P1小的捋线夹持力P2,以使得在进行捋线时上述一对夹爪能够相对于上述线束进行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布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若将上述接线端子被顺利地插入到上述线束接口中时上述线束端子所受到的阻力设为插线阻力F1,将上述线束与上述一对夹爪之间的静摩擦系数设为f,
则上述控制单元将上述插线夹持力P1设定为满足以下关系:



其中,k为安全系数,取1.5~3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银蕊藤原伸一左滨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