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310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防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有右夹板,且壳体内部并位于右夹板左端安装有监控设备,壳体内部且位于监控设备左端活动连接有左夹板,且左夹板与右夹板内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左夹板下端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且壳体上端开有两条滑槽,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内,且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通过设置左夹板和右夹板,便于夹持固定监控设备,减少了螺丝的使用,操作便捷,并壳体可以对监控设备进行保护,延长了监控设备的使用寿命,且通风网便于使热量散发到外部,提高了散热性能,而接线端子没有直接裸露在外部,防止了短路的情况发生。

A protective device of intelligent monitor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监控
,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监控系统是安防系统中应用最多的系统之一,现在市面上较为适合的工地监控系统是手持式视频通信设备,视频监控现在是主流,从最早模拟监控到前些年火热数字监控再到现在方兴未艾网络视频监控,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从技术角度出发,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划分为第一代模拟视频监控系统(CCTV),到第二代基于“PC+多媒体卡”数字视频监控系统(DVR),到第三代完全基于IP网络视频监控系统(IPVS)。现目前的智能监控设备的防护装置,监控设备安装在户外时,倘若没有壳体的保护,容易进入灰尘及雨水,导致监控设备的使用寿命下降,即使监控设备安装在壳体内,通常需要使用到多个螺丝进行固定,当需要更换和维护监控设备时,就需要依次拧动多个螺丝,操作不够便捷,而且监控设备安装在壳体内后,由于壳体处于密闭状态,壳体及监控设备内的热量不易散发到外部,导致散热性能不佳,接线端子若直接裸露在外部,容易受到雨水的侵蚀,造成短路,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没有壳体保护,影响到监控设备的使用寿命,且更换和维护监控设备时,操作不够便捷,并壳体及监控设备散热性能不佳,接线端子裸露在外部容易造成短路等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防护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有右夹板,且所述壳体内部并位于右夹板左端安装有监控设备,所述壳体内部且位于监控设备左端活动连接有左夹板,且所述左夹板与所述右夹板内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左夹板下端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且所述壳体上端开有两条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滑块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下端开有横向齿槽,且所述连接块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壳体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且所述底座内部左端开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且所述转动杆外围开有与所述横向齿槽相啮合的环形齿槽,所述转动杆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且所述转动块延伸出底座的外部,所述转动块与底座转动连接,且所述壳体上端左右两侧均铰接有盖板,其中一块所述盖板右上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块,且另一块所述盖板左下端开有对接槽,所述对接块与对接槽相对接,且所述监控设备后端对插有电线,所述电线贯穿过壳体并延伸至所述底座的内部,且所述底座底端右部开有通风槽,所述通风槽上端左部相接有接线端子,且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电线相接,所述底座内部右端镶嵌有通风网,且所述通风网延伸至壳体内部。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与空腔相通,且所述连接块位于空腔内,两个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空腔内。进一步的,所述左夹板和右夹板均为网状透风结构,且所述左夹板、右夹板及限位板均与监控设备接触。进一步的,所述左夹板通过滑块在滑槽上进行左右滑动。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前后端均为透明状。进一步的,所述对接槽和所述对接块外表面均相接有密封胶条。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通过通风网与通风槽相通,且所述通风槽的后端及下端呈开口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使用左夹板和右夹板对监控设备进行夹持固定,减少了螺丝的拆卸,便于更换和维护监控设备,而壳体则对监控设备进行保护,减少灰尘及雨水的进入,提高监控设备的使用寿命,将左夹板和右夹板设置成网状通风结构,便于监控设备的散热,而通风网和通风槽的设置,便于使壳体内的热量散发到外部,提高了散热性能,将接线端子安装在通风槽内,避免接线端子受到雨水的侵蚀,以免发生短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背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4中:壳体1、底座2、空腔3、右夹板4、监控设备5、限位板6、左夹板7、转动杆8、连接块9、横向齿槽10、弹簧11、盖板12、电线13、通风网14、通风槽15、接线端子16、转动块17、滑槽18、滑块19、环形齿槽20、对接槽21、对接块2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防护装置,包括壳体1,下面对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防护装置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所述壳体1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有右夹板4,且所述壳体1内部并位于右夹板4左端安装有监控设备5,所述壳体1内部且位于监控设备5左端活动连接有左夹板7,且所述左夹板7与所述右夹板4内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左夹板7下端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9,且所述壳体1上端开有两条滑槽18,所述滑块19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18内,且所述滑块19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下端开有横向齿槽10,且所述连接块9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壳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且所述底座2内部左端开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且所述转动杆8外围开有与所述横向齿槽10相啮合的环形齿槽20,所述转动杆8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7,且所述转动块17贯穿至底座2的外部,所述转动块17与底座2转动连接,且所述通风网14延伸至壳体1内部,所述滑槽18与空腔3相通,且所述连接块9位于空腔3内,两个所述弹簧11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于空腔3内,所述左夹板7和右夹板4均为网状透风结构,且所述左夹板7、右夹板4及限位板6均与监控设备5接触,所述左夹板7通过滑块19在滑槽18上进行左右滑动,所述壳体1前后端均为透明状;具体的,由于转动杆8上的环形齿槽20与连接块9上的横向齿槽10相啮合,而转动块17可以在底座2上转动,且转动块17与转动杆8固定在一起,所以拧动转动块17会带动转动杆8在空腔3内进行转动,将转动块17设置在壳体1的外部,便于对转动杆8的操作,并转动杆8在向左转动时则会通过环形齿槽20与横向齿槽10的啮合而带动连接块9向左活动,因为连接块9通过滑块19与左夹板7固定在一起,且滑块19可以在滑槽18内进行滑动,所以连接块9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防护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n所述壳体(1)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有右夹板(4),且所述壳体(1)内部并位于右夹板(4)左端安装有监控设备(5),所述壳体(1)内部且位于监控设备(5)左端活动连接有左夹板(7),且所述左夹板(7)与所述右夹板(4)内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左夹板(7)下端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9),且所述壳体(1)上端开有两条滑槽(18),所述滑块(19)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18)内,且所述滑块(19)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下端开有横向齿槽(10),且所述连接块(9)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壳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且所述底座(2)内部左端开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且所述转动杆(8)外围开有与所述横向齿槽(10)相啮合的环形齿槽(20),所述转动杆(8)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7),且所述转动块(17)延伸出底座(2)的外部,所述转动块(17)与底座(2)转动连接,且所述壳体(1)上端左右两侧均铰接有盖板(12),其中一块所述盖板(12)右上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块(22),且另一块所述盖板(12)左下端开有对接槽(21),所述对接块(22)与对接槽(21)相对接,且所述监控设备(5)后端对插有电线(13),所述电线(13)贯穿过壳体(1)并延伸至所述底座(2)的内部,且所述底座(2)底端右部开有通风槽(15),所述通风槽(15)上端左部相接有接线端子(16),且所述接线端子(16)与所述电线(13)相接,所述底座(2)内部右端镶嵌有通风网(14),且所述通风网(14)延伸至壳体(1)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监控设备的防护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内部右端固定连接有右夹板(4),且所述壳体(1)内部并位于右夹板(4)左端安装有监控设备(5),所述壳体(1)内部且位于监控设备(5)左端活动连接有左夹板(7),且所述左夹板(7)与所述右夹板(4)内侧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板(6),所述左夹板(7)下端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9),且所述壳体(1)上端开有两条滑槽(18),所述滑块(19)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18)内,且所述滑块(19)下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下端开有横向齿槽(10),且所述连接块(9)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弹簧(11),所述壳体(1)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座(2),且所述底座(2)内部左端开有空腔(3),所述空腔(3)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且所述转动杆(8)外围开有与所述横向齿槽(10)相啮合的环形齿槽(20),所述转动杆(8)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7),且所述转动块(17)延伸出底座(2)的外部,所述转动块(17)与底座(2)转动连接,且所述壳体(1)上端左右两侧均铰接有盖板(12),其中一块所述盖板(12)右上端固定连接有对接块(22),且另一块所述盖板(12)左下端开有对接槽(21),所述对接块(22)与对接槽(21)相对接,且所述监控设备(5)后端对插有电线(13),所述电线(13)贯穿过壳体(1)并延伸至所述底座(2)的内部,且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辉余健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龙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