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049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包括第一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上设有充电结构,所述充电结构上设有散热结构;所述充电结构主要包括:适配器、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折叶、连接板、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折叶、第二保护壳以及蓄电池组;所述适配器安装于第一保护壳内壁面,一对所述第一折叶纵向固定于第一保护壳外壁面,所述连接板固定于一对所述第一折叶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体积小,使用者无需携带适配器,并且设有电线收纳空间,节约空间,携带方便,设有散热结构,散热性能好,延长了移动电源使用寿命,保证了充电设备正常充电。

A mobile power supply for charging portable lapto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具体为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是一种个人可随身携带,自身能储备电能,主要为手持式移动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充电的便携充电器,特别应用在没有外部电源供应的场合。现如今移动电源大多数是针对于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而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移动电源体积较大,使用者不仅需要携带移动电源,还要携带电源线,浪费空间,不便于携带,移动电源在使用时会发热,散热性能差会缩短移动电源使用寿命,并且影响充电设备正常充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解决了现有的现如今移动电源大多数是针对于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而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移动电源体积较大,使用者不仅需要携带移动电源,还要携带电源线,浪费空间,不便于携带,移动电源在使用时会发热,散热性能差会缩短移动电源使用寿命,并且影响充电设备正常充电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包括第一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上设有充电结构,所述充电结构上设有散热结构;所述充电结构主要包括:适配器、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折叶、连接板、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折叶、第二保护壳以及蓄电池组;所述适配器安装于第一保护壳内壁面,一对所述第一折叶纵向固定于第一保护壳外壁面,所述连接板固定于一对所述第一折叶另一端,一对所述第二折叶纵向固定于连接板侧壁面,所述第二保护壳固定于一对所述第二折叶另一端,蓄电池组固定于第二保护壳。优选的,所述散热结构主要包括:安装板、旋转电机、扇叶以及保护板;所述安装板固定于第一保护壳内侧壁面,所述旋转电机固定于安装板上壁面,所述扇叶套装于旋转电机驱动端,所述保护板固定于第二保护壳内侧壁面,所述保护板位于安装板上侧部位。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把手,所述把手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长圆孔,所述把手与连接板之间通过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钉连接,所述第一保护壳上设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可伸缩,所述固定带一端开设有第二长圆孔,所述第二保护壳侧壁面上设有第二连接钉。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壳与第二保护壳内壁面贴有减震贴。优选的,所述第二保护壳内侧壁面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第一散热孔,所述第一保护壳侧壁面开设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第二散热孔,所述第二保护壳侧壁面开设有若干个结构相同的第三散热孔,所述隔离板上设有绑带。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护壳侧壁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保护壳侧壁面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适配器与蓄电池组通过电线连接。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具备以下有益效果:体积小,使用者无需携带适配器,并且设有电线收纳空间,节约空间,携带方便,设有散热结构,散热性能好,延长了移动电源使用寿命,保证了充电设备正常充电,有效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提及的:现如今移动电源大多数是针对于手机等小型电子设备,而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移动电源体积较大,使用者不仅需要携带移动电源,还要携带电源线,浪费空间,不便于携带,移动电源在使用时会发热,散热性能差会缩短移动电源使用寿命,并且影响充电设备正常充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的左视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的左视剖视图。图中:1-第一保护壳;2-适配器;3-第一折叶;4-连接板;5-第二折叶;6-第二保护壳;7-蓄电池组;8-安装板;9-旋转电机;10-扇叶;11-保护板;12-把手;13-第一连接钉;14-固定带;15-第二连接钉;16-减震贴;17-隔离板;18-绑带;19-电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实施例: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包括第一保护壳1,所述第一保护壳1上设有充电结构,所述充电结构上设有散热结构;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保护壳1主要是对充电结构进行安装,散热结构安装在充电结构上;所述充电结构主要包括:适配器2、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折叶3、连接板4、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折叶5、第二保护壳6以及蓄电池组7;所述适配器2安装于第一保护壳1内壁面,一对所述第一折叶3纵向固定于第一保护壳1外壁面,所述连接板4固定于一对所述第一折叶3另一端,一对所述第二折叶5纵向固定于连接板4侧壁面,所述第二保护壳6固定于一对所述第二折叶5另一端,蓄电池组7固定于第二保护壳6。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优选的,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壳1与第二保护壳6内壁面贴有减震贴1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减震贴16可参考东莞市晶干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防震贴,当移动电源掉落时,减震贴16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移动电源内部件损坏,适配器2以及蓄电池组7安装在减震贴16上,减震帖可保护适配器2以及蓄电池组7发生磕碰时不被破坏,作为优选的,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壳1侧壁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保护壳6侧壁面开设有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适配器2与蓄电池组7通过电线19连接,蓄电池组7上设有标准充电口以及放电口,用于对蓄电池组7进行充放电,连接板4用于连接第一保护壳1以及第二保护壳6,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折叶3用于连接第一保护壳1与连接板4,第一保护壳1可以以一对第一折叶3为转轴进行转动,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折叶5用于连接第二保护壳6与连接板4,第一保护壳1可以以一对第二折叶5为转轴进行转动,第一保护壳1以及第二保护壳6可形成封闭空间,所占用的空间小,作为优选的,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4上设有把手12,所述把手12上开设有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长圆孔,所述把手12与连接板4之间通过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钉13连接,当第一保护壳1以及第二保护壳6合在一起之后,可拉动把手12,手提移动电源,方便携带,所述第一保护壳1上设有固定带14,所述固定带14可伸缩,所述固定带14一端开设有第二长圆孔,所述第二保护壳6侧壁面上设有第二连接钉15,当第一保护壳1以及第二保护壳6合在一起之后,拉动固定带14,将第二长圆孔与第二连接钉15配合,第一保护壳1以及第二保护壳6被锁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散热结构可优选采用以下结构,其主要包括: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包括第一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壳(1)上设有充电结构,所述充电结构上设有散热结构;/n所述充电结构主要包括:适配器(2)、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折叶(3)、连接板(4)、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折叶(5)、第二保护壳(6)以及蓄电池组(7);/n所述适配器(2)安装于第一保护壳(1)内壁面,一对所述第一折叶(3)纵向固定于第一保护壳(1)外壁面,所述连接板(4)固定于一对所述第一折叶(3)另一端,一对所述第二折叶(5)纵向固定于连接板(4)侧壁面,所述第二保护壳(6)固定于一对所述第二折叶(5)另一端,蓄电池组(7)固定于第二保护壳(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包括第一保护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壳(1)上设有充电结构,所述充电结构上设有散热结构;
所述充电结构主要包括:适配器(2)、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一折叶(3)、连接板(4)、一对结构相同的第二折叶(5)、第二保护壳(6)以及蓄电池组(7);
所述适配器(2)安装于第一保护壳(1)内壁面,一对所述第一折叶(3)纵向固定于第一保护壳(1)外壁面,所述连接板(4)固定于一对所述第一折叶(3)另一端,一对所述第二折叶(5)纵向固定于连接板(4)侧壁面,所述第二保护壳(6)固定于一对所述第二折叶(5)另一端,蓄电池组(7)固定于第二保护壳(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主要包括:安装板(8)、旋转电机(9)、扇叶(10)以及保护板(11);
所述安装板(8)固定于第一保护壳(1)内侧壁面,所述旋转电机(9)固定于安装板(8)上壁面,所述扇叶(10)套装于旋转电机(9)驱动端,所述保护板(11)固定于第二保护壳(6)内侧壁面,所述保护板(11)位于安装板(8)上侧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充电用移动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彦鑫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娜绮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