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伟伟专利>正文

一种电力电缆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5986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电缆保护装置,包括电缆、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底部和下壳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开设有通孔,所述上壳体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通孔板,通孔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轮齿,通孔板的顶部且位于转动环的内部固定连接固定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保护技术领域。该电力电缆保护装置,通过在箱体的上壳体的内部设置转动环,利用固定环对电缆进行限位,再配合圆弧杆和卡板的运动,能够将电缆固定的一端固定,放置电缆脱离壳体,避免了电缆的裸露端被氧化,再接线完毕后,能防止电缆的连接处因外力拉扯,导致连接处易松动和接触不良的情况。

A power cable prote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电缆保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保护
,具体为一种电力电缆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的电缆,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常用于城市地下电网、发电站的引出线路、工矿企业的内部供电及过江、过海的水下输电线,在电力线路中,电缆所占的比重正逐渐增加,电力电缆是在电力系统的主干线路中用以传输和分配大功率电能的电缆产品,其中包1-500KV以及以上各种电压等级,各种绝缘的电力电缆。现有的电力电缆保护装置,通常只是对线材的外表面进行了保护,而电缆两端的绝缘层是去掉的,裸露出导线是而没有进行有效的保护,会使得在电缆长期保存的情况下,电缆的裸漏端接触到雨水可能会被氧化,且两根电缆连接时,只是通过电胶带进行缠绕,外力的拉扯电缆可能导致连接处松动,易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力电缆保护装置,解决了电缆长期保存时电缆的两端易被氧化,且外力电缆可能导致连接处松动,易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力电缆保护装置,包括电缆(1)、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的底部和下壳体(3)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所述上壳体(2)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通孔板(5),所述通孔板(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环(6),所述转动环(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轮齿(7),所述通孔板(5)的顶部且位于转动环(6)的内部固定连接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槽(9),所述转动环(6)的顶部通过短柱转动连接有圆弧杆(10),所述圆弧杆(10)的一端贯穿通槽(9)并延伸至固定环(8)的内部,所述圆弧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电缆保护装置,包括电缆(1)、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的底部和下壳体(3)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3)的内部开设有通孔(4),所述上壳体(2)内壁的两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通孔板(5),所述通孔板(5)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环(6),所述转动环(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轮齿(7),所述通孔板(5)的顶部且位于转动环(6)的内部固定连接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槽(9),所述转动环(6)的顶部通过短柱转动连接有圆弧杆(10),所述圆弧杆(10)的一端贯穿通槽(9)并延伸至固定环(8)的内部,所述圆弧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板(11),所述卡板(11)的一侧与电缆(1)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所述轮齿(7)的外表面啮合连接有驱动齿轮(12),所述驱动齿轮(1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转轴(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电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置物框(14),所述置物框(14)的右侧贯穿上壳体(2)并延伸至上壳体(2)的内部,所述置物框(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限位短杆(15),所述限位短杆(15)的左端贯穿置物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伟伟尚峰张婷婷李超王忠英袁晨皓
申请(专利权)人:宋伟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