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832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电源连接器,此电源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导接端子组及屏蔽壳体,绝缘本体由上基座及下基座上下组接所构成,上基座具有第一前壁、第一后壁、第一顶壁及第一底壁,下基座具有第二前壁、第二后壁、第二顶壁及第二底壁,第一前壁、第二前壁、第一底壁与第二顶壁设有插槽,第一后壁相对插槽形成有挡板,第二后壁设有透空口;导接端子组容置于插槽,导接端子组包含导电环片及导接端子,导接端子一端穿设于导电环片及另一端具有L型转折段,L型转折段穿设于透空口且被挡板所止挡定位;屏蔽壳体套接于绝缘本体。

Power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连接器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连接器结构,尤指一种电源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电源连接器的主要功能在提供各种电子装置或设备之间的电源/信号传输。又,一般电源连接器的应用方式将一插头结构(如铜轴缆线结构)插入一电源插座中。传统的电源插座,其包括绝缘本体、端子组及屏蔽壳体,绝缘本体设有插槽,端子组安装于插槽内,屏蔽壳体包覆在绝缘本体外部,其中电源插座的端子组包含有多个爪式弹片及柱状电极,以与具有音叉状接触部的插头结构相互对接。然而,目前插头结构多追求体积轻薄短小,且插头结构长期使用下,多个爪式弹片及柱状电极的位置容易受音叉状接触部的对接而向后偏移。因此,设计出体积轻薄短小且能防止端子组位置偏移的插头结构,为本技术人开发的重点。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遂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尽力解决上述的问题点,即成为本创作人改良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利用绝缘本体由上基座及下基座上下组接所构成,且导接端子的L型转折段被挡板所止挡定位,以达到电源连接器具有体积轻薄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绝缘本体,由一上基座及一下基座上下组接所构成,该上基座具有一第一前壁、一第一后壁、一第一顶壁及一第一底壁,该下基座具有一第二前壁、一第二后壁、一第二顶壁及一第二底壁,该第一前壁、该第二前壁、该第一底壁与该第二顶壁共同向内开设有一插槽,该第一后壁相对该插槽形成有一挡板,该第二后壁设有贯穿该第二顶壁与该第二底壁的一透空口;/n一导接端子组,容置于该插槽,该导接端子组包含一导电环片及一导接端子,该导接端子一端穿设在该导电环片的内部及另一端具有一L型转折段,该L型转折段穿设于该透空口且被该挡板所止挡定位;以及/n一屏蔽壳体,套接于该绝缘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由一上基座及一下基座上下组接所构成,该上基座具有一第一前壁、一第一后壁、一第一顶壁及一第一底壁,该下基座具有一第二前壁、一第二后壁、一第二顶壁及一第二底壁,该第一前壁、该第二前壁、该第一底壁与该第二顶壁共同向内开设有一插槽,该第一后壁相对该插槽形成有一挡板,该第二后壁设有贯穿该第二顶壁与该第二底壁的一透空口;
一导接端子组,容置于该插槽,该导接端子组包含一导电环片及一导接端子,该导接端子一端穿设在该导电环片的内部及另一端具有一L型转折段,该L型转折段穿设于该透空口且被该挡板所止挡定位;以及
一屏蔽壳体,套接于该绝缘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下基座具有位于该插槽与该透空口之间的一固定块,该固定块设有一通孔,该导接端子穿接于该通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上基座的该第一顶壁设有连通于该插槽的一第一插入口,该下基座的该第二底壁设有连通于该插槽的一第二插入口,该导电环片沿着该插槽的内壁环设且嵌设在该第一插入口与该第二插入口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环片包含二环圈及自该二环圈一体延伸且跨接在该二环圈之间的多个簧片,每一该簧片朝该插槽内部方向弯折有一突出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素智谢宗男汪银祥王增荣
申请(专利权)人:信音电子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