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合馈电的双极化天线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802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混合馈电的双极化天线单元,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包括下层发射地板,还包括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和缝隙耦合馈电结构;所述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设置于缝隙耦合馈电结构上方,所述下层发射地板设置于缝隙耦合馈电结构下方。通过采用共面微带线馈电和缝隙耦合馈电相结合,解决两个极化端口的馈电网络在同一层以及馈网络之间的耦合作用较强等问题,单元的一个端口采用共面微带线馈电,另一个端口采用缝隙耦合馈电;两个端口的隔离度大于25dB,交叉极化大于20dB。两个不同的极化分布在不同介质层上,组成阵列时,馈电网络也不在同一层上,降低设计难度,同时减少网络之间的相互耦合。

A dual polarization antenna element based on hybrid f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混合馈电的双极化天线单元
本技术涉及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混合馈电的双极化天线单元。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移动通信也得到了了广泛应用,而双极化天线是一种新型天线技术,组合了+45°和-45°两副极化方向相互正交的天线并同时工作在收发双工模式下,因此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节省单个定向基站的天线数量。目前的双极化天线的两个极化端口的馈电网络通常都设置在同一层上,导致馈电网络之间存在很强的耦合作用,进而影响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因此,如何降低设计难度,同时减少馈电网络之间的相互耦合,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混合馈电的双极化天线单元,解决了目前双极化天线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混合馈电的双极化天线单元,包括下层发射地板,还包括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和缝隙耦合馈电结构;所述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设置于缝隙耦合馈电结构上方,所述下层发射地板设置于缝隙耦合馈电结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混合馈电的双极化天线单元,包括下层反射地板(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和缝隙耦合馈电结构;所述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设置于缝隙耦合馈电结构上方,所述下层反射地板(11)设置于缝隙耦合馈电结构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混合馈电的双极化天线单元,包括下层反射地板(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和缝隙耦合馈电结构;所述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设置于缝隙耦合馈电结构上方,所述下层反射地板(11)设置于缝隙耦合馈电结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馈电的双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包括上层辐射贴片(1)、下层辐射贴片(2)和第一馈电微带线(3);所述第一馈电微带线(3)与下层辐射贴片(2)的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馈电的双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辐射贴片(1)设置在上层介质基片(4)上,下层辐射贴片(2)和第一馈电微带线设置在上层馈电基片(5)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馈电的双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介质基片(4)位于所述上层馈电基片(5)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混合馈电的双极化天线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层介质基片(4)和上层馈电基片(5)之间还设置有一空气层(6),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祖军杨松杜跃鑫付金泉韩倩胡罗林张华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菲斯洛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