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极化定向天线
本技术涉及天线
,尤其涉及一种圆极化定向天线。
技术介绍
定向天线(Directionalantenna)是指在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特别强,而在其他的方向上发射及接收电磁波则为零或极小的一种天线。采用定向发射天线的目的是增加辐射功率的有效利用率,增加保密性;采用定向接收天线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信号强度增加抗干扰能力。目前的定向天线中的双极化阵列天线的两个极化端口的馈电网络通常都设置在同一层上,馈线分布排列紧密以及馈电网络之间存在很强的耦合作用,馈电网络之间会相互干涉,进而影响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因此,如何降低设计难度,同时减少馈电网络之间的相互耦合、干涉,是现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圆极化定向天线,解决了目前定向天线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圆极化定向天线,它包括双极化天线阵面箱体,以及设置在双极化天线阵面箱体外的和差器和射频前端;双极化天线阵面箱体外的四周设置有天线输出端口,其内设置有双极化天线阵面,双极化天线阵面的输出端与和差器的输入端连接,和差器的输出端与射频前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双极化天线阵面设置在印制板上,它包括m个呈阵列排布的双极化天线模块,每个双极化天线模块包括n个呈阵列排布的双极化天线单元;双极化天线单元的水平馈电端口通过水平极化馈电网络连接,垂直馈电端口通过垂直极化馈电网络连接,且水平极化馈电网络和垂直极化馈电网络排布在不同层。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极化定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双极化天线阵面箱体(16),以及设置在双极化天线阵面箱体(16)外的和差器(17)和射频前端(18);双极化天线阵面箱体(16)外的四周设置有天线输出端口(19),其内设置有双极化天线阵面,双极化天线阵面的输出端与和差器(17)的输入端连接,和差器(17)的输出端与射频前端(18)的输入端连接;/n双极化天线单元(12)包括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和缝隙耦合馈电结构;所述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设置于缝隙耦合馈电结构上方,下层反射地板(11)设置于缝隙耦合馈电结构下方;/n所述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包括上层辐射贴片(1)、下层辐射贴片(2)和第一馈电微带线(3);所述第一馈电微带线(3)与下层辐射贴片(2)的一端连接;/n所述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还包括上层介质基片(4)和上层馈电基片(5),上层介质基片(4)位于所述上层馈电基片(5)的上方;在所述上层介质基片(4)和上层馈电基片(5)之间还设置有一空气层(6),以确保天线较宽的工作带宽和高增益;/n所述缝隙耦合馈电结构包括耦合缝隙(7)和第二馈电微带线(10);所述耦合缝隙(7)设置在上层反射地板(8)上,所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极化定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双极化天线阵面箱体(16),以及设置在双极化天线阵面箱体(16)外的和差器(17)和射频前端(18);双极化天线阵面箱体(16)外的四周设置有天线输出端口(19),其内设置有双极化天线阵面,双极化天线阵面的输出端与和差器(17)的输入端连接,和差器(17)的输出端与射频前端(18)的输入端连接;
双极化天线单元(12)包括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和缝隙耦合馈电结构;所述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设置于缝隙耦合馈电结构上方,下层反射地板(11)设置于缝隙耦合馈电结构下方;
所述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包括上层辐射贴片(1)、下层辐射贴片(2)和第一馈电微带线(3);所述第一馈电微带线(3)与下层辐射贴片(2)的一端连接;
所述共面微带线馈电结构还包括上层介质基片(4)和上层馈电基片(5),上层介质基片(4)位于所述上层馈电基片(5)的上方;在所述上层介质基片(4)和上层馈电基片(5)之间还设置有一空气层(6),以确保天线较宽的工作带宽和高增益;
所述缝隙耦合馈电结构包括耦合缝隙(7)和第二馈电微带线(10);所述耦合缝隙(7)设置在上层反射地板(8)上,所述第二馈电微带线(10)设置在下层馈电基片(9)上;
所述上层反射地板(8)设置在所述上层馈电基片(5)和所述下层馈电基片(9)之间;所述下层馈电基片(9)设置在所述上层反射地板(8)和所述下层反射地板(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极化定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化天线阵面设置在印制板上,它包括m个呈阵列排布的双极化天线模块(15),每个双极化天线模块(15)包括n个呈阵列排布的双极化天线单元(12);双极化天线单元(12)的水平馈电端口通过水平极化馈电网络(14)连接,垂直馈电端口通过垂直极化馈电网络(13)连接,且水平极化馈电网络(14)和垂直极化馈电网络(13)排布在不同介质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极化定向天线,其特征在于:双极化天线模块(15)中每两个双极化天线单元(12)的第一馈电微带线(3)连接到第一功分器上,每两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祖军,杨松,杜跃鑫,付金泉,韩倩,胡罗林,张华彬,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菲斯洛克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