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灭屏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灭屏指令;根据灭屏指令熄灭屏幕;在熄灭屏幕之后,检测作用于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若未检测到亮屏触控操作,则休眠屏幕。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在熄灭屏幕之后,并不立即执行休眠屏幕的操作,而是预留一段时间检测作用于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未检测到亮屏触控操作,则休眠屏幕;这样,在熄灭屏幕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能够检测亮屏触摸操作,如果用户在熄灭屏幕后的短时间内立即执行亮屏触摸操作,则终端仍然能够对亮屏触摸操作进行响应,点亮屏幕,实现了在熄灭屏幕之后,能够立即对亮屏触摸操作进行响应的技术效果,提升灭屏后立即点亮屏幕的成功率。
Off screen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灭屏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终端
,特别涉及一种灭屏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移动终端的屏幕通常为触摸屏,触摸屏可以包括触摸面板和显示器。为了适应用户不断提升的对于触摸屏的要求,引入双击亮屏功能。双击亮屏功能即是当终端处于灭屏状态的情况下,用户通过在终端触摸屏上快速双击以达到点亮屏幕的目的。触摸屏按照制作工艺可分为三类:GFF(CoverGlassFilm/Film,覆盖玻璃导电层/导电层)屏幕、Oncell(外挂式)屏幕和Incell(内嵌式)屏幕。对于GFF屏幕和Oncell屏幕,由于触摸面板和显示器可以分开控制,在显示器进入灭屏流程的同时触摸面板可以进入双击亮屏模式,因此当用户在刚灭屏后需要立即重新点亮屏幕时,能够实现快速双击亮屏。其中,灭屏流程主要包括熄灭屏幕和休眠屏幕,即关闭屏幕灯光和给驱动电路芯片下电。对于Incell屏幕,触摸面板和显示器不可以分开控制,只有在显示器完成灭屏流程之后,触摸面板才可以进入双击亮屏模式。而且由于整个灭屏流程时间较长,若用户在这段时间中需要点亮屏幕执行双击亮屏操作,终端无法识别该操作,因而无法实现亮屏。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灭屏控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可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Incell屏幕在熄灭之后,无法立即响应亮屏触控操作以实现亮屏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灭屏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灭屏指令,所述灭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执行灭屏流程,所述灭屏流程包括熄灭屏幕和休眠所述屏幕;根据所述灭屏指令熄灭所述屏幕;在熄灭所述屏幕之后,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所述亮屏触控操作是指用于点亮所述屏幕的触控操作;若未检测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则休眠所述屏幕。可选地,所述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包括:在目标预设时长内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所述亮屏触控操作;若在所述目标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则执行所述休眠所述屏幕的步骤。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在所述目标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则点亮所述屏幕。可选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包括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所述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包括: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所述第一触控操作;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则执行所述休眠所述屏幕的步骤;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则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起的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所述第二触控操作;若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则执行所述休眠所述屏幕的步骤。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则点亮所述屏幕。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灭屏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指令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灭屏指令,所述灭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执行灭屏流程,所述灭屏流程包括熄灭屏幕和休眠所述屏幕;屏幕熄灭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灭屏指令熄灭所述屏幕;操作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在熄灭所述屏幕之后,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所述亮屏触控操作是指用于点亮所述屏幕的触控操作;屏幕休眠模块,被配置为当未检测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时,休眠所述屏幕可选地,所述操作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在目标预设时长内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所述亮屏触控操作;所述屏幕休眠模块,还被配置为当在所述目标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时,休眠所述屏幕。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屏幕点亮模块,被配置为当在所述目标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时,点亮所述屏幕。可选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包括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所述操作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所述屏幕休眠模块,还被配置为当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时,休眠所述屏幕;所述操作检测模块,还被配置为当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时,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起的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所述第二触控操作;所述屏幕休眠模块,还被配置为当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第二触控操作时,休眠所述屏幕。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屏幕点亮模块,被配置为当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第二触控操作时,点亮所述屏幕。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灭屏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灭屏指令,所述灭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执行灭屏流程,所述灭屏流程包括熄灭屏幕和休眠所述屏幕;根据所述灭屏指令熄灭所述屏幕;在熄灭所述屏幕之后,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所述亮屏触控操作是指用于点亮所述屏幕的触控操作;当未检测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时,休眠所述屏幕。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熄灭屏幕之后,并不立即执行休眠屏幕的操作,而是预留一段时间检测作用于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未检测到亮屏触控操作,则休眠屏幕;这样,在熄灭屏幕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能够检测亮屏触摸操作,如果用户在熄灭屏幕后的短时间内立即执行亮屏触摸操作,则终端仍然能够成功检测到该亮屏触摸操作并对其进行响应,点亮屏幕,实现了在熄灭屏幕之后,能够立即对亮屏触摸操作进行响应以实现亮屏的技术效果,提升灭屏后立即点亮屏幕的成功率。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灭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例性示出了Incell屏幕传统的屏幕控制的示意图;图3示例性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的示意图;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灭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屏幕控制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灭屏控制装置的框图;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灭屏控制装置的框图;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上述终端可以是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多媒体播放设备、可穿戴设备、PC(PersonalComputer,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终端的屏幕可以为触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灭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接收灭屏指令,所述灭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执行灭屏流程,所述灭屏流程包括熄灭屏幕和休眠所述屏幕;/n根据所述灭屏指令熄灭所述屏幕;/n在熄灭所述屏幕之后,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所述亮屏触控操作是指用于点亮所述屏幕的触控操作;/n若未检测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则休眠所述屏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灭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灭屏指令,所述灭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执行灭屏流程,所述灭屏流程包括熄灭屏幕和休眠所述屏幕;
根据所述灭屏指令熄灭所述屏幕;
在熄灭所述屏幕之后,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所述亮屏触控操作是指用于点亮所述屏幕的触控操作;
若未检测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则休眠所述屏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包括:
在目标预设时长内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所述亮屏触控操作;
若在所述目标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则执行所述休眠所述屏幕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目标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亮屏触控操作,则点亮所述屏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屏触控操作包括第一触控操作和第二触控操作;
所述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包括:
在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所述第一触控操作;
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则执行所述休眠所述屏幕的步骤;
若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则在检测到所述第一触控操作起的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所述第二触控操作;
若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未检测到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则执行所述休眠所述屏幕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检测到所述第二触控操作,则点亮所述屏幕。
6.一种灭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指令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灭屏指令,所述灭屏指令用于指示终端执行灭屏流程,所述灭屏流程包括熄灭屏幕和休眠所述屏幕;
屏幕熄灭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灭屏指令熄灭所述屏幕;
操作检测模块,被配置为在熄灭所述屏幕之后,检测作用于所述屏幕上的亮屏触控操作,所述亮屏触控操作是指用于点亮所述屏幕的触控操作;
屏幕休眠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现坤,杨坤,王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