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5424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5:05
本申请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包括:柔性电路板、驱动芯片和感应模块;柔性电路板位于非显示区;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驱动芯片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感应模块包括线圈,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本申请通过设置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实现NFC近场通讯和显示模组的一体化设计,有利于节省空间,实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设计。

Display module,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涉及显示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场通讯技术(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其采用近场磁场通信方式,具有传输距离近,能耗低,信号不易被干扰等特点,可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近场通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电子设备上进行数据交换,要利用NFC通讯技术,需要在设备上安装通讯天线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而通讯天线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现有的运用NFC通讯技术的电子设备,大多是通过将独立的NFC通讯模块,外置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因此,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不利于设备的轻薄化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实现NFC近场通讯和显示模组的一体化设计,有利于节省空间,实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设计。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有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驱动芯片和感应模块;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所述感应模块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申请所提供的任一显示模组,包括:当所述感应模块未启动时,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阶段和触控阶段;当所述感应模块启动时,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阶段、触控阶段和感应阶段;处于感应阶段时,对所述线圈进行驱动产生感应电波。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为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柔性电路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通过设置驱动芯片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而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即可进行近场通讯,实现NFC近场通讯和显示模组的一体化设计,而不需要单独设置NFC通讯模块,从而能够节省NFC通讯模块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实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设计。此外,将线圈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时,能够避免线圈与驱动芯片以及位于第一表面的其他走线之间相互干扰,从而避免对显示效果造成影响。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块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沿图1中AA’的一种截面图;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种俯视图;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又一种俯视图;图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感应模块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沿图1中BB’的一种截面图;图7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走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走线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走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第二走线的再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第三走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第二走线的还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4所示为线圈与黑矩阵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5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第三走线和第一走线的一种连接关系示意图;图1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并联线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7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并联线圈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8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此外,“耦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性耦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耦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电性耦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耦接手段间接地电性耦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其中,各实施例之间的相同之处不再一一赘述。NFC近场通讯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电子设备上进行数据交换,要利用NFC通讯技术,需要在设备上安装通讯天线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而通讯天线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现有的运用NFC通讯技术的电子设备,大多是通过将独立的NFC通讯模块,外置于电子设备的主板上,因此,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不利于设备的轻薄化设计。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驱动方法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实现NFC近场通讯和显示模组的一体化设计,有利于节省空间,实现显示模组的轻薄化设计。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沿图1中AA’的一种截面图,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种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区101和围绕显示区101的非显示区102,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10、驱动芯片120和感应模块130;柔性电路板110位于非显示区102;柔性电路板110包括第一表面111和与第一表面111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112;驱动芯片120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一表面111;感应模块130包括线圈131,线圈131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具体地,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包括显示区101和非显示区102,非显示围绕显示区101。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10、驱动芯片120和感应模块130,其中,柔性电路板110和驱动芯片120均位于非显示区102,柔性电路板11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驱动芯片120位于第一表面111。感应模块130包括线圈131,且线圈131的至少部分位于柔性电路板110的第二表面112,也即,驱动芯片120和线圈131分别位于柔性电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驱动芯片和感应模块;/n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n所述感应模块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驱动芯片和感应模块;
所述柔性电路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驱动芯片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表面;
所述感应模块包括线圈,所述线圈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均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模块还包括第一电极端子、第二电极端子和处理电路;所述线圈通过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子电连接至所述处理电路;
所述第一电极端子和所述第二电极端子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面板;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和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三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排列的栅极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延伸的数据线;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多条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线和虚设触控信号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走线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包括多条第一子线段和多条第二子线段;
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子线段和所述第二子线段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一子线段与所述数据线不相交,所述第二子线段在所述第二金属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数据线相交;所述虚设触控信号线复用为所述第三走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走线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包括多条第三子线段和多条第四子线段;
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三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所述第四子线段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三子线段和所述第四子线段通过过孔连接;所述第三子线段与所述触控线不相交,所述第四子线段在所述第三金属层上的正投影与所述触控线相交;所述虚设触控信号线复用为所述第三走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走线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
所述第一走线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走线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栅极线平行;所述虚设触控信号线复用为所述第三走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圈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和第三走线,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三走线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走线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三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包括多条第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雪月赵灿煌关琳燕王伟鹏黄建才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