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5365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T型路口包括第一双向车道、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和第二双向车道,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第二双向车道设有第一车辆待行区,第一双向车道设有第二车辆待行区;智能交通传感系统包括路面感应带、智能处理模块、终端设备、信号灯带和控制器,路面感应带设置在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第一车辆待行区和第二车辆待行区;路面感应带包括基板、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电线路连接智能处理模块,信号灯带电线路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智能处理模块,该智能交通传感系统能够智能检测人行道、机动车道的流量情况自动设定通行时间,减少浪费通行时间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A T-junction intelligent traffic senso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
本技术涉及道路交通信号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T型路口的智能交通传感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交通智能化水平正持续提升,互联网与交通融合的步伐也在加快,智能交通已经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突破的重要领域,在T型路口中,一般会设有6个红黄绿交通灯,在方向同时行车的情况下,车流将会至少出现3个交汇点,而在行车过程中,由于易造成视觉的盲区,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及操作失误,极易在T型路口的交汇处发生车祸等意外事故。T型路口相对十字路口行车、行人路线较为简单,有的这种T型路口仅有一个方向的穿马路人行道或包括非机动车道,即为穿过对应T字竖臂的马路人行道,对于这种路口现在的红黄绿交通灯多为采用定时信号的方式,即定各个方向行车时间的信号时间,但是对于一些明显在一些特定时间段会出现行人非机动车多或一些特定时间段会车流量多等的这种区域路口来说定时信号的方式,其实是浪费了很多可通行路线的通行时间,这种也间接的导致一些车辆、行人抢黄灯时间、闯红灯的情况,这样也就提升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所述T型路口包括对应T字形横臂的第一双向车道、对应T字形横臂并靠近对应T字形竖臂一侧设置的非机动车及人行道,以及对应T字形竖臂的第二双向车道,所述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在对应第二双向车道两侧边的位置分别设有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所述第二双向车道在进入第一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一车辆待行区,所述第一双向车道在进入第二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二车辆待行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包括路面感应带、智能处理模块、终端设备、信号灯带和控制器;所述路面感应带沿车道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第一车辆待行区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所述T型路口包括对应T字形横臂的第一双向车道、对应T字形横臂并靠近对应T字形竖臂一侧设置的非机动车及人行道,以及对应T字形竖臂的第二双向车道,所述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在对应第二双向车道两侧边的位置分别设有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所述第二双向车道在进入第一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一车辆待行区,所述第一双向车道在进入第二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二车辆待行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包括路面感应带、智能处理模块、终端设备、信号灯带和控制器;所述路面感应带沿车道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第一车辆待行区和第二车辆待行区;所述路面感应带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所述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电线路连接智能处理模块,所述信号灯带电线路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智能处理模块;所述基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间隔开设有沿基板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型安装槽,所述条型安装槽内设有与其槽型大小一致嵌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和朋顾辉煌
申请(专利权)人:黎明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