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5365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T型路口包括第一双向车道、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和第二双向车道,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第二双向车道设有第一车辆待行区,第一双向车道设有第二车辆待行区;智能交通传感系统包括路面感应带、智能处理模块、终端设备、信号灯带和控制器,路面感应带设置在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第一车辆待行区和第二车辆待行区;路面感应带包括基板、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电线路连接智能处理模块,信号灯带电线路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连接智能处理模块,该智能交通传感系统能够智能检测人行道、机动车道的流量情况自动设定通行时间,减少浪费通行时间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A T-junction intelligent traffic sensor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
本技术涉及道路交通信号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T型路口的智能交通传感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交通智能化水平正持续提升,互联网与交通融合的步伐也在加快,智能交通已经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突破的重要领域,在T型路口中,一般会设有6个红黄绿交通灯,在方向同时行车的情况下,车流将会至少出现3个交汇点,而在行车过程中,由于易造成视觉的盲区,影响驾驶员的判断及操作失误,极易在T型路口的交汇处发生车祸等意外事故。T型路口相对十字路口行车、行人路线较为简单,有的这种T型路口仅有一个方向的穿马路人行道或包括非机动车道,即为穿过对应T字竖臂的马路人行道,对于这种路口现在的红黄绿交通灯多为采用定时信号的方式,即定各个方向行车时间的信号时间,但是对于一些明显在一些特定时间段会出现行人非机动车多或一些特定时间段会车流量多等的这种区域路口来说定时信号的方式,其实是浪费了很多可通行路线的通行时间,这种也间接的导致一些车辆、行人抢黄灯时间、闯红灯的情况,这样也就提升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智能检测人行道、机动车道的流量情况来自动设定通行时间的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所述T型路口包括对应T字形横臂的第一双向车道、对应T字形横臂并靠近对应T字形竖臂一侧设置的非机动车及人行道,以及对应T字形竖臂的第二双向车道,所述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在对应第二双向车道两侧边的位置分别设有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所述第二双向车道在进入第一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一车辆待行区,所述第一双向车道在进入第二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二车辆待行区;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包括路面感应带、智能处理模块、终端设备、信号灯带和控制器;所述路面感应带沿车道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第一车辆待行区和第二车辆待行区;所述路面感应带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所述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电线路连接智能处理模块用于感应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的重力、重力变化情况、接触时间和接触频率,所述信号灯带电线路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智能处理模块。所述基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间隔开设有沿基板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型安装槽,所述条型安装槽内设有与其槽型大小一致嵌入的压块,所述条型安装槽的底面上间隔布设有多个供与压块连接的弹性连接块,所述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设置在压块与条型安装槽的底面之间通过压块的下压触发。所述基板为多段连接而成,相邻两段之间通过插块和插槽的方式连接。所述压块与条型安装槽的宽度为1-5厘米。所述基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局部间隔开设有沿基板宽度方向设置的信号灯安装槽,所述信号灯带嵌设在信号灯安装槽内。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还包括设置在T型路口各行车方向车道和非机动车及人行道上的红黄绿交通灯和摄像监控模块,所述红黄绿交通灯电线路连接控制器,所述摄像监控模块电线路连接智能处理模块。所述第一车辆待行区和第二车辆待行区进入方向一侧的车道路面上设有减速带段区。上述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如下,红黄绿交通灯设好T型路口常规的亮灯方式;在所有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绿灯前,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上的信号灯带亮红,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通过摄像监控模块获取两张间隔时间的图片,图片数据经过智能处理模块进行处理判断出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之间的这些区域内是否还有行走的行人,是则将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延长转换为绿灯的时间并将非机动车及人行道的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红灯;同时通过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获取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上重力、重力变化情况、接触时间和接触频率,智能处理模块根据预设的计算规则计算出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的待行量并通过摄像监控模块获取一张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及两者之间的图片,智能处理模块判断图片中人的密集度及分布面积是为多还是少,多则继续延长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绿灯的时间,延长时间与分布面积成正比,延长时间到后的将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延长转换为绿灯,两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上的信号灯带保持亮红;在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绿灯前,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的信号灯带亮红,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通过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获取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上重力、重力变化情况、接触时间和接触频率,智能处理模块根据预设的计算规则计算出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的行车速度,并通过摄像监控模块获取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后方来车的图片,判断图片中车流长度为长还是短,长则延长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红灯,延长时间与车流长度为正比,延长时间到后,穿过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红灯,同时,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获取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上重力、重力变化情况判断第一车辆待行区或第二车辆待行区是否停止行进,是则非机动车和人行道的行车道的红黄绿交通灯转换为绿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特别适合与T型路口的设置使用,通过第一车辆待行区、第二车辆待行区和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的路面感应带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的获取重力、重力变化情况、接触时间和接触频率,通过摄像监控模块获取个车道及非机动车及人行道的情况,通过智能模块进行处理计算判断出结果,控制红黄绿交通灯和信号灯带的亮灯方式,上述信号灯带的设置可应用于红灯前的预警亮灯,起到提醒作用,从而实现智能的交通传感效果,够智能检测人行道、机动车道的流量情况自动设定通行时间,减少浪费通行时间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达到本技术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中路面感应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向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的结构框图。图中:第一双向车道10;第二车辆待行区11;非机动车及人行道20;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21;第二双向车道30;第一车辆待行区31;路面感应带40;基板401;插块4011;插槽4012;接触传感器402;重力探测器403;条型安装槽404;压块405;信号灯安装槽406;弹性连接块407;智能处理模块41;终端设备42;信号灯带43;控制器44;红黄绿交通灯45;摄像监控模块46;减速带段区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所述T型路口包括对应T字形横臂的第一双向车道、对应T字形横臂并靠近对应T字形竖臂一侧设置的非机动车及人行道,以及对应T字形竖臂的第二双向车道,所述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在对应第二双向车道两侧边的位置分别设有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所述第二双向车道在进入第一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一车辆待行区,所述第一双向车道在进入第二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二车辆待行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包括路面感应带、智能处理模块、终端设备、信号灯带和控制器;所述路面感应带沿车道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第一车辆待行区和第二车辆待行区;所述路面感应带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所述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电线路连接智能处理模块,所述信号灯带电线路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智能处理模块;所述基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间隔开设有沿基板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型安装槽,所述条型安装槽内设有与其槽型大小一致嵌入的压块,所述条型安装槽的底面上间隔布设有多个供与压块连接的弹性连接块,所述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设置在压块与条型安装槽的底面之间通过压块的下压触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型路口智能交通传感系统,所述T型路口包括对应T字形横臂的第一双向车道、对应T字形横臂并靠近对应T字形竖臂一侧设置的非机动车及人行道,以及对应T字形竖臂的第二双向车道,所述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在对应第二双向车道两侧边的位置分别设有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所述第二双向车道在进入第一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一车辆待行区,所述第一双向车道在进入第二双向车道的一侧行车道上靠近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设有第二车辆待行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交通传感系统包括路面感应带、智能处理模块、终端设备、信号灯带和控制器;所述路面感应带沿车道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在非机动车及人行待行区、第一车辆待行区和第二车辆待行区;所述路面感应带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所述接触传感器和重力探测器电线路连接智能处理模块,所述信号灯带电线路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智能处理模块;所述基板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间隔开设有沿基板宽度方向设置的条型安装槽,所述条型安装槽内设有与其槽型大小一致嵌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和朋顾辉煌
申请(专利权)人:黎明职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