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检测部、决定部、判断部和禁止部。检测部用于检测出检测对象。决定部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决定维持在功耗比第一工作模式低的第二工作模式。判断部对决定部的决定是否错误进行判断。禁止部基于判断部的判断结果,禁止决定部作出决定来维持第二工作模式。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图像形成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有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将工作模式从普通工作模式变换为休眠工作模式。还有,在人体感应器检测到使用者靠近了休眠工作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时,使图像形成装置从休眠工作模式恢复到普通工作模式。还有,有些文献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改变人体感应器的检测强度,并判断是否是要利用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者。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这种改变图像形成装置的人体感应器检测强度的方法中,在降低了检测强度的情况下,有时在要利用图像形成装置的使用者靠近时不会从休眠工作模式恢复。因此,需要使用者进行手动操作使图像形成装置从休眠工作模式恢复到普通工作模式,导致使用者的便利性不充分。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使用者便利性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检测部、决定部、判断部和禁止部。所述检测部用于检测出检测对象。所述决定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决定维持在功耗比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低的第二工作模式。所述判断部对所述决定部的决定是否错误进行判断。所述禁止部基于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禁止所述决定部作出决定来维持所述第二工作模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者的便利性得到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的结构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部执行处理的流程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定变更处理的流程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禁止部对决定部进行了禁止时的处理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图中对相同或者相应的部分标上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重复说明。还有,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X轴、Y轴和Z轴彼此正交,X轴和Y轴平行于水平方向,Z轴平行于铅垂方向。首先,参照图1,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进行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图像形成单元1、图像读取单元2、原稿输送单元3、操作部4、控制部21和存储部22。图像形成单元1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图像读取单元2对原稿R上已形成的图像进行读取,生成表示图像的图像数据。原稿输送单元3将原稿R输送到图像读取单元2。操作部4受理来自使用者的操作。操作部4具备触控面板41和操作按键42。触控面板41具备显示装置和触摸传感器。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各种图像。显示装置例如是液晶显示装置(LiquidCrystalDisplay:LCD)。触摸传感器受理来自使用者的操作。还有,操作按键42受理来自使用者的操作。来自使用者的操作例如是打印任务。打印任务是基于图像数据在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指令。另外,打印任务是在1张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指令,或者是在多张纸张上形成图像的指令。图像形成单元1具备进给部12、输送机构11、图像形成部14、定影部15和排出部16。图像形成单元1具有输送路L。进给部12将片材P供给到输送路L。片材P例如是普通纸、复印纸、再生纸、薄纸、厚纸、光面纸或OHP(OverheadProjector)纸张。片材P相当于“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输送路L用于将片材P从进给部12引导到排出部16。输送路L从进给部12延伸到排出部16。输送机构11用于输送片材P。具体来说,输送机构11将片材P经由图像形成部14和定影部15输送到排出部16。输送机构11含有输送辊111和配准辊112。输送辊111将进给部12送来的片材P输送到配准辊112。输送辊111配置在输送路L上。配准辊112用于调整将片材P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4的时机。配准辊112将片材P以规定间隔输送到图像形成部14。配准辊112配置在输送路L上。在片材P的输送方向上,配准辊112配置在图像形成部14的上游侧。图像形成部14将图像形成在片材P上。具体来说,图像形成部14将调色剂图像形成在片材P上。图像形成部14具备转印部、像承载体、带电部、曝光部和显影部。像承载体是滚筒形状,具有旋转轴。像承载体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旋转。像承载体在外周面侧具有感光层。像承载体例如是感光鼓。带电部使像承载体的感光层带电到规定电位。曝光部对像承载体的感光层进行激光照射来进行曝光。曝光部基于图像数据对像承载体进行曝光。其结果,在像承载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部对像承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部具有显影辊。显影辊向像承载体供给调色剂,对像承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其结果,在像承载体的外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像承载体的外周面上之后,转印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P上。其结果,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P上。转印部含有转印辊。定影部15对片材P进行加热,使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具体来说,定影部15对片材P进行加热和加压,使片材P上形成的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定影部15含有加热辊151和加压辊152。加热辊151是具有旋转轴的圆筒形状,以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加热辊151由加热装置进行加热。加热辊151按压在加压辊152上,在加热辊151与加压辊152之间形成夹持部Nf。片材P通过加热辊151与加压辊152之间的夹持部Nf。片材P通过夹持部Nf时,加热辊151接触到片材P的两面中形成了调色剂图像的面,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排出部16将片材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部。定影部15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P上之后,输送机构11将片材P从定影部15输送到排出部16。然后,排出部16将调色剂图像已定影的片材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外部。控制部21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部21含有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之类的处理器。存储部22含有存储装置,对数据和计算机程序进行存储。具体来说,存储部22含有半导体存储器之类的主存储装置以及半导体存储器和/或硬盘驱动器之类的辅助存储装置。存储部22也可以含有可移动存储介质。控制部21的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部22的存储装置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对输送机构11、进给部12、图像形成部14、定影部15、排出部16、图像读取单元2、原稿输送单元3和操作部4进行控制。还有,图像形成装置100还具备壳体10和检测部S1。壳体10对输送机构11、进给部12、图像形成部14、定影部15、排出部16、控制部21和存储部22进行收纳。检测部S1用于检测出检测对象。具体来说,检测部S1用于检测出距离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规定范围内的检测对象。规定范围由使用者进行适当设定。检测部S1例如是人体感应器。检测部S1通过将红外线、超声波、可见光或其它光照射到检测对象,通过检测反射光来检测出检测对象的存在,并输出检测信号。例如,检测部S1检测到距离图像形成装置100在规定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n检测部,用于检测出检测对象;/n决定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决定维持在功耗比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低的第二工作模式;/n判断部,对所述决定部的决定是否错误进行判断;以及/n禁止部,基于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禁止所述决定部作出决定来维持所述第二工作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30 JP 2018-224820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
检测部,用于检测出检测对象;
决定部,基于所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决定维持在功耗比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低的第二工作模式;
判断部,对所述决定部的决定是否错误进行判断;以及
禁止部,基于所述判断部的判断结果,禁止所述决定部作出决定来维持所述第二工作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操作部,所述操作部用于受理来自使用者的操作,
基于所述操作部的操作结果,所述判断部对所述决定部的所述决定是否错误进行判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计算部,所述计算部对决定次数和受理次数分别进行计算,
所述决定次数是指所述决定部决定维持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芝田幸大,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