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5321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包括:操作部、连接部和工作部,连接部连接在操作部和工作部之间;工作部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上的两个凸柱,支撑板的第一侧面与连接部相连,两个凸柱相间隔地设置在支撑板的第二侧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下水管在安装的时候费时费力的问题。

Dismantling tool of stone powder filter settling and dispersing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
本技术涉及工机具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
技术介绍
在实验室为方便处理检测重晶石粉、氧化铁矿粉等样品,专利技术了一个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落地放液池,下部分活动沉降分散池,两部分之间的连接是由一个下水管进行连接。现有技术的下水管都是从底部安装的,因为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底部是一个活动沉降分散池,两部分组合后之间只有3公分的空隙,不便于安装,所以只能从上部安装。现有技术中的下水管从上部安装的时候是通过徒手安装的,这样的安装方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下水管在安装的时候费时费力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包括:操作部、连接部和工作部,连接部连接在操作部和工作部之间;工作部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上的两个凸柱,支撑板的第一侧面与连接部相连,两个凸柱相间隔地设置在支撑板的第二侧面。进一步地,各凸柱的第一端与支撑板相连,各凸柱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凸柱的第一端至凸柱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凸柱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下水管顶部凹槽的内径,凸柱的第二端的直径小于下水管顶部凹槽的内径。进一步地,工作部还包括导向部,导向部设置在支撑板的外边缘,以与下水管顶部相配合。进一步地,导向部为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第一端与支撑板的外边缘相连,筒状结构的第二端为自由端。进一步地,筒状结构的第一端至筒状结构的第二端的直径逐渐增大。进一步地,两个凸柱的轴线均与支撑板相垂直。进一步地,连接部为连接杆,连接杆的轴线与支撑板相垂直。进一步地,支撑板为圆板,连接杆连接在圆板的圆心处。进一步地,两个凸柱相间隔180度。进一步地,操作部为操作杆,操作杆的中部与连接部相连。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拆卸工具的工作部的两个凸柱与下水管顶部凹槽相配合,凸柱插入凹槽内,手握操作部对拆卸工具进行操作,进而实现下水管的拆装,通过拆卸工具拆装下水管省时省力,效率较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下水管在安装的时候费时费力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图1的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操作部;20、连接部;30、工作部;31、支撑板;32、凸柱。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一的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包括:操作部10、连接部20和工作部30,连接部20连接在操作部10和工作部30之间。工作部30包括支撑板31和设置在支撑板31上的两个凸柱32,支撑板31的第一侧面与连接部20相连,两个凸柱32相间隔地设置在支撑板31的第二侧面。应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拆卸工具的工作部30的两个凸柱32与下水管顶部凹槽相配合,凸柱32插入凹槽内,手握操作部10对拆卸工具进行操作,进而实现下水管的拆装,通过拆卸工具拆装下水管省时省力,效率较高。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下水管在安装的时候费时费力的问题。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各凸柱32的第一端与支撑板31相连,各凸柱3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凸柱32的第一端至凸柱32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凸柱32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下水管顶部凹槽的内径,凸柱32的第二端的直径小于下水管顶部凹槽的内径。凸柱32的第一端至凸柱32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凸柱32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下水管顶部凹槽的内径,凸柱32的第二端的直径小于下水管顶部凹槽的内径,这样凸柱32与凹槽的配合可以选择,例如可以选择凸柱32与凹槽的间隙配合,也可以选择凸柱32与凹槽的过盈配合。另外,凸柱32的第二端的直径小于下水管顶部凹槽的内径,这样凸柱32还具有导向的作用,使得操作人员容易将凸柱32插入凹槽内。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工作部30还包括导向部,导向部设置在支撑板31的外边缘,以与下水管顶部相配合。导向部的设置使得凸柱32容易与凹槽配合。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导向部为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第一端与支撑板31的外边缘相连,筒状结构的第二端为自由端。上述结构加工成本较低。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筒状结构的第一端至筒状结构的第二端的直径逐渐增大。上述结构使得拆卸工具与下水管顶部容易配合。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两个凸柱32的轴线均与支撑板31相垂直。上述结构使得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在对下水管顶部凹槽施加作用力的时候,不会产生其它方向的分力,这样操作人员比较省力,而且不会由于其它分力的存在而破坏其它零部件。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技术方案中,连接部20为连接杆,连接杆的轴线与支撑板31相垂直。上述结构不会产生其它方向的分力,这样操作人员比较省力,而且,拆卸工具的使用周期较长。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操作部(10)、连接部(20)和工作部(30),所述连接部(20)连接在所述操作部(10)和所述工作部(30)之间;/n所述工作部(30)包括支撑板(3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1)上的两个凸柱(32),所述支撑板(31)的第一侧面与所述连接部(20)相连,所述两个凸柱(32)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1)的第二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作部(10)、连接部(20)和工作部(30),所述连接部(20)连接在所述操作部(10)和所述工作部(30)之间;
所述工作部(30)包括支撑板(31)和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1)上的两个凸柱(32),所述支撑板(31)的第一侧面与所述连接部(20)相连,所述两个凸柱(32)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1)的第二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柱(32)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板(31)相连,各所述凸柱(32)的第二端为自由端,所述凸柱(32)的第一端至所述凸柱(32)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所述凸柱(32)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下水管顶部凹槽的内径,所述凸柱(32)的第二端的直径小于所述下水管顶部凹槽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30)还包括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设置在所述支撑板(31)的外边缘,以与下水管顶部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粉过滤沉降分散池的拆卸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泳丁湘华任豪曾丽华吕夕夕杨莲育彭健刘建荣李楠艾肯江·吾不力哈斯卜玲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