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磨削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数控磨削机床的主轴装置,包括有驱动刀具转动的主轴电机和固定主轴电机的壳体。所述主轴电机固定于安装板上,该固定板的两侧均通过弹簧连接有纵向导向板,且纵向导向板的两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弹簧。当刀具沿设定路径移动至接触至铸件的较大的毛边时,利用弹簧的作用可使刀具沿移动的路径相反的方向弹出,并且随着刀具的移动,还可使刀具向路径侧边的方向弹出。此过程中利用弹簧的作用相当于给予刀具一个反向的缓冲作用,使刀具具有一个反向缓冲的移动行程,从而轻微的改变刀具的移动路径,避免刀具直接沿设定路径移动,强行的对毛边进行磨削而导致刀具断裂。
A kind of spindle device used in CNC grin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数控磨削机床的主轴装置
本技术涉及磨削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数控磨削机床的主轴装置。
技术介绍
铸件在铸造后存在着许多毛边(即飞边或毛刺),通常需要在后续的机械加工和涂装喷涂前将其清理。目前企业常用人工打磨的方式进行清理,此方式效率较为低下。因此为提高效率也有在数控机床上对铸件进行磨边,目前的数控磨削机床通与常规的数控铣床结构基本一致,在主轴装置上固定磨削的刀具,将铸件固定于工作台上,通过设定的程序使刀具沿铸件的外形轮廓作为路径行走,从而实现对铸件的外形进行磨削。然而,铸件在铸造的过程中由于液体金属注入模具的压力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往往导致铸件铸造后形成的毛边不均匀,可能存在部分毛边较大,该较大的毛边将增加刀具磨削量,此时刀具若按照设定的路径行走,容易出现撞刀的现象,引起刀具断裂甚至损坏设备的情况,十分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数控磨削机床的主轴装置,以克服现有磨削机床的主轴装置容易因磨削量增大而导致刀具易损和断裂的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数控磨削机床的主轴装置,包括有驱动刀具转动的主轴电机和固定主轴电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电机固定于安装板上,该固定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纵向导向板,所述纵向导向板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且纵向导向板的两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均固定连接头弹簧。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壳体内的两侧均固定有纵向导柱,所述纵向导向板滑动连接于该纵向导柱,且纵向导柱在纵向导向板的两侧均穿套有所述弹簧。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安装板两侧的纵向导向板之间的两端均连接有横向导柱,所述横向导柱滑动连接有横向导向座,且横向导柱在横向导向座的两侧均穿套有所述弹簧,所述安装板板同时固定连接于各所述横向导向座的顶部。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固定板和连接板,所述固定板两端均设有沉头孔,所述沉头孔内嵌入有螺母,所述横向导柱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且横向导柱的外螺纹穿装至沉头孔内与所述螺母螺旋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均穿装有螺栓,且连接板两侧的螺栓穿过连接板后分别与螺旋连接至所述固定板和纵向导向板内。由上述对本技术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由于固定主轴电机的安装板的四个方向均连接有弹簧,因此当刀具沿设定路径移动至接触至铸件的较大的毛边时,受毛边的阻挡,刀具可沿移动的路径相反的方向弹出,并且随着刀具沿设定的路径移动,还可使刀具向路径侧边的方向弹出并同时压缩该方向的弹簧,直至刀具绕过毛边后,刀具在弹簧恢复的弹性作用力下恢复至位于所述壳体中间位置。此过程中利用弹簧弹性伸缩的作用力相当于给予刀具一个反向的缓冲作用,使刀具具有一个反向缓冲的移动行程,从而轻微的改变刀具的移动路径,使刀具避开较大的毛边,避免刀具直接沿设定路径移动,强行的对较大的毛边进行磨削而导致刀具断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安装本技术的机床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安装本技术的机床的内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4的正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装夹固定的刀具在磨削工件时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应用于数控磨削机床的主轴装置,包括有驱动刀具22转动的主轴电机21和固定主轴电机21的壳体1。所述主轴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夹头,用于磨削铸件的所述刀具22由夹头固定。所述壳体1上下贯穿,即壳体1底部形成有敞口。继续参照附图附图1和2,所述壳体1内的两侧均固定有纵向导柱33,所述纵向导柱33滑动连接有纵向导向板31,其滑动连接方式为,纵向导向板31设置有贯穿两端面的导向孔(示图未示),所述纵向导柱33穿过该导向孔,以此方式即可实现纵向导向板31相对纵向导柱33的长度方向移动。纵向导柱33在纵向导向板31的两侧均穿套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抵住于纵向导向板31和所述壳体1的内侧壁。壳体1两侧的两端设有通孔,各通孔均穿套有导套32,所述导套32由外而内穿入壳体1内,且导套32与壳体1穿装装螺栓后锁固螺母实现固定连接。装配时,在所述纵向导向板31和弹簧5均穿套于纵向导柱33上之后,将所述纵向导柱33两端分别穿装于壳体1两端的导套32内,再将导套32固定,即可实现纵向导柱33的固定。继续参照附图附图1和2,两纵向导向板31之间的两端均通过固定板23和连接板32连接有横向导柱43。具体的,所述固定板23的两端均设有沉头孔441,所述沉头孔441内嵌入有螺母45,所述横向导柱43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装配时,将横向导柱43的外螺纹穿装至沉头孔441内与沉头孔441内的所述螺母45螺旋连接,即可实现横向导柱43和固定板44的固定连接;所述纵向导向板31和所述固定板44的顶部均设置有螺纹孔(示图未示),所述连接板34的两侧均穿装有螺栓,连接板34两侧的螺栓穿过连接板34后分别与螺旋连接至所述固定板44和纵向导向板31的螺纹孔内,实现纵向导向板31和固定板的连接,从而实现所述横向导柱43相对纵向导向板31固定。继续参照附图附图1和2,所述横向导柱43滑动连接有横向导向座41,且与所述纵向导柱33一致的,横向导柱43在横向导向座41的两侧均穿套有弹簧5。所述弹簧5的两端分别抵住于横向导向座41和所述固定板44。所述主轴电机固定于安装板22上,该安装板22同时固定连接于各所述横向导向座41的顶部,本实施方式中的固定方式均可以是采用将螺栓进行固定的连接结构。由于安装板22固定于横向导向座41上,且横向导向座41的两侧均由长度一致的弹簧5固定,因此可使所述主轴电机21位于两所述纵向导柱33之间的中间位置;同样的,纵向导向板31的两端由长度一致的弹簧5固定,因此可使主轴电机21位于纵向导柱33的中间位置。综上,通过横向导柱43和纵向导柱33上配置的弹簧5可使所述主轴电机21四各方向均连接有弹簧5,从而使主轴电机21保持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中心位置。应用本使用新型的数控机床可以是如附图3和4所示的机床,其包括有工作台61,该工作台61可横向和纵向移动,具体的移动结构可采用滚珠丝杆机构的方式作为驱动。机床内还可固定一个机座62,所述机座62上方还可固定竖向的滑轨68,所述壳体1外壁上固定有适配与滑轨68滑动连接的滑块67,以此实现壳体1、主轴电机21及刀具22相对工作台61上下的移动,并且壳体1上还可固定升降气缸65,该升降气缸65的活塞杆66的末端连接有固定杆69,所述固定杆69固定连接至壳体1,以此实现通过升降气缸65驱动壳体1上升和下降,从而实现控制刀具22的上升和下降。设备运行时,通过编写入数控系统的程序控制工作台61的移动,实现工作台61相对刀具22沿设定的路径移动,即相应的实现刀具22对固定于工作台61上的铸件沿设定的路径移动,从而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数控磨削机床的主轴装置,包括有驱动刀具转动的主轴电机和固定主轴电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电机固定于安装板上,该固定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纵向导向板,所述纵向导向板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 且纵向导向板的两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均固定连接头弹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数控磨削机床的主轴装置,包括有驱动刀具转动的主轴电机和固定主轴电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电机固定于安装板上,该固定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纵向导向板,所述纵向导向板和固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且纵向导向板的两端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之间均固定连接头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数控磨削机床的主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的两侧均固定有纵向导柱,所述纵向导向板滑动连接于该纵向导柱,且纵向导柱在纵向导向板的两侧均穿套有所述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数控磨削机床的主轴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小温,
申请(专利权)人:黄小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