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热水器的一种配件,它用作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及房屋屋面储水箱的取水口,并具有排空进排水管道中的水的功能。目前我国城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房屋屋面储水箱的单位和家庭越来越多,在所有的太阳能热水器和房屋屋面储水箱中,取水装置和管道排空装置都是互为独立的,各行其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耐温软管和浮动器组成,浮动器包括外壳和重心移动块,外壳的比重小于水,重心移动块的比重大于水,改变重心移动块的位置,浮动器即在水面上下沉浮。当浮动器开口处部分或全部没入水面,太阳能热水器、储水箱管道可实现上、下水;当浮动器开口处逐渐浮出水面,可实现管道排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器多用,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不易损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热水器的一种配件,它用作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及房屋屋面储水箱的取水口,并具有排空进排水管道中的水的功能。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城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房屋屋面储水箱的单位和家庭越来越多,在所有的太阳能热水器和房屋屋面储水箱中,取水装置和管道排空装置都是互为独立的,各行其责。且现有管道排空装置存在诸多缺陷如电子管道排空阀存在电子元件易损坏,维修不便,费用高的缺陷;如申请号为200420062058.0的太阳能热水器内置式管道排空阀,它的缺陷在于,大大减小了热水器管道的内径,致使水流缓慢,严重影响冲淋效果;如申请号为200420079600.3的太阳能热水器管道排空阀,它的缺陷在于结构相对复杂,外置于水箱外,尚无长期使用效果报告,企业不愿意冒然投资。
技术实现思路
鉴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多,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不易损坏,能方便地给太阳能热水器、屋面储水箱供水,并跟踪吸取太阳能热水器、屋面储水箱中的表面水,且能彻底排空进排水管道中的水的浮动式太阳能热水器供取水、管道排空双用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浮动式太阳能热水器供取水、管道排空双用器,它由耐温软管和浮动器组成,浮动器连接于耐温软管的顶端;浮动器包括外壳和重心移动块,外壳呈管状,外壳内壁上有一道环槽,槽的两侧壁为锯齿形,且齿数为相同的偶数,齿尖相对且交错,在外壳尾侧的凹槽壁上每间隔的锯齿形齿谷处,沿外壳轴向开有引槽;重心移动块置于外壳内,重心移动块上设有一个或若干个凸柱,凸柱置于环槽内;外壳的比重小于水,重心移动块的比重大于水,当凸柱运动于环槽内时,浮动器开口处部分或全部没入水面,当凸柱进入引槽后,浮动器开口处逐渐浮出水面;无论重心移动块处于何位置,浮动器均呈贯通状态。在外壳内壁上构置一道环槽的技术方案是在外壳内,靠耐温软管一侧,设置正齿内壁,在外壳内靠开口端一侧紧密配合反齿内壁。本技术重心移动块在外壳内做往复运动,由于重心移动块上的凸柱卡在环槽内,而槽的两侧壁为锯齿形,且齿数为相同的偶数,齿尖相对且交错,因此重心移动块每往复运动一次,都将沿锯齿壁转动一格。当凸柱运动于环槽内时,浮动器开口处部分或全部没入水面,太阳能热水器、储水箱管道可实现上、下水;当凸柱进入引槽后,浮动器开口处逐渐浮出水面,此时打开与管道连接的出水开关,可实现管道排空。本技术采用耐温软管与浮动器结合的形式,浮动器受压力或水流调节,沉浮于水面上下,能方便地给太阳能热水器、屋面储水箱供水,并跟踪吸取太阳能热水器、屋面储水箱中的表面水,且能彻底排空进排水管道中的水,一器多用,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不易损坏。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外壳内壁展开图。附图3为本技术浮动器剖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一种组合式重心移动块剖示图。图中1、耐温软管,2、浮动器,3、外壳端管,4、环槽,5、外壳,6、引槽,7、凸柱,8、重心移动块,9、端帽,10、螺杆,11、移动块,12、平衡块,13、橡胶片,14、尾盖。具体实施方案浮动式太阳能热水器供取水、管道排空双用器由耐温软管(1)和浮动器(2)组成,浮动器(2)连接于耐温软管(1)的顶端。浮动器(2)包括外壳(5)、外壳端管(3)、重心移动块(8)。外壳(5)呈管状,在外壳(5)尾侧的内壁上加工出一个阶面,阶面朝向外壳(5)的顶端,阶面为均布的八个锯齿状,每间隔的锯齿形齿谷处沿外壳(5)轴向开引槽(6),外壳端管(3)一端为平口,另一端开口均布八个锯齿,外壳端管(3)套在外壳(5)内,并与外壳(5)紧密配合,外壳端管(3)的锯齿端与外壳(5)内壁上的锯齿形台阶相对,且齿锋交错,形成环槽(4)。重心移动块(8)置于外壳(5)内,重心移动块(8)由端帽(9)、螺杆(10)、移动块(11)、橡胶片(13)、尾盖(14)组成,移动块(11)套在螺杆(10)中段,端帽(9)固定在螺杆(10)顶端,尾盖(14)固定在螺杆(10)尾端,橡胶片(13)套在螺杆(10)上,位于移动块(11)和尾盖(14)之间,移动块(11)上均布四个凸柱(7)和八个平衡块(12)。外壳(5)的比重小于水,重心移动块(8)的总体比重大于水,当凸柱(7)运动于环槽(4)内时,浮动器(2)开口处部分或全部没入水面,当凸柱(7)进入引槽(6)后,浮动器(2)开口处逐渐浮出水面;无论重心移动块(8)处于何位置,浮动器(2)均呈贯通状态。本技术使用时设置在太阳能热水器或屋面水箱内,其耐温软管与热水器上的管头内硬管连接。其使用步骤是(设定热水器、储水箱中无水)打开上水开关,重心移动块(8)在水压作用下运动至浮动器(2)开口端,假设凸柱(7)进入a谷,浮动器(2)开口处部分或全部没入水面,实现上水,当热水器中水满后,关闭上水开关,此时重心移动块(8)上的凸柱(7)仍处于a谷中。打开出水开关,凸柱(7)在水流带动下滑入b谷,此时浮动器(2)开口处仍部分或全部没入水面,可实现出水。如果此时用户不需要使用热水器中的水,而想放空管道,只需要关闭出水开关,瞬时打开上水开关,使凸柱(7)进入c谷,再打开出水开关,此时凸柱(7)将进入d谷,并由d谷进入引槽(6),此时浮动器(2)开口处逐渐浮出水面,管道中的水就被完全放出了。如果用户还配装了本人设计的专利申请号为200420108632.1的管道排空冲气泵,则也可通过它来改变浮动器(2)的沉浮状态。权利要求1.浮动式太阳能热水器供取水、管道排空双用器,它由耐温软管和浮动器组成,浮动器连接于耐温软管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浮动器包括外壳和重心移动块,外壳呈管状,外壳内壁上有一道环形凹槽,槽的两侧壁为锯齿形,且齿数为相同的偶数,齿尖相对且交错,在外壳尾侧的凹槽壁上每间隔的锯齿形齿谷处,沿外壳轴向开有引槽;重心移动块置于外壳内,重心移动块上设有一个或若干个凸柱,凸柱置于环槽内;外壳的比重小于水,重心移动块的比重大于水,当凸柱运动于环槽内时,浮动器开口处部分或全部没入水面,当凸柱进入引槽后,浮动器开口处逐渐浮出水面;无论重心移动块处于何位置,浮动器均呈贯通状态。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式太阳能热水器供取水、管道排空双用器,其特征在于在外壳内壁上构置一道环槽的技术方案是在外壳内,靠耐温软管一侧,设置正齿内壁,在外壳内靠开口端一侧紧密配合反齿内壁。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热水器的一种配件,它用作太阳能热水器水箱及房屋屋面储水箱的取水口,并具有排空进排水管道中的水的功能。目前我国城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和房屋屋面储水箱的单位和家庭越来越多,在所有的太阳能热水器和房屋屋面储水箱中,取水装置和管道排空装置都是互为独立的,各行其责。本技术由耐温软管和浮动器组成,浮动器包括外壳和重心移动块,外壳的比重小于水,重心移动块的比重大于水,改变重心移动块的位置,浮动器即在水面上下沉浮。当浮动器开口处部分或全部没入水面,太阳能热水器、储水箱管道可实现上、下水;当浮动器开口处逐渐浮出水面,可实现管道排空。本技术一器多用,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不易损坏。文档编号F24J2/46GK2777445SQ20052006899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3日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浮动式太阳能热水器供取水、管道排空双用器,它由耐温软管和浮动器组成,浮动器连接于耐温软管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浮动器包括外壳和重心移动块,外壳呈管状,外壳内壁上有一道环形凹槽,槽的两侧壁为锯齿形,且齿数为相同的偶数,齿尖相对且交错,在外壳尾侧的凹槽壁上每间隔的锯齿形齿谷处,沿外壳轴向开有引槽;重心移动块置于外壳内,重心移动块上设有一个或若干个凸柱,凸柱置于环槽内;外壳的比重小于水,重心移动块的比重大于水,当凸柱运动于环槽内时,浮动器开口处部分或全部没入水面,当凸柱进入引槽后,浮动器开口处逐渐浮出水面;无论重心移动块处于何位置,浮动器均呈贯通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建银,
申请(专利权)人:冯建银,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