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AR显示装置及AR显示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5074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AR显示装置,包括波导镜片和用于减少反射光经多次折返进入光波导镜片的增透膜,波导镜片包括波导,以及设置在波导同一侧表面的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增透膜紧贴在波导上远离耦入区域一侧的表面,且至少遮挡耦入区域,图像光线经增透膜进入波导镜片后全反射输出至人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AR显示系统,包括图像处理装置、投影装置和上述AR显示装置,图像处理装置输出图像光线至投影装置,图像光线经投影装置调节后,入射至AR显示装置,再经AR显示装置全反射输出至人眼。通过增透膜紧贴在波导上远离耦入区域一侧的表面,且至少遮挡耦入区域,减少反射光经多次折返进入波导镜片,从而避免了反射光线带来的视觉问题,极大改善了观看体验。

An AR display device and AR displa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AR显示装置及AR显示系统
本技术涉及AR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AR显示装置及AR显示系统。
技术介绍
AR(AugmentedReality,增强现实),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在视觉化的增强现实中,用户利用头盔显示器,把真实世界与电脑图形重合成在一起,便可以看到真实的世界围绕着它。目前主流的近眼式增强现实显示设备大多采用光波导原理。例如,现有通过阵列光栅设计实现AR显示,但存在百叶窗效应,影响观看体验。由于波导镜片本身并非100%透射,存在少量反射光经多次折返进入波导,形成干扰光,导致光学串扰,影响体验效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入射光线直接入射至波导镜片,由于波导镜片本身材质并非完全透射,从而形成部分反射光线,部分反射光线经反射又传导至波导镜片,这部分光线经波导镜片的耦入区域衍射,形成干扰光线,人眼最终在耦出区与观看,会同时观看到理想光线和干扰光线,从而形成图像背景光晕、鬼影、模糊等劣质效果。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导镜片和用于减少反射光经多次折返进入光所述波导镜片的增透膜,所述波导镜片包括波导,以及设置在所述波导同一侧表面的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所述增透膜紧贴在所述波导上远离所述耦入区域一侧的表面,且至少遮挡所述耦入区域,图像光线经所述增透膜进入所述波导镜片,再经所述波导镜片全反射输出至人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波导镜片和用于减少反射光经多次折返进入光所述波导镜片的增透膜,所述波导镜片包括波导,以及设置在所述波导同一侧表面的耦入区域和耦出区域,所述增透膜紧贴在所述波导上远离所述耦入区域一侧的表面,且至少遮挡所述耦入区域,图像光线经所述增透膜进入所述波导镜片,再经所述波导镜片全反射输出至人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透膜包括第一二氧化钛层、第一二氧化硅层、第二二氧化钛层和第二二氧化硅层,所述第二二氧化硅层与所述波导的表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为90~120nm、所述第一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150~175nm、所述第二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为90~120nm、所述第二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75~95n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为103nm、所述第一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163nm、所述第二二氧化钛层的厚度为106nm、所述第二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85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AR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导镜片还包括转折区域,所述耦入区域、所述转折区域和所述耦出区域由光栅组成,且所述耦入区域、所述转折区域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文罗明辉李瑞彬杨明陈林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