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加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氢能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氢加注系统。
技术介绍
氢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其燃烧后产物仅为水且氢具有高的单位质量能量密度(140MJ/kgvs.汽油:44MJ/kg)。因此,氢能是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的重要方面。首先,随着我国石油跟天然气的能源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能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推动氢能在能源消费终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我们的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其次,氢能作为能源载体,可实现大规模的储能及调峰作用,有效缓解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能足额上网问题。然而,氢的单位体积能量密度很低(标准温度压力下,0.01MJ/Lvs.汽油32MJ/L),尤其在汽车上使用时,车上储存燃料的空间有限,储氢容器需要增加固定防护装置,以防止冲撞过程产生爆炸。而且储氢容器需要能充装足够多的氢使其能够行驶500km以上。在有体积和质量限制的车载储氢技术中,实现氢的高密度存储则更加困难。在相同有效容积下,低温高压储氢技术的储氢量可达传统常温高压储氢技术储氢量的2-3倍、液氢储氢技术的1.5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氢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装置、循环装置、制冷装置、第一阀门、加注装置和测控装置;/n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单元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和冷却介质管路,所述制冷单元的出口和所述冷却介质管路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却介质管路的出口和所述制冷单元的入口连接;/n所述增压装置的入口用于和加氢站连接,所述增压装置的出口和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出口和所述加注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加注装置的出口用于和车载储氢容器的入口连接;/n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阀门的入口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入口分别用于和所述车载储氢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压装置、循环装置、制冷装置、第一阀门、加注装置和测控装置;
所述制冷装置包括制冷单元和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管路、第二换热管路和冷却介质管路,所述制冷单元的出口和所述冷却介质管路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却介质管路的出口和所述制冷单元的入口连接;
所述增压装置的入口用于和加氢站连接,所述增压装置的出口和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出口和所述加注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加注装置的出口用于和车载储氢容器的入口连接;
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并联设置,所述第一阀门的入口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入口分别用于和所述车载储氢容器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阀门的出口和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出口分别和所述循环装置的入口连接,所述循环装置的出口和所述增压装置的入口连接;
所述增压装置、所述循环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和所述加注装置分别和所述测控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装置为高压增压压缩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制冷装置为20K温区制冷机时,所述制冷单元采用透平制冷的逆布雷顿循环制冷机,通过所述换热器提供预冷过程冷量;
当所述制冷装置为80K温区制冷机时,所述制冷单元为液氮冷源或者混合工质制冷机,通过所述换热器将冷量传递给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加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翠,贺明,朱伟平,张宇,龚领会,伍继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