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模块建筑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4445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模块建筑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由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包括水泥砂浆面层、粘结加强层、第一保温层、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第二保温层、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设有若干加强筋,第一保温层通过加强筋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至少四个轻钢连接件连接,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一边至少设置一个轻钢连接件,轻钢连接件包括两个平行的侧板和一个底板,侧板的一边与底板连接,一个侧板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另一个侧板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两个轻钢连接件设置为能够通过底板进行配合连接。

A composite building wall module, module building wal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模块建筑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及临时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模块建筑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临时建筑是指单位和个人因生产、生活需要临时建造使用,结构简易并在规定期限内必须拆除的建(构)筑物或其他设施。模块化房屋已经开始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所谓模块化房屋就是将房子的组成部分,分化成不同的功能模块,用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生产实现工厂制造,房屋可以随时随地在现场组装,而整个过程只花费数小时即可完成。模块化集成建筑彻底颠覆了传统房屋建造与不可循环的模式,可简约、可复古,可居住、可娱乐、可用于远海岛屿临时建筑、山顶临时建筑、灾后重建居住区、临江临河检查站建筑、和一些不适合进行传统建筑建设的区域,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近年来,新材料越来越受重视,国家也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材料技术则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新材料也可以制作成墙板应用在建筑搭设,目前的新材料制作的墙板在防水、防火、耐候性方面已经达到建筑要求。然而,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的临时建筑存在防水和防火性能性差、强度较低、隔音效果差、组装劳动强度大、后期拆卸困难等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模块建筑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解决了防水性方面差、防火的性能不好、强度不够高、隔音效果差、后期拆卸麻烦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方面,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由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包括水泥砂浆面层、粘结加强层、第一保温层、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第二保温层、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所述粘结加强层用于粘结水泥砂浆面层及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设有若干加强筋,第一保温层通过加强筋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至少四个轻钢连接件连接,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一边至少设置一个轻钢连接件,所述轻钢连接件包括两个平行的侧板和一个底板,所述侧板的一边与底板连接,一个侧板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另一个侧板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两个轻钢连接件设置为能够通过底板进行配合连接。本专利技术通过两层保温层、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的间隔设计,通过轻钢连接件使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成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增加建筑墙模块的强度,同时,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分隔两层保温层增加了声音传播介质的变化次数,进一步增加了隔音效果。另外,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能够作为贴饰面板,能够避免二次装修。本专利技术保温层分为两部分,外墙装饰层镶嵌在保温层上,起到缓冲作用,有效保护墙体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主墙体,同时对外层装饰层也有保护作用。外墙装饰层如遇损坏和其他原因需要更换时,因为有保温层有效隔离不会对主墙体造成影响。为了提供解决临时建筑墙体存在的防水和防火性能性差、强度较低、后期拆卸困难等问题,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一种模块建筑墙,由若干上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组装形成。为了解决临时墙体组装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一种模块建筑墙的制备方法,提供若干上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将每两块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轻钢连接件的底板进行配合连接,直至将所有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组装成一面墙体。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和模块建筑墙,墙体组装方便、可以循环利用、具有轻量化特点、易于运输,因而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一种上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和/或模块建筑墙在建设临时建筑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采用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水、防火性能,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保温层不仅具有保温效果,而且具有吸音效果。采用两层保温层、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的间隔设计,通过轻钢连接件使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成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增加建筑墙模块的强度,同时,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分隔两层保温层增加了声音传播介质的变化次数,进一步增加了隔音效果。而且,两层保温层的设计,能够使得水泥砂浆面通过粘结加强层与保温层连接,从而实现牢固美观、防火防水、使用寿命长、容易更换等目的。(2)本专利技术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之间的保温层还能够进行给排水和电线管网内部嵌入,能够通过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对给排水和电线管网进行定位,同时保证保温层的保温及吸音效果。(3)本专利技术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在工厂一次成型、便于安装,经过实际施工发现,采用该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建造一套两层高的别墅建筑,只需2个建筑工人,两天即可安装完成。(4)利用本专利技术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装配的整体墙体,组装方便,可以循环利用,具有轻量化特点。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模块建筑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的A部分放大图;图4为图1的B部分放大图;图5为图1的C部分放大图;图6为图1的D部分放大图;其中,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1、水泥砂浆面层,2、粘结加强层,3、第一保温层,4、加强筋,5、锚栓,6、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7、第二保温层,8、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9、给水管,10、排水管,11、电线管,12、轻钢连接件,13、禁锢螺栓,14、燕尾槽,15、轻钢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鉴于现有的临时建筑存在防水和防火性能性差、强度较低、隔音效果差、组装劳动强度大、后期拆卸困难等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模块建筑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由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包括水泥砂浆面层、粘结加强层、第一保温层、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第二保温层、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所述粘结加强层用于粘结水泥砂浆面层及第一保温层;所述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设有若干加强筋,第一保温层通过加强筋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其特征是,由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包括水泥砂浆面层、粘结加强层、第一保温层、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第二保温层、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n所述粘结加强层用于粘结水泥砂浆面层及第一保温层;/n所述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设有若干加强筋,第一保温层通过加强筋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n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至少四个轻钢连接件连接,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一边至少设置一个轻钢连接件,所述轻钢连接件包括两个平行的侧板和一个底板,所述侧板的一边与底板连接,一个侧板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另一个侧板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两个轻钢连接件设置为能够通过底板进行配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其特征是,由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包括水泥砂浆面层、粘结加强层、第一保温层、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第二保温层、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
所述粘结加强层用于粘结水泥砂浆面层及第一保温层;
所述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设有若干加强筋,第一保温层通过加强筋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
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至少四个轻钢连接件连接,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一边至少设置一个轻钢连接件,所述轻钢连接件包括两个平行的侧板和一个底板,所述侧板的一边与底板连接,一个侧板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另一个侧板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两个轻钢连接件设置为能够通过底板进行配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一边安装至少一个连接紧固件,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四个平行的短板和一个长板,短板的一边与长板连接,第一短板和第二短板分别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的两个面进行面接触,第三短板和第四短板分别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的两个面进行面接触,长板设置为能够与建筑横梁部件进行配合连接;
优选的,第一短板、第二短板和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均设有螺栓通孔,第一短板、第二短板和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螺栓连接;第三短板、第四短板和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均设有螺栓通孔,第三短板、第四短板和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螺栓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张亮何惠娜
申请(专利权)人:禹城金松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