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取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4419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41
本申请涉及地表水取水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地表水取水装置,其包括取水花管、取水沉淀池以及取水管道;取水花管的一端为取水端,取水花管的取水端通过过滤层埋入地表水体中,取水花管的取水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取水孔;取水沉淀池的上部高于地表水体的水面,取水沉淀池的下部低于过滤层,取水沉淀池的下部设有泥沙挡墙,泥沙挡墙的一侧为集水坑,泥沙挡墙的另一侧为泥沙沉积池,取水花管的另一端为排水端,取水花管的排水端伸入泥沙沉积池内;取水管道的一端连接设于集水坑内的潜水泵,取水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用水点。通过设置泥沙挡墙减少泥沙淤塞,可以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Surface water intak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表水取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表水取水工程
,具体涉及地表水取水装置。
技术介绍
给水工程取水水源主要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由于地下水开采受到地方经济、地质构造以及水质中含氟、砷量超标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地表水成为人饮工程的主要来源,取用多沙河道地表水为水源的人饮工程取水首部主要有合建岸边式、合建河心式、直吸式、闸后引渠引水提升式、闸后预沉池引水提升式、低坝式以及渗滤式等,其中渗滤取水是利用天然河床砂砾石层的净化作用,直接获得良好水质水源的一种技术,该工艺对多沙河水能直接净化,具有工艺简单、占地少、操作简便,与常规水处理工艺相比,不用投加药剂,便于应用,净水成本大幅降低,与传统的傍河取水技术相比,具有取水量大,占地少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渗滤取水工程施工、运行中很快暴露和提出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何防止并有效解决滤床淤塞问题对出水量衰减的影响,关系到渗滤取水工程的使用寿命,也是渗滤取水技术发展中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地表水取水装置,以可以减少泥沙淤塞,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地表水取水装置包括取水花管、取水沉淀池以及取水管道;取水花管的一端为取水端,取水花管的取水端通过过滤层埋入地表水体中,取水花管的取水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取水孔;取水沉淀池的上部高于地表水体的水面,取水沉淀池的下部低于过滤层,取水沉淀池的下部设有泥沙挡墙,泥沙挡墙的一侧为集水坑,泥沙挡墙的另一侧为泥沙沉积池,取水花管的另一端为排水端,取水花管的排水端伸入泥沙沉积池内;取水管道的一端连接设于集水坑内的潜水泵,取水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用水点。本方案的技术原理在于:以河水作为地表水体的取水对象,在河水的河底铺设过滤层,并将取水花管的取水端埋于过滤层中;由于取水花管的取水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取水孔,则河水通过取水花管可进入取水沉淀池中。过滤层可以很好的过滤掉河水中的水草、鱼虾以及大颗粒的砂石等。经过过滤的河水通过花管进入到取水沉淀池中,河水中的细小泥沙在沉淀池中沉淀,进入沉淀池的水在沉淀后的清水由潜水泵抽取到用水处。由于泥沙沉积池和潜水泵通过泥沙挡墙隔离在取水沉淀池下部的不同空间,且取水花管的排水端伸入泥沙沉积池内,因此大量的泥沙被隔离在泥沙沉积池内,可以减少潜水泵吸入过多泥沙。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取水花管先将河水取入道取水沉淀池中,然后通过过滤层和取水花管的取水孔对水进行过滤,可以避免河水中的水草、鱼虾以及大颗粒的砂石,从而可避免大型颗粒进入取水沉淀池内;(2)泥沙挡墙可以很好地把泥沙挡在潜水泵的外侧的泥沙沉积池中,一是可以防止潜水泵在运行过程中吸入过多的泥沙,提高其工作寿命,二是可以在泥沙沉淀较多时方便清淤。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取水管道的排水端向下弯曲并垂直于水平面;从而从取水花管进入泥沙沉积池的水流向泥沙沉积池的底部流动,在水流影响下,泥沙将快速达到泥沙沉积池的底部,可以进一步减少泥沙从泥沙沉积池的口部浮出,以提高泥沙挡墙对泥沙的阻挡作用。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取水管道包括主管道和竖直管道,主管道设于取水沉淀池的上方,竖直管道的上端与主管道连通,所述潜水泵安装在竖直管道的下端;所述主管道的末端通过反冲洗管道连接取水花管的中部,主管道上设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第二截止阀靠近主管道的末端,竖直管道位于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之间,反冲洗管道上安装有第三截止阀,取水花管上安装有位于排水端与反冲洗管道之间的第四截止阀。在优选方案二中,当取水花管有堵塞时,通过关闭第一截止阀和第四截止阀,开启第二截止阀和第三截止阀,然后开启潜水泵,让竖直管道的水反向对堵塞的取水花管进行冲洗,则可疏通取水花管。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取水沉淀池的上方设有维修井,所述取水花管的中部设于维修井内,所述主管道的末端伸入维修井内;所述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第四截止阀均设于维修井内。通过将管道设置在维修井内可以避免人为损坏管道,且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阀、第三截止阀和第四截止阀均设置在维修井中,可避免随意操作阀门导致装置无法正常运行。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过滤层由直径为30-100mm的砂卵石铺设成。砂卵石之间可以形成供水流通的间隙,能够很好地对大颗粒进行过滤,同时河水在过滤层中能够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有利于河水进入取水花管中;同时砂卵石的成本比较低廉。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过滤层从下至上包括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由直径为80-100mm的砂卵石铺成,第二层由直径为60-100mm的砂卵石铺成,第三层由直径为30-50mm的砂卵石铺成,所述取水花管的取水端埋于第二层内,所述第三层的表面设有中部高于边缘的弧形坡。过滤层从下至上所采用的砂卵石的直径逐渐增大,可以避免小沙粒进入到取水花管中;第三层的表面设置为弧形坡,河水中沉入河底的杂质在弧形坡的引导下向弧形坡的边缘移动,以避免杂质沉积在过滤层表面。优选方案六:作为对优选方案五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泥沙沉淀池的一侧向取水花管的取水端延伸形成泥沙沉积区,且取水花管的下方设有向泥沙沉积区倾斜的导流斜坡,泥沙沉积区朝向泥沙挡墙的一侧的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缓冲墙,缓冲墙的高度为泥沙沉积区的高度的1/2-1/3。在优选方案六中,由于取水花管的排水端向下弯曲朝向导流斜坡,取水花管将河水导入泥沙沉淀池内形成向下流动的水流,在导流斜坡的引导下水流向泥沙沉积区流动;且在缓冲墙的引导下,泥沙沉积区的顶部形成向下流动的水流;在水流影响下,从取水花管排出的泥沙将大量集中在泥沙沉积区内,从而减少潜水泵吸入的泥沙的量。优选方案七:作为对优选方案六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导流斜坡的上方设有扰流机构,扰流机构包括与泥沙沉淀池的侧壁固定的固定轴,固定轴设于取水花管的排水端的端口和缓冲墙之间,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外周壁上固定有多个沿套筒周向均匀设置的扰流板。在取水花管排出的向下的水流的影响下,在该水流对扰流板的影响下,扰流板绕固定轴转动,从而扰流板将促进水流向泥沙沉淀池流动,进一步促进泥沙沉积在泥沙沉积池中。优选方案八:作为对优选方案七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套筒和固定轴构成圆柱凸轮结构,所述扰流板背离扰流板转动方向的一侧上固定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棱。在扰流板绕固定轴转动的同时,由于套筒和固定轴构成圆柱凸轮结构,因此套筒还将带动扰流板沿固定轴的轴向往复滑动;且由于导流板的表面设有凸棱,在该凸棱的影响下,水还会沿固定轴的轴向产生流动,从而从取水花管排出的泥沙将在固定轴的轴向上分散开,以避免泥沙集中在一处;且形成沿固定轴往复运动的水流可以减弱水流向泥沙沉积区流动的流速,从而泥沙沉积区的水流流速降低有利于泥沙在泥沙沉积区内沉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沿竖直平面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沿水平面的剖视图;图3为过滤层的剖视图;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地表水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花管、取水沉淀池以及取水管道;取水花管的一端为取水端,取水花管的取水端通过过滤层埋入地表水体中,取水花管的取水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取水孔;取水沉淀池的上部高于地表水体的水面,取水沉淀池的下部低于过滤层,取水沉淀池的下部设有泥沙挡墙,泥沙挡墙的一侧为集水坑,泥沙挡墙的另一侧为泥沙沉积池,取水花管的另一端为排水端,取水花管的排水端伸入泥沙沉积池内;取水管道的一端连接设于集水坑内的潜水泵,取水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用水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地表水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水花管、取水沉淀池以及取水管道;取水花管的一端为取水端,取水花管的取水端通过过滤层埋入地表水体中,取水花管的取水端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取水孔;取水沉淀池的上部高于地表水体的水面,取水沉淀池的下部低于过滤层,取水沉淀池的下部设有泥沙挡墙,泥沙挡墙的一侧为集水坑,泥沙挡墙的另一侧为泥沙沉积池,取水花管的另一端为排水端,取水花管的排水端伸入泥沙沉积池内;取水管道的一端连接设于集水坑内的潜水泵,取水管道的另一端延伸至用水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表水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管道的排水端向下弯曲并垂直于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表水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管道包括主管道和竖直管道,主管道设于取水沉淀池的上方,竖直管道的上端与主管道连通,所述潜水泵安装在竖直管道的下端;主管道的前端延伸至用水点,主管道的末端通过反冲洗管道连接取水花管的中部,主管道上设有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第二截止阀靠近主管道的末端,竖直管道位于第一截止阀和第二截止阀之间,反冲洗管道上安装有第三截止阀,取水花管上安装有位于排水端与反冲洗管道之间的第四截止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表水取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沉淀池的上方设有维修井,所述取水花管的中部设于维修井内,所述主管道的末端伸入维修井内;所述第一截止阀、第二截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成浩钱海滨雷丽刘元华汪发增高运强曹立超王克信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能投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