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436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数节管体,以及连接在相邻的管体之间、用于渗水汇流和伸缩连接相邻的管体的伸缩接头;所述管体包括呈上下布设、且一体成型的拱形管体和矩形管体,开设在拱形管体上的数个渗水孔,以及一端与拱形管体的内壁连接、且另一端与矩形管体的内壁连接的加强筋;所述管体与伸缩接头之间设置有将伸缩接头挤压在管体上的连接耳。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承压能力强等等优点,在排水技术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A high strength underground drainag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排水
,尤其是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在铁路隧道施工中,需要将开挖的渣料堆砌在山沟、平地、山坡等等地区;由于新堆砌的土石较为松弛,其稳定性较差;一方面,土石料中自带有一些部分的水分;另外一方面,在雨水或者潮湿等情况下,水将渗透而下至堆砌的接触面,如此一来,很容易造成堆砌渣料滑坡的问题;同理地,不仅仅在铁路隧道施工中存在此类问题,在公路施工、水利开挖等等领域均存在相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数节管体,以及连接在相邻的管体之间、用于渗水汇流和伸缩连接相邻的管体的伸缩接头;所述管体包括呈上下布设、且一体成型的拱形管体和矩形管体,开设在拱形管体上的数个渗水孔,以及一端与拱形管体的内壁连接、且另一端与矩形管体的内壁连接的加强筋;所述管体与伸缩接头之间设置有将伸缩接头挤压在管体上的连接耳。进一步地,所述矩形管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矩形汇流道,且任一所述矩形汇流道的顶部设置有U型槽。优选地,所述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还包括布设在管体与伸缩接头之间、包裹在拱形管体的外边缘、且端部一一对应嵌入所述U型槽内的补充环;所述补充环的圆弧直径等于矩形管体的宽度。优选地,所述补充环的外边缘设置有至少一圈止退环,且所述伸缩接头的内壁设置有与止退环互补限位连接的止退内环。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耳包括一体成型、且将伸缩接头挤压在管体上的第一连接螺栓耳、第一弧形连接部、U型连接部、第二弧形连接部和第二连接螺栓耳;所述第一连接螺栓耳和第二连接螺栓耳上均开设有互相连接的连接孔。优选地,所述拱形管体的外边缘包裹有土工布。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管体连接结构,所述排水管体包括呈上下布设、且一体成型的拱形管体和矩形管体;所述排水管体设置有数根,且相邻的排水管体之间设置有伸缩接头;所述矩形管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矩形汇流道,且任一所述矩形汇流道的顶部设置有U型槽;所述高强度地下排水管体连接结构包括布设在管体与伸缩接头之间、包裹在拱形管体的外边缘、且端部一一对应嵌入所述U型槽内的补充环,环形设置补充环的外边缘、且至少一圈止退环,设置在伸缩接头的内壁、且与止退环互补限位连接的止退内环,以及设置在管体与伸缩接头之间、用于将伸缩接头挤压在管体上的连接耳。优选地,所述连接耳包括一体成型、且将伸缩接头挤压在管体上的第一连接螺栓耳、第一弧形连接部、U型连接部、第二弧形连接部和第二连接螺栓耳;所述第一连接螺栓耳和第二连接螺栓耳上均开设有互相连接的连接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巧妙地采用伸缩接头作为伸缩连接和渗水回流的部件,为了保证其承压能力,通过设置加强筋;虽然设置加强筋的管体具有足够的承压能力,但是,其也将渗水汇集分割阻断;如此便存在被加强筋的区域内的水位不一致的问题,也造成了排水能力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巧妙的设置伸缩接头,将上一节管体的渗水汇集保持在同一水面,如此一来,便可彻底解决排水能力差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巧妙的设置拱形管体,以增加接触面积,提高渗水吸纳能力;(3)本专利技术巧妙地设置了补充环,以填补与伸缩接头连接的部分,既能满足拱形管体接触面积,又能兼顾稳定连接;在连接耳的挤压连接作用下,使得管体与伸缩接头连接密封更可靠;(4)本专利技术在补充环上设置有止退环,并且在伸缩接头的内壁设置有与止退环互补限位连接的止退内环,有效地避免了伸缩接头从管体上滑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承压能力强等等优点,在排水技术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管体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图1的A-A视图。图5为图1的B-B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补充环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图(二)。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伸缩接头安装主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伸缩接头安装俯视图。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1-管体,2-伸缩接头,3-补充环,4-止退环,5-连接耳,11-拱形管体,12-矩形管体,13-渗水孔,14-加强筋,15-土工布,21-止退内环,51-U型连接部,52-第一弧形连接部,53-第一连接螺栓耳,54-连接孔,55-第二弧形连接部,56-第二连接螺栓耳,121-矩形汇流道,122-U型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序号用语仅用于区分同类部件,不能理解成对保护范围的特定限定。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底部”、“顶部”、“四周边缘”、“中央”等方位性用语是基于附图来说明的。具体来说,本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包括数节管体1,以及连接在相邻的管体1之间、用于渗水汇流和伸缩连接相邻的管体1的伸缩接头2;其中,该管体1包括呈上下布设、且一体成型的拱形管体11和矩形管体12,开设在拱形管体11上的数个渗水孔13,以及一端与拱形管体11的内壁连接、且另一端与矩形管体12的内壁连接的加强筋14;在矩形管体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矩形汇流道121,且任一所述矩形汇流道121的顶部设置有U型槽122。其中,在拱形管体11的外边缘、且非伸缩接头2连接位置包裹有土工布15。本实施例的加强筋14呈*型结构,如此一来,便能保证渗水流道足够开阔。为了保证密封连接更可靠,在管体1与伸缩接头2之间布设有包裹在拱形管体11的外边缘、且端部一一对应嵌入所述U型槽122内的补充环3;所述补充环3的圆弧直径等于矩形管体12的宽度。在补充环3的外边缘设置有至少一圈止退环4,且在伸缩接头2的内壁设置有与止退环4互补限位连接的止退内环21。在管体1与伸缩接头2之间设置有将伸缩接头2挤压在管体1上的连接耳5。本实施例的连接耳5包括一体成型、且将伸缩接头2挤压在管体1上的第一连接螺栓耳53、第一弧形连接部52、U型连接部51、第二弧形连接部55和第二连接螺栓耳56;所述第一连接螺栓耳53和第二连接螺栓耳56上均开设有互相连接的连接孔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节管体(1),以及连接在相邻的管体(1)之间、用于渗水汇流和伸缩连接相邻的管体(1)的伸缩接头(2);/n所述管体(1)包括呈上下布设、且一体成型的拱形管体(11)和矩形管体(12),开设在拱形管体(11)上的数个渗水孔(13),以及一端与拱形管体(11)的内壁连接、且另一端与矩形管体(12)的内壁连接的加强筋(14);/n所述管体(1)与伸缩接头(2)之间设置有将伸缩接头(2)挤压在管体(1)上的连接耳(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节管体(1),以及连接在相邻的管体(1)之间、用于渗水汇流和伸缩连接相邻的管体(1)的伸缩接头(2);
所述管体(1)包括呈上下布设、且一体成型的拱形管体(11)和矩形管体(12),开设在拱形管体(11)上的数个渗水孔(13),以及一端与拱形管体(11)的内壁连接、且另一端与矩形管体(12)的内壁连接的加强筋(14);
所述管体(1)与伸缩接头(2)之间设置有将伸缩接头(2)挤压在管体(1)上的连接耳(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管体(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矩形汇流道(121),且任一所述矩形汇流道(121)的顶部设置有U型槽(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设在管体(1)与伸缩接头(2)之间、包裹在拱形管体(11)的外边缘、且端部一一对应嵌入所述U型槽(122)内的补充环(3);所述补充环(3)的圆弧直径等于矩形管体(12)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充环(3)的外边缘设置有至少一圈止退环(4),且所述伸缩接头(2)的内壁设置有与止退环(4)互补限位连接的止退内环(2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强度地下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5)包括一体成型、且将伸缩接头(2)挤压在管体(1)上的第一连接螺栓耳(53)、第一弧形连接部(52)、U型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亦文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浩克山青水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