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单桩基础的自复位预制装配式桥墩结构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4443601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单桩基础的自复位预制装配式桥墩结构及其装配方法,包括桩基础、预制桩顶平台、带有底座的预制桥墩以及耗能筋;桩基础与预制桩顶平台利用连接纵筋组装;预制桥墩置于桩顶平台顶部的凹槽内;耗能筋连接预制桩顶平台与桥墩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预制装配技术建造,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小。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桥墩在桩顶平台上的摇摆实现自复位,利用耗能筋屈服耗散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可以显著减小或消除桥梁的震后残余变形,保证震后桥梁的正常使用,并能通过更换耗能筋快速恢复桥梁抗震能力,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科学意义。

Self restoring prefabricated pier structure for single pile foundation and its assembl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单桩基础的自复位预制装配式桥墩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装配式桥梁结构
,具体涉及用于单桩基础的自复位预制装配式桥墩结构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地震对桥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传统桥梁通常利用桥墩末端塑性铰区混凝土的开裂、压碎及钢筋的屈服耗散输入结构的地震能量,从而防止桥梁破坏倒塌。但传统抗震设计方法缺乏对桥梁震后使用功能的关注,地震中损伤的桥墩塑性铰区可能难以修复或需较长时间修复,桥墩也可能存在较大的残余位移,从而使桥梁丧失使用能力,极大影响震后灾区的救灾工作。存在残余位移的桥梁也可能因无法修复或修复不经济而拆除,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对灾区交通功能的恢复带来障碍。为达到强震后快速恢复桥梁正常使用功能的目的,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自复位结构并对其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若干尝试。理想的自复位结构即使在强震作用下经历较大变形,也可利用其自恢复力消除残余位移,并能经快速修复恢复其原有使用功能。由于结构损伤小导致耗能能力较低,自复位结构通常需要附加震后可方便更换的耗能机构,进而补偿结构本身的耗能能力。当前自复位桥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单桩基础的自复位预制装配式桥墩结构,包括桩基础、预制桩顶平台以及带有底座的预制桥墩,其特征在于:/n所述桩基础位于预制桩顶平台下方,承载桥梁静动荷载;/n所述预制桩顶平台中部呈环形布置有通长预留孔道一,其位置与桩基础顶部的连接纵筋相对应;所述桩基础与预制桩顶平台之间浇筑有坐浆层,桩基础顶部的连接纵筋埋入预留孔道一中;/n所述桥墩底座置于桩顶平台顶部的凹槽内;/n还包括耗能筋,所述耗能筋通过桥墩底座中的预留孔道二连接桥墩底座与桩顶平台。/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单桩基础的自复位预制装配式桥墩结构,包括桩基础、预制桩顶平台以及带有底座的预制桥墩,其特征在于:
所述桩基础位于预制桩顶平台下方,承载桥梁静动荷载;
所述预制桩顶平台中部呈环形布置有通长预留孔道一,其位置与桩基础顶部的连接纵筋相对应;所述桩基础与预制桩顶平台之间浇筑有坐浆层,桩基础顶部的连接纵筋埋入预留孔道一中;
所述桥墩底座置于桩顶平台顶部的凹槽内;
还包括耗能筋,所述耗能筋通过桥墩底座中的预留孔道二连接桥墩底座与桩顶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单桩基础的自复位预制装配式桥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留孔道一由钢波纹管制成;
所述坐浆层由早强浆料或超高性能混凝土浇筑;所述连接纵筋与预留孔道一的缝隙,灌入早强无收缩灌浆料或超高性能混凝土填充,
所述预制桩顶平台内呈环形预埋耗能筋螺纹锚具;所述预制桥墩底座内的通长预留孔道二位置与耗能筋螺纹锚具对齐;
所述耗能筋两端设有螺纹,耗能筋穿过预留孔道二,利用底端螺纹,与桩顶平台内的耗能筋螺纹锚具相连接;耗能筋顶端使用中心带有螺纹孔的圆形嵌件和固定钢板,与桥墩底座上部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单桩基础的自复位预制装配式桥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留孔道二顶部设置圆窝,其深度小于圆形嵌件的厚度1-10mm;圆窝四周预埋有螺纹杆;
所述中心带有螺纹孔的圆形嵌件旋至耗能筋顶部螺纹连接段,并置于圆窝内,其与圆窝底面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钊王景全李帅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