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水泵(13)、水箱(16)和冷却箱(3),所述的冷却箱(3)的左侧壁设置有圆筒状的进气道(8),进气道(8)内从外向内依次安装有滤网(10)、气泵(11)和喷水圈(9),喷水圈(9)连通水管(12);冷却箱(3)的内部设置水平悬架的固定架(6),固定架(6)的内侧为空气流道(5),固定架(6)外侧下表面固定排列有聚水网(4),朝向进气道(8),冷却箱(3)的顶端设置有空气出口(7),冷却箱(3)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2),水箱(16)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注水口(20)。本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廉,降温效果明显。
An industrial ventilation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属于产品的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的工厂一般有很多的机械设备,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转不可避免的会散发大量的热量,一些关键的机械设备还设有温度保护,一旦温度超过设定值就有可能停止工作,因此通风冷却十分有必要。由于工厂的面积较大,如果全部加装整体的降温通风装置,其造价就特别的高昂。局部散热通风冷却就有其优越性。而一些在建的施工工地,由于临电费用较高,在夏季高温的时候使用空调费用很高,缺少一种性价比高的通风冷却装置。目前市面上现有的工厂用的通风冷却装置存在空气流量较小,降温效果不明显,不能实现温度控制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设计提供了一种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其目的是解决现有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存在空气流量较小、降温效果不明显、不能实现温度控制、价格高昂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水泵13、水箱16和冷却箱3,所述的底座1的下表面固设有万向轮15,万向轮15上设置有刹车装置,万向轮15的设置方便装置的移动和固定,便于对工厂不同场地进行降温,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水箱16和冷却箱3,冷却箱3固定安装在水箱16的顶端,水箱16内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4,水箱16用于储存冷却用的水,进水管14连通水泵13的进水口,水泵13的出水口连通有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箱3的左侧壁设置有圆筒状的进气道8,进气道8为圆筒状,进气道8内从外向内依次安装有滤网10、气泵11和喷水圈9,喷水圈9连通水管12;冷却箱3的内部设置水平悬架的固定架6,固定架6的内侧为空气流道5,固定架6外侧下表面固定排列有聚水网4,朝向进气道8,冷却箱3的顶端设置有空气出口7,冷却箱3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2,水箱16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注水口20。气泵11将空气通过进气道泵入到冷却箱3内,滤网10将进入空气中的杂质过滤掉。喷水圈上开设有大量的喷水孔,喷水圈连通水管,水管中的水通过喷水圈喷成水雾并与进入的空气充分混合形成水汽混合物。所述的冷却箱的内部设置水平的固定架,固定架的右侧开设有空气流道。固定架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聚水网,从进气道进入的水汽混合物依次穿过聚水网,在聚水网上汇聚成水珠,并将空气中的热量带走。所述的冷却箱的顶端设置有空气出口,穿过聚水网的空气穿过空气流道从空气出口中排出冷却箱。在聚水网上汇聚成的水珠受重力作用落入到冷却箱的底部。冷却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设置有阀门,打开阀门,可以将汇聚在冷却箱底部的热水通过出水口排出。所述的水箱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注水口,注水口上设置有阀门,打开阀门,可以向水箱内注入水。所述的冷却箱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操作显示屏,操作显示屏与气泵、水泵电性连接,通过操作显示屏可以控制空气和水的流量,从而实现冷却速度的控制。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固定架为不透气的板状结构并固定在进气道的上方。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水箱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观水窗,透过第一观水窗可以观察水箱内水的状况,第一观水窗上刻印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可以定量的测量水箱内水的剩余量。所述的冷却箱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观水窗,透过第二观水窗可以观察冷却箱内水的状况,第二观水窗上刻印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可以定量测量冷却箱内热水汇聚量的多少。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冷却箱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推手,推手的设置方便操作人员移动装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水泵通过回水管连通到冷却箱的底部,水泵可以将冷却箱内的水泵入到进气道内。所述的回水管和进水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的冷却箱的底部安装有温度感应器,温度感应器能感应冷却箱内水的温度。所述的操作显示屏、温度传感器、电磁阀电性连接,操作显示屏可以显示冷却箱内温度和设定回流温度,当冷却箱内的水温度低于回流温度时,进水管上电磁阀关闭,回水管上电磁阀打开,冷却箱内的水进行回流冷却。采用水泵对进气道内喷水,通过气泵鼓风,喷出的水形成水雾并和空气充分混合,增大了接触面积,使传热充分,降温效果明显。设置回流管进行回流降温,大大的减少了水的使用量,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可以充分对热量进行回收,采用设定回流温度自动控制,稳定了回收水的温度,增加了水的可用性。使用聚水网对水雾汇聚,增加了水的回收效率。本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廉,降温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为该种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该种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该种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实施例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底座1,出水口2,冷却箱3,聚水网4,空气流道5,固定架6,空气出口7,进气道8,喷水圈9,滤网10,气泵11,水管12,水泵13,进水管14,万向轮15,水箱16,推手17,操作显示屏18,第一观液窗19,注水口20,第二观液窗21,回水管22,温度感应器23。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2,该种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水泵13、和冷却箱3。所述的底座1的下表面固设有万向轮15,万向轮15上设置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对万向轮15有制动作用,万向轮15的设置方便装置的移动和固定,便于对电厂不同场地进行降温。所述的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水箱16和冷却箱3,冷却箱3固定安装在水箱16的顶端。水箱16用于储存冷却用的水。水箱16内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4,进水管14连通水泵13的进水口,水泵13的出水口连通有水管12。水泵13将水箱16内的水通过进水管14泵入到水管12内。所述的冷却箱3的左侧壁设置有圆筒状的进气道8,进气道8内从左到右依次安装有滤网10、气泵11和喷水圈9。气泵11将空气通过进气道8泵入到冷却箱3内,滤网10将进入空气中的杂质过滤掉。喷水圈9上开设有大量的喷水孔,喷水圈9连通水管12,水管12中的水通过喷水圈9喷成水雾并与进入的空气充分混合形成水汽混合物。所述的冷却箱3的内部设置水平的固定架6,固定架6为不透气的板状结构并固定在进气道8的上方,固定架6的右侧开设有空气流道5。固定架6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聚水网4,从进气道8进入的水汽混合物依次穿过聚水网4,在聚水网4上汇聚成水珠,并将空气中的热量带走。所述的冷却箱3的顶端设置有空气出口7,穿过聚水网4的空气穿过空气流道5从空气出口7中排出冷却箱3。在聚水网4上汇聚成的水珠受重力作用落入到冷却箱3的底部。冷却箱3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2,出水口2上设置有阀门,打开阀门,可以将汇聚在冷却箱3底部的热水通过出水口2排出。所述的水箱16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注水口20,注水口20上设置有阀门,打开阀门,可以向水箱16内注入水。水箱16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观水窗19,透过第一观水窗19可以观察水箱16内水的状况,第一观水窗19上刻印有刻度线,通过刻度线可以定量的测量水箱16内水的剩余量。所述的冷却箱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观水窗21,透过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水泵(13)、水箱(16)和冷却箱(3),所述的底座(1)的下表面固设有万向轮(15),万向轮(15)上设置有刹车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水箱(16)和冷却箱(3),冷却箱(3)固定安装在水箱(16)的顶端,水箱(16)内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4),进水管(14)连通水泵(13)的进水口,水泵(13)的出水口连通有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箱(3)的左侧壁设置有圆筒状的进气道(8),进气道(8)内从外向内依次安装有滤网(10)、气泵(11)和喷水圈(9),喷水圈(9)连通水管(12);冷却箱(3)的内部设置水平悬架的固定架(6),固定架(6)的内侧为空气流道(5),固定架(6)外侧下表面固定排列有聚水网(4),朝向进气道(8),冷却箱(3)的顶端设置有空气出口(7),冷却箱(3)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2),水箱(16)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注水口(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包括底座(1)、水泵(13)、水箱(16)和冷却箱(3),所述的底座(1)的下表面固设有万向轮(15),万向轮(15)上设置有刹车装置,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水箱(16)和冷却箱(3),冷却箱(3)固定安装在水箱(16)的顶端,水箱(16)内底部设置有进水管(14),进水管(14)连通水泵(13)的进水口,水泵(13)的出水口连通有水管(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箱(3)的左侧壁设置有圆筒状的进气道(8),进气道(8)内从外向内依次安装有滤网(10)、气泵(11)和喷水圈(9),喷水圈(9)连通水管(12);冷却箱(3)的内部设置水平悬架的固定架(6),固定架(6)的内侧为空气流道(5),固定架(6)外侧下表面固定排列有聚水网(4),朝向进气道(8),冷却箱(3)的顶端设置有空气出口(7),冷却箱(3)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2),水箱(16)的顶部侧壁上设置有注水口(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用通风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6)为不透气的板状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政一,李江,滕飞,金晓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