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加湿器一体式出雾道及具有该结构的空气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18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11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空气加湿器的一体式出雾道及具有该结构的空气加湿器,其中,所述空气加湿器一体式出雾道包括:出风道,用于允许基座内部产生气流的通过;所述出风道包括出风口;出雾道,用于允许水雾和所述气流的通过;其中,所述气流经由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出雾道,所述出风口罩在所述出雾道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加湿器一体式出雾道及具有该结构的空气加湿器,通过将出风口罩住于出雾道内部,从而避免了在上水箱底壁上设置出风口凸出结构的麻烦,使得上水箱底壁平整,大大方便了对上水箱内壁的清洁工作。

Air humidifier integrated demisting channel and air humidifier with th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加湿器一体式出雾道及具有该结构的空气加湿器
本技术涉及空气加湿器的
,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加湿器一体式出雾道及具有该结构的空气加湿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空气加湿器经过了几代产品的改善,逐渐成为目前众多家庭不可或缺的家居电器。早期市场销售的空气加湿器,上水箱为密封箱体式,加水时需要把上水箱倒转180度,拧开盖后加水,加完水再拧盖密封,这种加水作业繁琐,且上水箱开口小,妨碍内壁的清洁作业。随之改善为上水箱上盖可以掀开,当加水时,关机停止出雾工作后拿开上盖,可不倒转上水箱直接从上部灌水,相对第一种加湿器,此种加湿器便于加水,也更便于清洁上水箱内壁。但是,这种改善后的上水箱内部的出风道和出雾道为独立分开设置,出雾道贯穿整个上水箱直接与空气连通,而出风道的出风口会在上水箱的底壁上形成高突不平的台面,进而影响到上水箱内壁的清洁效果,间接影响出雾水质。可见,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出风道和出雾道二者独立设置,出风口会造成上水箱底壁凸起,影响清洁。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技术手段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空气加湿器的一体式出雾道及具有该结构的空气加湿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风道和出雾道二者独立设置,出风口会造成上水箱底壁凸起,影响清洁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空气加湿器的一体式出雾道,包括:出风道,用于允许基座内部产生气流的通过;所述出风道包括出风口;出雾道,用于允许水雾和所述气流的通过;其中,所述气流经由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出雾道,所述出风口罩在所述出雾道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出雾道内壁延伸从而与其形成一体。进一步地,在沿内部流体运动方向上,所述出雾道于所述基座上的投影面积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出雾道形状为圆锥形。进一步地,所述出雾道具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为所述出雾道的对称轴,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中心轴偏移。进一步地,所述出雾道具有出雾口和边界线,所述气流和水雾经过所述出雾口进入空气中,所述边界线与所述中心轴平行且经过所述出雾口上靠近所述中心轴的边沿端点,所述出风道位于所述出雾道内壁与所述边界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出风道上靠近所述中心轴的侧壁与所述中心轴平行。进一步地,从所述出雾道底部边沿向四周延伸形成有水平的平板,所述平板边沿与空气加湿器内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平板底面朝向所述基座延伸形成有一圈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基座内壁连接,且所述出风道和出雾道位于所述挡板所围成的区域内。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气加湿器,包括上述的用于空气加湿器的一体式出雾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空气加湿器一体式出雾道及具有该结构的空气加湿器,通过将出风口罩住于出雾道内部,从而避免了在上水箱底壁上设置出风口凸出结构的麻烦,使得上水箱底壁平整,大大方便了对上水箱内壁的清洁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加湿器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加湿器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加湿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加湿器一体式出雾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空气加湿器一体式出雾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请参阅图1至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而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加湿器及其内部的用于空气加湿器的一体式出雾道,可以为上水箱内壁清洁提供方便。请参阅图1-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加湿器,该加湿器包括共同构成主体的上水箱30和基座40,以及加湿器内部的一体式出雾道。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的空气加湿器一体式出雾道包括:出风道10,用于允许基座40内部产生气流的通过;所述出风道10包括出风口11;出雾道20,用于允许水雾和所述气流的通过;其中,所述气流经由所述出风口11进入所述出雾道20,所述出风口11罩在所述出雾道20内部。由于本技术中将出风口11设置为罩在出雾道20内部,故而不需要在上水箱30底壁上形成容纳出风口11的凸台,从而可以使得对上水箱30内壁的清洁工作更方便。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11朝向所述出雾道20内壁延伸从而与其形成一体,也就是说,出风口11为出风道10和出雾道20的连接处,出风道10和出雾道20共同形成一体,当气流进入出风道10中时,由于出风口11与出雾道20密封,从而气流再从出风道10底部流出进入出雾道20内部。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出风口11处可以为非密封设置,比如可以于出风口11附近设置有气孔、通道等,部分气体可以经由出风口11进入出雾道20,而另一部分气体反向运动折回至出风道10底部,并由此进入出雾道20中。请参阅图2和3,在本实施例中,在沿内部流体运动方向上,也即从基座40朝向上水箱30的方向上,所述出雾道20于所述基座40上的投影面积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生产制造的方便以及造型美观,所述出雾道20形状为圆锥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出雾道2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比如为多边形柱体、台体等。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雾道20具有中心轴21,所述中心轴21为所述出雾道20的对称轴,且中心轴21也正好穿过上水箱30和基座40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出风口11朝向所述中心轴21偏移。请再参阅图2,为了方便出雾道20内部流体的经过,防止出风道10对流体造成一定的阻碍而降低对空气加湿的效率,出风口11也具有一定的边界限制,不能无限制地靠近中心轴21。故基于上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雾道20具有出雾口22和边界线23,所述气流和水雾经过所述出雾口22进入空气中,所述边界线23与所述中心轴21平行且经过所述出雾口22上靠近所述中心轴21的边沿端点,所述出风道10位于所述出雾道20内壁与所述边界线23之间。如此,可以确保出风道10和出雾道20各自内部的流体的流动不会受到出风道10位置的较大影响。请再参阅图2,考虑到生产制造的简便性、美观性以及对流体流动的影响,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道10上靠近所述中心轴21的侧壁与所述中心轴21平行。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降低上水箱30底壁的清洁难度,从所述出雾道20底部边沿向四周延伸形成有水平的平板24,所述平板24边沿与空气加湿器内壁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空气加湿器的一体式出雾道,其特征在于,包括:/n出风道,用于允许基座内部产生气流通过;所述出风道包括出风口;/n出雾道,用于允许水雾和所述气流通过;其中,所述气流经由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出雾道,所述出风口罩在所述出雾道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气加湿器的一体式出雾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道,用于允许基座内部产生气流通过;所述出风道包括出风口;
出雾道,用于允许水雾和所述气流通过;其中,所述气流经由所述出风口进入所述出雾道,所述出风口罩在所述出雾道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出雾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出雾道内壁延伸从而与其形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出雾道,其特征在于,在沿内部流体运动方向上,所述出雾道于所述基座上的投影面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出雾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道形状为圆锥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出雾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雾道具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为所述出雾道的对称轴,所述出风口朝向所述中心轴偏移。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学刚李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一简生活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