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洁花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4136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清洁花洒。自清洁花洒包括本体,本体上开设有出水口,还包括:面板及针盘,面板覆盖在出水口上与本体限定出出水腔,面板上开设有出水孔;针盘位于出水腔内并安装有除垢针,除垢针朝向出水孔;针盘上安装有第一齿环,第一齿环背向除垢针设置;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位于面板与针盘之间;第二齿环,第二齿环与第一齿环啮合,第二齿环在水流作用下旋转,第二齿环的齿顶与第一齿环的齿顶相抵接时,除垢针穿设进所述出水孔;第二齿环的齿顶与第一齿环的齿顶脱离时,除垢针在第一弹性件的回复力下脱出出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自清洁花洒,实现了花洒出水孔自动除垢,省时省力,且除垢效果好。

Self cleaning sh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清洁花洒
本技术涉及卫浴水暖
,尤其涉及一种自清洁花洒。
技术介绍
花洒是常见的淋浴设备,可以将进入其中的水流分散,以提高冲淋效果。现有技术中,进入花洒中的水流存在含有较高浓度钙离子、镁离子浓度的情况,花洒使用一段时候后钙离子和镁离子容易在花洒的出水孔结垢,减小出水均匀度、降低了用户体验;同时花洒的出口结垢还会缩短花洒的使用寿命。目前采用手动的方式除垢,花洒出水孔较多,手动除垢费时费力,且除垢效果不理想。因此,有必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清洁花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花洒出水孔自动除垢,省时省力,且除垢效果好。本技术提供的自清洁花洒,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出水口,还包括:面板及针盘,所述面板覆盖在所述出水口上与所述本体限定出出水腔,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针盘位于所述出水腔内并安装有除垢针,所述除垢针朝向所述出水孔;所述针盘上安装有第一齿环,所述第一齿环背向所述除垢针设置;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面板与所述针盘之间;第二齿环,所述第二齿环与所述第一齿环啮合,所述第二齿环在水流作用下旋转,所述第二齿环的齿顶与所述第一齿环的齿顶相抵接时,所述除垢针穿设进所述出水孔;所述第二齿环的齿顶与所述第一齿环的齿顶脱离时,所述除垢针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回复力下脱出所述出水孔。可选地,所述面板上安装有导向杆,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导向杆上。可选地,所述自清洁花洒还包括:转块,所述第二齿环位于所述转块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抵接在所述针盘上,所述第一齿环位于所述固定座上。可选地,所述自清洁花洒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转块驱动连接,所述滑块在水流作用下沿垂直于所述第二齿环的旋转轴线方向可滑移设置,驱动所述转块旋转,所述转块以所述第二齿环的中心轴线为旋转轴线。可选地,所述滑块上开设有牵引孔,所述转块上背向所述第二齿环的一侧安装有牵引杆,所述牵引杆偏离所述转块的中心,所述牵引孔套设在所述牵引杆上。可选地,所述自清洁花洒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朝远离所述面板的方向延伸;位于所述进水管内的滑杆,所述滑杆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块上,所述滑杆的第二端朝所述进水管的第二端延伸,所述滑杆的第二端设置有底座。可选地,所述自清洁花洒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进水管内的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包括沿轴向排列的滑移段和出水段,所述出水段位于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滑移段之间,所述出水段的侧壁上开设有条形的溢水口;所述底座上开设有溢水孔,所述溢水孔从所述底座上背向所述滑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座的侧壁上,所述底座滑移至所述出水段时,所述溢水口与所述溢水孔相连通。可选地,所述自清洁花洒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进水管的第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二弹性件上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一一对应地抵接在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底座上。可选地,所述支撑套管内安装有支撑杆,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回位弹簧,所述支撑杆穿设过所述底座后延伸进所述回位弹簧内。本技术提供的自清洁花洒,关闭状态下,第二齿环的齿底与第一齿环的齿顶相抵接,除垢针位于出水孔外;当花洒开启时,第二齿环在水流驱动下开始正向旋转,并在第二齿环旋转半齿时,第二齿环的齿顶与第一齿环的齿顶相抵接,针盘受到第二齿环向下的挤压作用而下移,带动除垢针穿设进出水孔,对出水孔进行清洁,花洒处于自清洁状态;第二齿环继续旋转至第二齿环的齿顶与第一齿环的齿顶相脱离,针盘复位,除垢针在第一弹性件的回复力下脱离出水孔,出水孔出水喷淋,花洒处于出水状态,花洒完成开启时的自动清洁除垢,省时省力,且除垢效果好。当花洒停止出水孔,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二弹性件反弹,带动滑杆在进水管内反向滑移,进而带动转块反转,第二齿环反向旋转至第二齿环的齿顶与第一齿环的齿顶相啮合,除垢针再次穿设进出水孔进行除垢,第二齿环进一步反向旋转,第二齿环的齿顶与第一齿环的齿顶相脱离,第二齿环恢复至关闭时的状态,进一步地提高了清洁效果。附图说明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中优选实施例,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其中:图1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自清洁花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出水腔内部件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进水管内部件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自清洁花洒在关闭状态时的纵向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自清洁花洒在关闭状态时滑块与转块相适配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自清洁花洒在自清洁状态时的纵向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自清洁花洒在自清洁状态时滑块与转块相适配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自清洁花洒在出水状态时的纵向剖视图。图9为本技术可选实施例提供的自清洁花洒在出水状态时滑块与转块相适配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自清洁花洒,包括本体1、面板2、针盘21、第一弹性件6、第一齿环22、以及第二齿环31。请同时参照图1至图9,本体1上开设有出水口,面板2覆盖在出水口上与本体1限定出出水腔,面板2上开设有出水孔25,水流从出水口进入出水腔,并经出水孔25分散流出。针盘21位于出水腔内并安装有除垢针23,除垢针23朝向出水孔25;针盘21上安装有第一齿环22,第一齿环22背向除垢针23设置,第一齿环22上的齿位于第一齿环22上背向针盘21的一侧,形成波纹状的环形结构,第一弹性件6位于面板2与针盘21之间。第二齿环31同样为环形波纹状结构并与第一齿环22相啮合,第二齿环31在水流作用下旋转,第二齿环31的旋转轴线与第二齿环31的中心轴线共线设置。第一弹性件6上沿弹性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可以分别抵接在面板2和针盘21之间,当面板2与针盘21之间的距离减小至除垢针23穿设进出水孔25时,第一弹性件6上沿弹性方向相对设置的两端的长度小于第一弹性件6的自由长度,第一弹性件6处于压缩状态。本技术提供的自清洁花洒,关闭状态下,第二齿环31的齿底与第一齿环22的齿顶相抵接,除垢针23位于出水孔25外;当花洒开启时,第二齿环31在水流驱动下开始正向旋转,并在第二齿环31旋转半齿时,第二齿环31的齿顶与第一齿环22的齿顶相抵接,针盘21受到第二齿环31向下的挤压作用而下移,带动除垢针23穿设进出水孔25,对出水孔25进行清洁,花洒处于自清洁状态;第二齿环31继续旋转至第二齿环31的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清洁花洒,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面板及针盘,所述面板覆盖在所述出水口上与所述本体限定出出水腔,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针盘位于所述出水腔内并安装有除垢针,所述除垢针朝向所述出水孔;所述针盘上安装有第一齿环,所述第一齿环背向所述除垢针设置;/n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面板与所述针盘之间;/n第二齿环,所述第二齿环与所述第一齿环啮合,所述第二齿环在水流作用下旋转,所述第二齿环的齿顶与所述第一齿环的齿顶相抵接时,所述除垢针穿设进所述出水孔;所述第二齿环的齿顶与所述第一齿环的齿顶脱离时,所述除垢针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回复力下脱出所述出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清洁花洒,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出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面板及针盘,所述面板覆盖在所述出水口上与所述本体限定出出水腔,所述面板上开设有出水孔;所述针盘位于所述出水腔内并安装有除垢针,所述除垢针朝向所述出水孔;所述针盘上安装有第一齿环,所述第一齿环背向所述除垢针设置;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面板与所述针盘之间;
第二齿环,所述第二齿环与所述第一齿环啮合,所述第二齿环在水流作用下旋转,所述第二齿环的齿顶与所述第一齿环的齿顶相抵接时,所述除垢针穿设进所述出水孔;所述第二齿环的齿顶与所述第一齿环的齿顶脱离时,所述除垢针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回复力下脱出所述出水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清洁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安装有导向杆,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所述导向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自清洁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洁花洒还包括:
转块,所述第二齿环位于所述转块上;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抵接在所述针盘上,所述第一齿环位于所述固定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清洁花洒,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清洁花洒还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转块驱动连接,所述滑块在水流作用下沿垂直于所述第二齿环的旋转轴线方向可滑移设置,驱动所述转块旋转,所述转块以所述第二齿环的中心轴线为旋转轴线。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银程光魏绍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勒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