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平板膜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805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平板膜堆结构,包括膜堆固定装置和曝气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夹板,固定板横截面呈L型状,夹板间滑动连接拼接成无顶面和底面的桶状,夹板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曝气装置包括底座、曝气管和曝气入口,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曝气管曝气管的顶部开设有曝气孔。该卧式平板膜堆结构,通过设置固定板和固定杆的滑动连接并用螺母固定达到固定单层膜堆结构的目的,再通过将上层膜堆的固定板和下层膜堆的固定板通过固定杆连接,固定杆中间穿过固定块表面的安装孔二,将隔板固定在上层膜堆和下层膜堆中间,从而实现了膜堆间不发生挤压的同时堆叠膜堆的效果,从而具有根据实际需要堆叠膜堆层数的特点。

A horizontal flat membrane stac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卧式平板膜堆结构
本技术涉及膜堆结构设计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卧式平板膜堆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膜堆结构相对固定,通常都是考虑到对曝气装置的充分利用,将多层的膜堆固定,并以此设计其他相关结构,这就导致了厂家的膜堆堆叠层数固定,而用户的原水池等设备尺寸规格不固定,从而造成了不便,而且膜堆过高的堆叠对运输和存放都有一定的不便,例如厂家膜堆单层高度为1米,现厂家规定堆叠三层,算作膜堆高3米,而用户浸泡膜堆的原水池深度为5米,这样再浸泡膜堆时,只浸泡一个膜堆还剩2米的原水池空间浪费,浸泡两个上下的3米膜堆,则有一个膜堆单层未能浸泡,由于这种类似的厂家和用户未统一的尴尬是十分常见,且很难统一,所以将产品的体积尽量的减小让用户使用时根据实际需要拼接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平板膜堆结构,其具有根据实际需要堆叠膜堆层数的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平板膜堆结构,包括膜堆固定装置和曝气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和夹板,固定板横截面呈L型状,夹板间滑动连接拼接成无顶面和底面的桶状,夹板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板,曝气装置包括底座、曝气管和曝气入口,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曝气管曝气管的顶部开设有曝气孔。进一步地,曝气管两端均固定连接连通管,两个连通管的顶部分别开设有曝气入口和沉淀物排放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于曝气管两端的曝气入喉和沉淀物排放口,从而保证曝气管内空气的畅通。进一步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支撑脚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脚的支撑能有效的防止膜堆对通气管的挤压。进一步地,支撑脚的顶部和固定板的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一,安装孔一贯穿固定板的表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孔一从而达到固定各结构的作用。进一步地,固定装置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隔板,隔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隔板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二,安装孔二和安装孔一适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隔板和橡胶垫,在需要堆叠膜堆时能有效的防止发生挤压。进一步地,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杆再加上螺母的螺纹连接能有效的将各结构固定。进一步地,夹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水管,导水管连通固定装置内部,导水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集水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水管将平板膜间的水通过导水管导入集水管,再通过集水管排出。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设置固定板和固定杆的滑动连接并用螺母固定达到了固定单层膜堆结构的目的,再通过将上层膜堆的固定板和下层膜堆的固定板通过固定杆连接,固定杆中间穿过固定块表面的安装孔二,将隔板固定在上层膜堆和下层膜堆中间,从而实现了膜堆间不发生挤压的同时堆叠膜堆的效果,从而具有根据实际需要堆叠膜堆层数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曝气管道和夹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隔板、固定杆和固定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板;2、夹板;3、底座;4、曝气管;5、曝气入口;6、曝气孔;7、连通管;8、沉淀物排放口;9、支撑脚;10、安装孔一;11、隔板;12、橡胶垫;13、固定块;14、安装孔二;15、固定杆;16、螺纹;17、导水管;18、集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卧式平板膜堆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膜堆固定装置和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1和夹板2,固定板1横截面呈L型状,夹板2间滑动连接拼接成无顶面和底面的桶状,夹板2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板1,曝气装置包括底座3、曝气管4和曝气入口5,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曝气管4曝气管4的顶部开设有曝气孔6。如图1-3所示,曝气管4两端均固定连接连通管7,两个连通管7的顶部分别开设有曝气入口5和沉淀物排放口8,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9,支撑脚9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板1,支撑脚9的顶部和固定板1的表面均开设有安装孔一10,安装孔一10贯穿固定板1的表面。如图1-3所示,固定装置的顶部滑动连接有隔板11,隔板11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2,隔板11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3,固定块13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二14,安装孔二14和安装孔一10适配,安装孔一10和安装孔二14的内侧壁均滑动连接有固定杆15,固定杆15的两端均开设有螺纹16,夹板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导水管17,导水管17连通固定装置内部,导水管1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集水管18。通过设置固定板1和固定杆15的滑动连接并用螺母固定达到了固定单层膜堆结构的目的,再通过将上层膜堆的固定板1和下层膜堆的固定板1通过固定杆15连接,固定杆15中间穿过固定块13表面的安装孔二14,将隔板11固定在上层膜堆和下层膜堆中间,从而实现了膜堆间不发生挤压的同时堆叠膜堆的效果,从而具有根据实际需要堆叠膜堆层数的特点。工作原理:首先将底座3固定于原水池底座,在将曝气管4固定在底座3的顶部并组装好整个曝气通路,再将每个单层膜堆固定,即将夹板2拼接成桶状并固定连接导水管17,再往内部有序的放入平板膜,将夹板2的外表面滑动连接固定板1,再将固定板1通过固定安15和螺母固定并压紧实夹板2和平板膜,最后单层膜堆和曝气装置用固定杆15固定连接即可开始工作。工作时,通过外接设将空气从曝气入口5注入,空气通过曝气孔6漂向上层的膜堆,使的膜堆曝氧,平板膜间的水流通过导水管17流入集水管18再通过外接设备流出,当原水池深度允许需要堆叠膜堆时,只需将底层膜堆的顶部滑动连接隔板11,再在隔板11的顶部滑动连接一层组装好的膜堆,用固定杆15通过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将顶层膜堆的固定板1、隔板11和上层膜堆的固定板1固定连接即可。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卧式平板膜堆结构,包括膜堆固定装置和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1)和夹板(2),所述固定板(1)横截面呈L型状,所述夹板(2)间滑动连接拼接成无顶面和底面的桶状,所述夹板(2)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板(1),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底座(3)、曝气管(4)和曝气入口(5),所述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曝气管(4)所述曝气管(4)的顶部开设有曝气孔(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平板膜堆结构,包括膜堆固定装置和曝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1)和夹板(2),所述固定板(1)横截面呈L型状,所述夹板(2)间滑动连接拼接成无顶面和底面的桶状,所述夹板(2)的外壁滑动连接有固定板(1),所述曝气装置包括底座(3)、曝气管(4)和曝气入口(5),所述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曝气管(4)所述曝气管(4)的顶部开设有曝气孔(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平板膜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4)两端均固定连接连通管(7),两个所述连通管(7)的顶部分别开设有曝气入口(5)和沉淀物排放口(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平板膜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脚(9),所述支撑脚(9)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固定板(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平板膜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雅胡杰孙阳春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汇恒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