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路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6593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路模块,用于与至少一滤瓶连接。所述水路模块包括:一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具有一第一收容端和一第一连接端;一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具有一第二收容端和一第二连接端;以及,至少一滤芯连接座,每一所述滤芯连接座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及所述出水管路连通;其中,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路平行设置。

A kind of waterwa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路模块
本技术属于家用净水器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净水器滤瓶的水路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户对于饮用水的安全性需要也日益提高,因而对于多级过滤的净水器的需求也逐渐增加。传统多级过滤净水器因具有多个滤芯而存在水路复杂、快接头多、接管时间长、安装难度大、体积庞大且维护困难等问题。同时,由于所需部件多,而导致生产出错率高且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传统多级过滤净水器多为专机专用,各类型的净水器不能运用同样的部件,这就导致生产开模和制造成本高、维修效率低且维修成本较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业内通常采用的方式是使用一种水路板,例如中国专利申请CN106139704A公开的一种集成水路板及净水器。然而,像该类的集成水路版需要只是针对于结构比较单一的净水器,如果需要连接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零件,且每个零件上都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水路时,就无法通过这样的连接方式就无法实现。此外,该类集成水路板还存在开模及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同时,由于集成水路板的内部结构复杂,使得通过水路板的流速无法过快,导致该类产品无法满足大流量过滤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水路结构,以解决目前开膜及制造成本高、且处理量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净水器用水路模块,通过水路的模块化设计,实现净水器用水路的快速即插式连接。此外,本技术所述水路模块还可提供多个滤芯的并联或串联连接,以满足大流量过滤的要求。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一种水路模块,用于与至少一滤瓶连接,所述水路模块包括:一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具有一第一收容端和一第一连接端;一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具有一第二收容端和一第二连接端;以及,至少一滤芯连接座,每一所述滤芯连接座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及所述出水管路连通;其中,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路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收容端的形状相配合;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收容端的形状相配合。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水路模块还包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进水管路的所述第一收容端或所述出水管路的所述第二收容端相配合,以使得所述进水管路或出水管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一外部装置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进水管路的所述第一收容端的连接处,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出水管路的所述第二收容端的连接处上设置一C型卡扣,所述C型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一收容端的外表面或所述第二收容端的外表面。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收容端及所述第一收容端中的至少一者的外周表面上设置至少一第一凹槽,所述C型卡扣卡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收容端及所述第一收容端中的至少一者的外周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设置一密封圈。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形状还与所述第二收容端的形状相配合,使得当具有多个所述水路模块相组合时,前一级水路模块的所述进水管路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可以插入后一级水路模块的所述进水管路的所述第一收容端并密封连接;或者,后一级水路模块的所述进水管路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可以插入前一级水路模块的所述出水管路的所述第二收容端并密封连接。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端的内径大于所述进水管路的内径,使得所述进水管路在所述第一收容端处形成一阶梯结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容端的内径大于所述出水管路的内径,使得所述出水管路在所述第二收容端处形成一阶梯结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水管路及所述出水管路中的至少一者上还设置至少一支管,所述支管与所述进水管路或所述出水管路连通,用于连接一外部检测设备。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外部检测设备包括流量计或压力表。在本技术的所述水路模块中,通过模块化设计可实现净水器用水路的快速即插式连接。此外,本技术所述水路模块还可提供多个滤芯的并联或串联连接,以满足大过滤量的要求。本技术的所述净水器用水路模块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简便等优点,并且与现有设备的兼容性佳,可以与现有的滤芯完美匹配,实现多个滤芯的多种组合方式,以满足不同过滤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所述水路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所述水路模块的剖面图,其中未显示出水管路的结构;图3是多个本技术所述水路模块连接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是图3中所述水路模块的剖面图,其中未显示出水管路的结构;图5是多个本技术所述水路模块连接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所述水路模块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组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图1所示的是本技术所述的净水器用水路模块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的,所述水路模块100具有一进水管路120和一出水管路140和至少一滤芯连接座160。如图1所示的,所述进水管路120与所述出水管路140平行设置,所述滤芯连接座160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120及所述出水管路140连通。所述滤芯连接座160具有本领域中常规的用于连接进水管路及出水管路与一外置的滤瓶(图中未示)的结构。即,所述进水管路120内的进水通过与所述进水管路120连通的所述滤芯连接座160进入滤瓶的进水,经滤瓶内的滤芯过滤后,滤瓶的出水则通过与所述出水管路140连通的所述滤芯连接座160进入所述出水管路140。例如,如图2所示的,所述图2为图1所示水路模块的剖面图,其中,由于所述进水管路120与所述出水管路140平行设置,且所述滤芯连接座160设置于两者之间,因而剖面图中未显示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路模块,用于与至少一滤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模块包括:/n一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具有一第一收容端和一第一连接端;/n一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具有一第二收容端和一第二连接端;以及,/n至少一滤芯连接座,每一所述滤芯连接座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及所述出水管路连通;/n其中,/n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路平行设置;/n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收容端的形状相配合;/n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收容端的形状相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路模块,用于与至少一滤瓶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路模块包括:
一进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具有一第一收容端和一第一连接端;
一出水管路,所述出水管路具有一第二收容端和一第二连接端;以及,
至少一滤芯连接座,每一所述滤芯连接座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及所述出水管路连通;
其中,
所述进水管路与所述出水管路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收容端的形状相配合;
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收容端的形状相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收容端及所述第一收容端中的至少一者的外周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用于设置一密封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形状还与所述第二收容端的形状相配合,使得当具有多个所述水路模块相组合时,前一级水路模块的所述进水管路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可以插入后一级水路模块的所述进水管路的所述第一收容端并密封连接;或者,后一级水路模块的所述进水管路的所述第一连接端可以插入前一级水路模块的所述出水管路的所述第二收容端并密封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端的内径大于所述进水管路的内径,使得所述进水管路在所述第一收容端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永辉林胜男
申请(专利权)人:溢泰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溢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林庆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