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破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63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破坏器,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通的具有第一腔体且开设有出气口的第一主体、具有第二腔体且开设有出水口的第二主体、具有第三腔体且开设有进水口的第三主体;真空破坏器还包括设于第二主体和第三主体之间的隔离件,隔离件包括隔离本体、开设于隔离本体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于隔离本体上表面的支撑环;真空破坏器还包括可上下活动的设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的第一活动件、可上下活动的穿设于隔离件中的第二活动件,第二活动件包括穿设于第一通孔中的连接轴、设于连接轴顶部的用于向下罩设第二通孔的弹性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真空破坏器,当进水口处产生负压时,能够将弹性罩牢固的吸附在进水口处,有效的防止液体逆流。

A kind of vacuum br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破坏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破坏器。
技术介绍
智能马桶中,通过进水阀流向加热器的水,一般需要经过真空破坏器,以防止供水端产生负压时,导致液体逆流。现有的真空破坏器,一般是通过在进水口上方设置一个活动件,当进水口处产生负压后,将该活动件吸附在进水口处,以防止液体通过出水口逆流流向进水口。这种结构的真空破坏器,当负压较小或负压变化较慢时,活动件与进水口之间还是容易产生间隙,导致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较差,致使液体逆流,无法起到有效的密封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破坏器,当进水口处产生负压时,即便负压较小或负压变化缓慢,也能够保证进水口处的密封效果,有效的防止液体逆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破坏器,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通的具有第一腔体且开设有出气口的第一主体、具有第二腔体且开设有出水口的第二主体、具有第三腔体且开设有进水口的第三主体;所述真空破坏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第三主体之间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包括隔离本体、开设于所述隔离本体上的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于所述隔离本体上表面的用于围绕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支撑环;所述真空破坏器还包括可上下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中的且位于所述支撑环正上方的第一活动件、可上下活动的穿设于所述隔离件中的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的连接轴、设于所述连接轴顶部的用于向下罩设所述第二通孔的弹性罩。>优选地,所述连接轴可上下活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活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轴底部的用于防止所述连接轴向上脱离所述第一通孔的阻挡部。优选地,所述弹性罩包括与所述连接轴连接的弹性盖体、设于所述弹性盖体上的用于环抵所述隔离本体上表面的密封环。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连接轴同轴延伸,所述第二通孔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围绕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心线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排列的开设于所述隔离本体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件与所述支撑环同轴延伸,所述第一活动件包括可上下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腔体中的上活动块、上端连接在所述上活动块下端的且可上下活动的设于所述第二腔体中的下活动块,所述下活动块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支撑环的直径。更优选地,所述第一活动件,用于在所述进水口进水时被向上完全顶起并封堵所述出气口,使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还用于在所述进水口进气时被向上部分顶起,使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气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真空破坏器还包括设于所述隔离本体上表面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二主体的第一安装环、设于所述隔离本体下表面的用于安装所述第三主体的第二安装环。更优选地,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第一安装环中。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一种真空破坏器,通过设置隔离件,并在隔离件中设置可上下活动的用于罩设第二通孔的弹性罩,当进水口处产生负压时,即便负压较小或负压变化缓慢,也能够将弹性罩牢固的吸附在进水口处,以保证进水口处的密封效果,有效的防止液体逆流。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装置的剖视图;附图3为隔离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第二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主体;2、第二主体;3、第三主体;4、隔离件;41、隔离本体;42、第一通孔;43、第二通孔;44、支撑环;5、第一活动件;51、上活动块;52、下活动块;6、第二活动件;61、连接轴;62、弹性盖体;63、密封环;64、阻挡部;7、第一安装环;8、第二安装环;9、出气口;10、出水口;11、进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参见图1-4所示,上述一种真空破坏器,用于智能马桶中,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通的具有第一腔体且开设有出气口9的第一主体1、具有第二腔体且开设有出水口10的第二主体2、具有第三腔体且开设有进水口11的第三主体3。其中,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从上往下依次连通;出气口9与第一腔体连通,出水口10与第二腔体连通,进水口11则与第三腔体连通。上述一种真空破坏器还包括设于第二主体2和第三主体3之间的隔离件4。隔离件4包括用于隔断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隔离本体41、开设于隔离本体41上的用于连通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第一通孔42和第二通孔43、设于隔离本体41上表面的用于围绕第一通孔42和第二通孔43的支撑环4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43有多个,多个第二通孔43围绕第一通孔42的轴心线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排列的开设于隔离本体41上。第一通孔42和多个第二通孔43均位于该支撑环44中。上述一种真空破坏器还包括可上下活动的设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的且位于支撑环44正上方的第一活动件5、可上下活动的穿设于隔离件4中的第二活动件6,第二活动件6包括可上下活动的穿设于第一通孔42中的连接轴61、设于连接轴61顶部的用于向下罩设所有第二通孔43的弹性罩。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动件6还包括设于连接轴61底部的用于防止连接轴61向上脱离第一通孔42的阻挡部64。其中,弹性罩位于第二腔体中,阻挡部64则位于第三腔体中。上述弹性罩包括设于连接轴61顶部的弹性盖体62、设于弹性盖体62下表面的用于环抵隔离本体41上表面的密封环63。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盖体62为圆形,密封环63为圆环形,所有第二通孔43均位于密封环63中。弹性盖体62、密封环63、连接轴61均与第一通孔42同轴延伸。通过这个设置,当进水口11处产生负压时,弹性罩能够以倒扣的方式弹性罩设于所有第二通孔43的上方,即便进水口11处负压较小或负压变化缓慢,也能够使弹性罩牢固的吸附在隔离本体41的上表面,有效的保证进水口11处的密封效果,以防止液体产生逆流。上述第一活动件5与支撑环44同轴延伸,第一活动件5包括可上下活动的设于第一腔体中的上活动块51、上端连接在上活动块51下端的且可上下活动的设于第二腔体中的下活动块52,下活动块52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支撑环44的直径。第一活动件5,用于在进水口11进水时被向上完全顶起并封堵出气口9,使进水口11与出水口10连通;还用于在进水口11进气时被向上部分顶起,使进水口11与出气口9连通。将气体从出气口9中排出,以避免气体通过出水口10进入加热器中,造成加热器干烧影响其使用寿命。上述一种真空破坏器还包括设于隔离本体41上表面的用于安装第二主体2的第一安装环7、设于隔离本体41下表面的用于安装第三主体3的第二安装环8。支撑环44整体位于第一安装环7中。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正常工作时,水从进水口11进入,向上顶起第二活动件6,并向上完全顶起第一活动件5,堵住出气口9,使进水口11和出水口10连通,水流向出水口10;当供水端发生故障时,切断进水,进水口11处产生负压,将弹性罩吸附在隔离本体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破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通的具有第一腔体且开设有出气口的第一主体、具有第二腔体且开设有出水口的第二主体、具有第三腔体且开设有进水口的第三主体;/n所述真空破坏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第三主体之间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包括隔离本体、开设于所述隔离本体上的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于所述隔离本体上表面的用于围绕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支撑环;/n所述真空破坏器还包括可上下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中的且位于所述支撑环正上方的第一活动件、可上下活动的穿设于所述隔离件中的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的连接轴、设于所述连接轴顶部的用于向下罩设所述第二通孔的弹性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破坏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上往下依次连通的具有第一腔体且开设有出气口的第一主体、具有第二腔体且开设有出水口的第二主体、具有第三腔体且开设有进水口的第三主体;
所述真空破坏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主体和所述第三主体之间的隔离件,所述隔离件包括隔离本体、开设于所述隔离本体上的用于连通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设于所述隔离本体上表面的用于围绕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支撑环;
所述真空破坏器还包括可上下活动的设于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中的且位于所述支撑环正上方的第一活动件、可上下活动的穿设于所述隔离件中的第二活动件,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的连接轴、设于所述连接轴顶部的用于向下罩设所述第二通孔的弹性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破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可上下活动的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活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连接轴底部的用于防止所述连接轴向上脱离所述第一通孔的阻挡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破坏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罩包括与所述连接轴连接的弹性盖体、设于所述弹性盖体上的用于环抵所述隔离本体上表面的密封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健蒋万支海波陈丹丰孙研秋
申请(专利权)人:科堡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