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元件、以发热元件作为热源的加热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600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产生还原反应热的发热元件,提高点火时的安全性,降低成本。该发热元件由发热剂2、点火剂3和收容该两者的包皮体1构成。包皮体1以铁片作为坯材形成为筒状,在本体部4内收容着发热剂2。在本体部4的一端设有尖状的点火部5。点火部5内收容着点火剂3,将点火部5的开口缘弯折并封口。(*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金属氧化物还原反应时放出的热作为热源的发热元件,以及利用该发热元件的加热器具。现有技术中,这种发热元件的发热剂,有铝和氧化铁粉末混合的(铝)热剂。在日本特公昭61-50214号公报中,揭示了把(铝)热剂和加热用点火剂(该加热用点火剂使(铝)热剂开始还原反应)封入在金属盒内的发热元件。点火剂是以铬酸钡为主剂,再添加了无定形硼和增进流动性用的氧化铝粉末构成的。点火剂的点火,是通过引出盒外的导火线进行,在导火线包皮内也充填着与点火剂同样成分的燃烧剂。导火线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火,使盒内的点火剂着火。由该点火剂的燃烧热引起(铝)热剂的还原反应,随着还原反应的进行,放出大量的热。另外,包皮是由内容器和外容器构成的内外两层构造,内容器是铁制的,外容器由热传导度比铁高的铝或黄铜等形成。此外,在日本特开平1-288218、特开平4-721699号公报中,也揭示了利用金属还原热或氧化热的发热元件。根据通过导火线使封入容器内的点火剂点火的上述发热元件,虽然仅用火柴或打火机的热,就能迅速且切实地点火,但是,在导火线和点火剂燃烧完了之前,高温的火焰或火花从导火线端或内容器端喷出。因此,有烧伤和火灾的危险,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在发热元件的制造时,把(铝)热剂加压充填到细长筒状内容器内后,充填点火剂,再装上导火线和栓体,将内容器的端部封住。最后,将内容器嵌插入外容器内,即完成了发热元件。这样,已往的发热元件,制造麻烦,而且要采用双重盒,构成部分多,所以,成本高,因此不适合于一次性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导火剂燃烧完了前,能切实防止火焰或火花喷出包皮体外、不必担心使用者烧伤或火灾的、可放心使用的发热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点火剂和发热剂一起封入包皮体内、通过包皮体的周壁能安全地进行点火剂点火的发热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收容点火剂和发热剂的包皮体的构造及形态简单、加工容易的、可低成本制造适合于一次性使用的发热元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采用上述发热元件的加热器具。本专利技术的发热元件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由发热剂2、点火剂3和包皮体1构成;发热剂2由还原剂构成,该还原剂将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含的氧结合,使其产生还原反应;点火剂3利用其燃烧热引发发热剂2的还原反应;包皮体1用于收容发热剂2和点火剂3。包皮体1由能承受发热剂2的还原反应热的薄金属片形成为筒状,备有收容发热剂2的本体部4、和设在本体部4一端的收容点火剂3的点火部5;点火部5的开口缘如图3所示地呈点状或线状地封闭,点火部形成为朝着前端变细的形状。本体部4和点火部5可以形成为一体。点火部5,如图6所示,是将本体部4前端压扁成扁平、形成为舌片状。另外,包皮体1的点火部5,如图4所示,可将其开口缘接合成线状,形成为尖状。另外,包皮体1的点火部5,如图7所示,可将本体部4的一端部朝一个方向扭转变形,使其小径化,形成为尖锥状。包皮体1,如图9所示,可由半容器体10、盖住半容器体10的开口面的盖体11构成。半容器体10,是将坯材片往一面侧凹陷,形成为一体地备有发热剂2收容部12和点火剂3收容部13的桶形。包皮体1,如图8所示,可将一对的半容器体10、10的开口面彼此接合而构成,这时,一方的半容器体10起到上述盖体11的作用。如图8所示,点火部5,形成为相对于本体部4弯折的形态。如图10或图11所示,点火部5和本体部4可作为分别的部件形成,把充填了发热剂2的本体部4和充填了点火剂3的点火部5接合而构成发热元件。这时的本体部4和点火部5,例如如图10所示,通过螺纹15连接固定。最好是在用锥形的冲压成形品形成的点火剂3的内部,装填固形化的点火剂3。包皮体1可用铁片形成。本专利技术的加热器具,如图13和图14所示,包含夹具20、设在夹具20一端的收容部21、从收容部21突设的刮板状传热部22和装在收容部21内的发热元件H。该发热元件H的构造与上述者相同,其发出的热通过传热部22传到处理对象。本专利技术的作用效果如下。由于用铁片、铝片、不锈钢片等容易加工的薄金属片作为坯材,把包皮体1形成为筒状,所以,可减少包皮体1的形成成本。由于将点火部5的开口缘呈点状或线状地封闭,所以,在点火剂3的燃烧期间,其火焰或火花不喷出到点火部5外。另外,点火剂3在点火部5的周壁达到打火机或火柴的发火点之前被加热而点火。为了更减少到达点火的时间,将点火部5形成为尖状。即,通过加热尖状的前端部分,可以使热集中,点火剂3的点火更加容易。由于包皮体1用薄金属片形成,所以,也容易使点火剂3点火。包皮体1是将薄金属片的端缘彼此卷边接合,或者焊接接合,形成为筒状或袋状。另外,点火部的开口缘,通过压扁、焊接、或扭转变形,封闭点火部侧。本体部4侧的端部也同样地、将周壁收缩封闭。这样,包皮体1通过使其一部分塑性变形或通过焊接而密闭,所以,与已往的壳体相比,构造和形态都简单化。将坯材片往一面侧凹陷,形成为桶状的半容器体10,采用该半容器体10,在其内部收容发热剂2和点火剂3,再用盖体11将半容器体10的开口面覆盖住,形成发热元件H。根据该发热元件H,可任意地形成包皮体1的形状。半容器体10和盖体11,可分别用冲压成形迅速批量生产,所以,与把包皮体1形成为筒形时相比,包皮体1的制作成本显著减少。由于半容器体10的开口面积大,所以,往半容器体10内充填发热剂2和点火剂3的作业简单而迅速,从这一点而言,也能降低发热元件H的制作成本。将一对半容器体10、10的开口面接合而构成发热元件,根据该发热元件,不必另外成形盖体11,所以,可减少金属模具的成本。与只用1个半容器体10形成包皮体1的情形相比,由于包皮体1的断面积大,所以可容易地形成总热量大的发热元件。把点火部5相对于本体部4弯折而形成发热元件时,将本体部4以立起的状态使用,由于点火部5朝斜向或朝横向突出,所以,可使垂直往上的打火机或火柴的火焰容易接触点火部5,因此,点火操作简便。将点火部5与本体部4作为分别的部件形成,把充填了发热剂2的本体部4与充填了点火剂3的点火部5接合而构成发热元件。根据该发热元件,形成点火部5时,可不受本体部4的形状、构造或其制法的影响,所以,可以使点火部5的形状、构造、成形坯材等最适化。例如,由于点火部5比本体部4短,所以,深冲加工容易,且可用低成本形成。另外,也可用陶瓷成形品形成。本体部4和点火部5,可将本体部4和点火部5的端缘彼此卷边接合,但是通过螺纹15将两者4、5连接固定时,能迅速高效率地进行本体部4与点火部5的接合作业,可将固形化的点火剂3强压地与发热剂2密接。点火剂3燃烧时,产生不少点火剂3自身的燃烧气体或其所含不纯物的燃烧气体,这时,包皮体1的密闭度越高,高温的火焰和火花从点火部5的突端或燃烧完部分越容易喷出。但是,如果通过螺纹15将本体部4与点火部5连接,则上述燃烧气体从螺纹峰的间隙放出,可阻止燃烧时点火部5内部压力异常升高,可避免在点火时高温的火焰或火花喷出,提高点火时的安全性。另外,也避免了随着火焰或火花喷出点火部5外部而产生的热损失。将本体部4和点火部5接合而构成的发热元件中,在本体部4和点火部5内,要分别填满发热剂2和点火剂3。但是,如果是把预先固形化的点火剂3装到点火部5内的形态,则在接合作业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发热元件,由发热剂(2)、点火剂(3)和包皮体(1)构成;发热剂(2)由还原剂构成,该还原剂将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含的氧结合,使其产生还原反应;点火剂(3)利用其燃烧热引发发热剂(2)的还原反应;包皮体(1)用于收容发热剂(2 )和点火剂(3);包皮体(1)由能承受发热剂(2)的还原反应热的薄金属片形成为筒状,备有收容发热剂(2)的本体部(4)、和设在本体部(4)一端的收容点火剂(3)的点火部(5);点火部(5)的开口缘呈点状或线状地封闭,点火部形成为朝着 前端变细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田正树国久一洋南浦能至
申请(专利权)人:葛莱科麻铁里亚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