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55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童车车架,其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前端枢接于前脚,后端枢接于后脚;第二连杆前端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三连杆后端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二连杆后端与第三连杆前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并可相对第一连杆一起前后移动,如此设置,当使得后脚上端往后旋转移动时,后脚下端则相对往前旋转移动,从而带动第三连杆往后旋转移动,第二连杆后端被拉动一起往后旋转移动,从而拉动前脚往后旋转移动,直至所述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相对靠近,所述车架处于折叠状态,此时,车架材积很小,便于携带与存放。

A kind of carriage fra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童车车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婴幼儿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童车车架。
技术介绍
童车由于其便利性和舒适性而被广泛地用于有婴幼儿的家庭。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童车便携性及储存性的需求,童车都被设计为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之间转换,从而在需要使用的时候,将童车打开,婴幼儿坐或卧在童车上,当不需要使用时,将童车折叠起来,折叠后的得童车整体材积相对展开状态下的要小,从而便于携带与存放。童车一般包括一车架以及一折叠机构,通过操作折叠机构,即可使得车架在展开状态与折叠之间转换。而对于童车来说,车架本身的结构是折叠后材积大小的关键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后材积小的童车车架,折叠后便于携带与存放。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童车车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童车车架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脚,后端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二连杆前端枢接于前脚,且所述第一连杆前端与第二连杆前端枢接于前脚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三连杆后端枢接于后脚,且所述第一连杆后端与第三连杆后端枢接于后脚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二连杆后端与第三连杆前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并可相对第一连杆一起前后移动。所述童车车架还包括座架以及第四连杆,所述座架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前端或/和前脚上端枢接;所述第四连杆上端枢接于座架后侧,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并可与所述第二连杆后端、第三连杆前端一起相对第一连杆前后移动。所述第一连杆前端绕第一旋转轴线枢接于前脚,第二连杆前端绕第二旋转轴线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位于第二旋转轴线的上侧;所述第一连杆后端绕第三旋转轴线枢接于后脚,第三连杆后端绕第四旋转轴线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三旋转轴线位于第四旋转轴线的下侧。所述童车车架还包括车手以及第五连杆,所述车手下端与所述后脚上端枢接,所述第五连杆后端枢接于所述车手,前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从而所述车手、第五连杆、后脚、第一连杆形成为一四连杆机构;或,所述第五连杆前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前端;或,所述第五连杆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前端、前脚上端一起枢接;或,所述前脚上端与第一连杆前端均枢接于所述第五连杆,且第一连杆前端与第五连杆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上端与第五连杆枢接位置的上侧;或,所述前脚上端与第五连杆前端分别枢接于第一连杆的不同位置上。所述车手下端、第一连杆后端以及第三连杆后端分别枢接于后脚不同的位置上,所述车手下端绕第五旋转轴线枢接于后脚上端,所述第四旋转轴线位于第三旋转轴线与第五旋转轴线之间。所述童车车架还包括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联动件,所述第二连杆后端与所述第三连杆前端均枢接于所述联动件;较佳的,所述第四连杆下端也枢接于所述联动件。所述第二连杆上还固定连接有一阻挡件,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联动件前端与所述阻挡件抵靠。所述童车车架进一步包括一左右横向延伸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连接于所述联动件,所述第二连杆后端以及所述第三连杆前端均枢接于所述联动杆上。所述第一连杆设置有左右两根,每一所述第一连杆上均连接有可相对前后移动的所述联动件,所述联动杆的左右两端分别枢接于左右两第一连杆的联动件上。所述前脚前下部连接有前轮,所述后脚后下部连接有后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车架的这种结构,使得要折叠车架时,只需使得后脚上端往后移动,即可联动其他组件全部旋转移动而相互靠近,从而折叠联动很是顺畅,而且折叠后所述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大致平行,从而折叠后车架上下高度很低,从而材积非常小;2、座架后侧通过第四连杆与联动件枢接,从而车架折叠时,所述座架能随之一起折叠,从而使得整个车架的折叠操作更为简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从底面看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童车车架处于折叠过程中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童车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童车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童车车架处于折叠状态下部分组件的立体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8所示,本专利技术童车车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所述童车车架包括前脚1、后脚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5;所述第一连杆3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脚1,后端枢接于后脚2;所述第二连杆4前端枢接于前脚1,且所述第一连杆3前端与第二连杆4前端枢接于前脚1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三连杆5后端枢接于后脚2,且所述第一连杆3后端与第三连杆5后端枢接于后脚2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二连杆4后端与第三连杆5前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3并可相对第一连杆3一起前后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3前端绕第一旋转轴线30枢接于前脚1,第二连杆4前端绕第二旋转轴线41枢接于前脚1,所述第一旋转轴线30位于第二旋转轴线41的上侧,即是说,所述前脚1与第一连杆3前端的枢接位置位于前脚1与第二连杆4前端枢接位置的上侧;所述第一连杆3后端绕第三旋转轴线31枢接于后脚2,第三连杆5后端绕第四旋转轴线51枢接于后脚2,所述第三旋转轴线31位于第四旋转轴线51的下侧,即是说,后脚2与第一连杆3后端的枢接位置位于后脚2与第三连杆5后端枢接位置的下侧。所述童车车架还包括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3的联动件6,所述第二连杆4后端与所述第三连杆5前端均枢接于所述联动件6。如此,所述第三连杆5前端往后移动时,会拉动所述联动件6沿着第一连杆3往后移动,从而第一连杆3后端被拉动一起往后旋转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6可相对前后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3上。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联动件6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可相对前后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杆4上还固定连接有一阻挡件7,在所述童车车架处于展开状态下时,所述联动件6前端与所述阻挡件7抵靠,从而使得联动件6不能再往前移动,从而保证车架展开状态下时的稳固性。所述前脚1前下部连接有前轮20,所述后脚2后下部连接有后轮21。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杆3前端枢接于前脚1上端。在折叠所述车架时,使得所述后脚2上端往后旋转移动(绕所述第三旋转轴线31旋转,如图5所示),后脚2下侧则相对往前旋转移动,而后脚2上端往后旋转移动的时候,其会带动第三连杆5往后旋转移动,而第三连杆5往后旋转移动时则会拉动联动件6沿着第一连杆3往后移动,从而后端与联动件6枢接的第二连杆4也被拉动往后旋转移动,第二连杆4往后旋转移动时则会拉动前脚1下侧往后旋转移动(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线30旋转),即只要后脚2上端往后旋转移动,车架其他组件会随之联动,所以车架联动很是顺畅,直至所述前脚1、后脚2、第一连杆3、第二连杆4、第三连杆5相对靠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童车车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车架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脚,后端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二连杆前端枢接于前脚,且所述第一连杆前端与第二连杆前端枢接于前脚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三连杆后端枢接于后脚,且所述第一连杆后端与第三连杆后端枢接于后脚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二连杆后端与第三连杆前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并可相对第一连杆一起前后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童车车架,其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转换,其特征在于:所述童车车架包括前脚、后脚、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脚,后端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二连杆前端枢接于前脚,且所述第一连杆前端与第二连杆前端枢接于前脚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三连杆后端枢接于后脚,且所述第一连杆后端与第三连杆后端枢接于后脚的不同位置上;所述第二连杆后端与第三连杆前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并可相对第一连杆一起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架以及第四连杆,所述座架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前端或/和前脚上端枢接;所述第四连杆上端枢接于座架后侧,下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并可与所述第二连杆后端、第三连杆前端一起相对第一连杆前后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述的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前端绕第一旋转轴线枢接于前脚,第二连杆前端绕第二旋转轴线枢接于前脚,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位于第二旋转轴线的上侧;所述第一连杆后端绕第三旋转轴线枢接于后脚,第三连杆后端绕第四旋转轴线枢接于后脚,所述第三旋转轴线位于第四旋转轴线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童车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手以及第五连杆,所述车手下端与所述后脚上端枢接,所述第五连杆后端枢接于所述车手,前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从而所述车手、第五连杆、后脚、第一连杆形成为一四连杆机构;或,所述第五连杆前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前端、前脚上端一起枢接;或,所述前脚上端与第一连杆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彪刘祎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韵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