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踝关节保护用护踝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545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动防护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踝关节保护用护踝套,包括:护套主体,上、下两侧形成有通口,且在内侧面上固定有魔术贴毛面;轻薄弹力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护套主体的内侧,其中部形成有透气网孔圈;加压部,包括呈燕尾状的连接面和强化带,所述强化带沿所述连接面的下凹部分布,由多条弹力丝编织形成,所述连接面的一端所述轻薄弹力带另一端相接,所述下凹部处设有凸出的包面,所述包面上设有所述强化带;连接面的外端部分别固定有所述魔术贴毛面匹配的勾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外侧脚踝易损伤的特点提供一种穿着舒适度高、加压防护性更好的护踝套。

A new ankle protective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踝关节保护用护踝套
本技术涉及运动防护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踝关节保护用护踝套。
技术介绍
踝关节的损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跑、跳或改变方向的项目踝关节的损伤较常见。护踝是通过对踝关节的压力起到保护作用,是一种轻便的足踝保护性矫正器,适用于预防足踝扭伤、足踝韧带受伤、足踝不稳定等,可起到防止因足踝内翻所引发的扭伤,减轻踝关节受伤部位压力,加固踝关节和促进损伤组织的软组织痊愈的作用。由于外踝比内踝要长一些,于是支撑住了踝关节外侧,同时,内踝部分有一组坚强的韧带,称为“胫侧副韧带”,因此这时比较薄弱的腓侧副韧带(外侧脚踝)发生撕裂损伤。现有技术的运动保护脚踝常分为两种:一、类似于长袜状的一体式护踝,利用材质本身的压力对脚踝部进行加压,其轻薄度一般,加压性较差。二、采用较为厚的弹性材料作为主体并配合一条交叉使用的弹性带进行稳定和加压,其具有较好的加压防护性,但是穿着舒适度较差,特别脚底处较厚,在穿鞋时有较强烈“硌脚”的感觉。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踝关节保护用护踝套,针对外侧脚踝易损伤的特点提供一种穿着舒适度高、加压防护性更好的护踝套。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踝关节保护用护踝套,包括:护套主体,上、下两侧形成有通口,且在内侧面上固定有魔术贴毛面;轻薄弹力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护套主体的内侧,其中部形成有透气网孔圈;加压部,包括呈燕尾状的连接面和强化带,所述强化带沿所述连接面的下凹部分布,由多条弹力丝编织形成,所述连接面的一端所述轻薄弹力带另一端相接,所述下凹部处设有凸出的包面,所述包面上设有所述强化带;连接面的外端部分别固定有所述魔术贴毛面匹配的勾面。更进一步地,所述护套主体采用尼龙搭配乳胶丝一体成型制作,且其实编织形成多个细密网孔。更进一步地,所述护套主体的后侧形成有上凸的弧面部,且其沿边采用卡莱布隐形缝线工艺包边。更进一步地,所述轻薄弹力带为超细尼龙材质而成。更进一步地,所述强化带的弹力丝采用直径为1~1.5mm的乳胶弹力丝。更进一步地,所述魔术贴为呈V型的柔性魔术贴。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以一体式的护套主体作为两侧踝部及小腿部分的第一加压防护体,并通过轻薄弹力带作为在脚底贴合的过渡部分,在通过燕尾状的连接面和强化带组成的挤压部连接在外侧,穿戴时对较弱的外侧脚踝实现双重加压防护;较现有技术在保证护踝套整体轻薄、透气的状态,大大地提高了护踝套的防护性,同时贴合与脚底的轻薄弹力带设计,在穿鞋时使得穿着的舒适度更高,几乎感觉不到“硌脚”的感觉。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护踝套前侧透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护踝套平展示意图;(沿剪裁线标记剪开)图3为本技术的护踝套在脚上穿戴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护套主体;2-毛面;3-轻薄弹力带;4-加压部;11-内侧面;12-弧面部;31-透气网孔圈;41-连接面;42-强化带;43-下凹部;44-包面;45-勾面;421-乳胶弹力丝。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踝关节保护用护踝套,参照图1-2:包括:护套主体1,上、下两侧形成有通口,其中,护套主体1采用尼龙搭配乳胶丝一体成型制作,且其实编织形成多个细密网孔,尼龙搭配乳胶丝为常见的运动弹性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透气性。本实施例中在护套主体1的后侧形成有上凸的弧面部,弧面部的设计在穿戴时,使得脚后跟向上卷折无干涉,提高舒适度。护套主体1的沿边采用卡莱布隐形缝线工艺包边,防止走线和脱线。轻薄弹力带,其一端固定在护套主体1的内侧面的底部,其中部形成有透气网孔圈,轻薄弹力带为超细尼龙材质而成,配合编织工艺制作的透气网孔圈使得交底也具有良好的透气性。通过超细尼龙材质的使用,使得与脚底贴合的轻薄弹力带仅有0.14±0.02mm的厚度,在穿鞋时使得穿着的舒适度十分的高,几乎感觉不到热河的“硌脚”的感觉。加压部连接在轻薄弹力带的外端,用于包括在外侧脚踝处,对外侧脚踝形成双重加压防护;其主要包括呈燕尾状的连接面和强化带,连接面的材质与护套本体的材质一致;强化带沿连接面的下凹部分布,由多条弹力丝在连接面上编织形成,强化带的弹力丝采用直径为1~1.5mm的乳胶弹力丝。通过强化带的弹性压迫对外侧脚踝进行深度加压防护;下凹部处设有凸出的包面,包面上设有强化带,包面的设计用于包裹并适应于凸出的外踝骨,减少在此处平面设计时,强化带对外踝骨过大的压迫,影响穿着的舒适性。其中加压部的连接,先通过护套主体1的在内侧面上固定有魔术贴毛面,魔术贴为呈V型的柔性魔术贴,在连接面的外端拉伸后到达的地方设计,高效使用毛面;并在连接面的外端部分别固定有魔术贴毛面匹配的勾面。使用时通过拉伸连接面燕尾状的两端分别经脚面和脚后跟与魔术贴毛面粘接。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轻薄弹力带及连接面的边沿处均利用自身材料进行包边处理;轻薄弹力带的两端与护套主体1、加压部的连接采用2mm缝接工艺,过渡处较为舒适。具体穿戴时,参照图3:首先通过将护套主体1穿过脚部,穿戴在脚面的上侧,上端在小腿处,下端遮盖在两侧踝骨处;而后从脚底拉出加压部,使得轻薄弹力带与脚底贴合,再将连接面燕尾状的两端分别经脚面和脚后跟与魔术贴毛面粘接即可,穿着方便。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踝关节保护用护踝套,其特征在于,包括:/n护套主体,上、下两侧形成有通口,且在内侧面上固定有魔术贴毛面;/n轻薄弹力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护套主体的内侧,其中部形成有透气网孔圈;/n加压部,包括呈燕尾状的连接面和强化带,所述强化带沿所述连接面的下凹部分布,由多条弹力丝编织形成,所述连接面的一端所述轻薄弹力带另一端相接,/n所述下凹部处设有凸出的包面,所述包面上设有所述强化带;连接面的外端部分别固定有所述魔术贴毛面匹配的勾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踝关节保护用护踝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护套主体,上、下两侧形成有通口,且在内侧面上固定有魔术贴毛面;
轻薄弹力带,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护套主体的内侧,其中部形成有透气网孔圈;
加压部,包括呈燕尾状的连接面和强化带,所述强化带沿所述连接面的下凹部分布,由多条弹力丝编织形成,所述连接面的一端所述轻薄弹力带另一端相接,
所述下凹部处设有凸出的包面,所述包面上设有所述强化带;连接面的外端部分别固定有所述魔术贴毛面匹配的勾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踝关节保护用护踝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主体采用尼龙搭配乳胶丝一体成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瑾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奥力克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