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品文专利>正文

一种负重式护腰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305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重式护腰带,其包括上护带、中护带及下护带,上护带围接于人体腰部部位,上护带位于人体后腰脊椎及其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后腰脊椎相贴合,第二支撑件为弹性件,其贴紧于后腰脊椎两侧,上护带的两端可根据腰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中护带围接于人体臀部部位,下护带围接于人体大腿部位,下护带可根据大腿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易移位歪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上护带在位于人体后腰脊椎的位置设有与其相贴合的第一支撑件、在人体后腰脊椎两侧的位置设有弹性的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与腰背部具有很好的贴合度,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A kind of weight-bearing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重式护腰带
本技术涉及医用或运动护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重式护腰带。
技术介绍
腰部是人体最重要的连接部位,人体的很多活动都需要腰部来支撑,腰部是人体众多动作的发力基点,故腰部所受重力较大,而护腰带在人体动作过程中对腰部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来托住弯折过大的腰部,减轻肌肉所受的力,保护腰部不会扭伤或酸痛。所以护腰带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和运动领域,如在医疗领域,对腰椎间盘突出、腰肌损伤等腰部疾病的预防和进行保护、固位、修复等辅助治疗,消除或缓解因工作疲劳引起的腰、腹、背部的不适,修复女性产后腰椎变形,等等;而在运动领域,运动中腰部肌肉因高强度承重而疲劳甚至损伤,护腰带可以保护腰部不受伤害。现有的护腰带大多是由后背部围接到正面后将腰带的两端固接在一起,这种穿戴方式不仅使得护腰带与腰背部的贴合度不够,支撑效果不理想,而且护腰带在穿戴时容易移位歪斜,需要不停地拉扯护腰带使其摆正位置,非常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目前的护腰带通气透汗性较差,护腰带穿戴过紧时影响穿戴的舒适性,而穿戴过松又容易滑落。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重式护腰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由上至下设置的上护带、中护带及下护带,所述上护带围接于人体腰部部位,所述上护带位于人体后腰脊椎及其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后腰脊椎相贴合,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弹性件,其贴紧于后腰脊椎两侧,所述上护带的两端可根据腰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所述中护带围接于人体臀部部位,所述下护带围接于人体大腿部位,所述下护带可根据大腿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重式护腰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由上至下设置的上护带、中护带及下护带,所述上护带围接于人体腰部部位,所述上护带位于人体后腰脊椎及其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后腰脊椎相贴合,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弹性件,其贴紧于后腰脊椎两侧,所述上护带的两端可根据腰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所述中护带围接于人体臀部部位,所述下护带围接于人体大腿部位,所述下护带可根据大腿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重式护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带、中护带及下护带均包括一体结构的内外两层面料,外层采用无纺布,内层采用透气面料,内层面料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嵌设于所述上护带的外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品文苏思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品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