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重式护腰带,其包括上护带、中护带及下护带,上护带围接于人体腰部部位,上护带位于人体后腰脊椎及其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与后腰脊椎相贴合,第二支撑件为弹性件,其贴紧于后腰脊椎两侧,上护带的两端可根据腰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中护带围接于人体臀部部位,下护带围接于人体大腿部位,下护带可根据大腿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易移位歪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上护带在位于人体后腰脊椎的位置设有与其相贴合的第一支撑件、在人体后腰脊椎两侧的位置设有弹性的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与腰背部具有很好的贴合度,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
A kind of weight-bearing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重式护腰带
本技术涉及医用或运动护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重式护腰带。
技术介绍
腰部是人体最重要的连接部位,人体的很多活动都需要腰部来支撑,腰部是人体众多动作的发力基点,故腰部所受重力较大,而护腰带在人体动作过程中对腰部提供一定的支撑力来托住弯折过大的腰部,减轻肌肉所受的力,保护腰部不会扭伤或酸痛。所以护腰带广泛地应用于医疗领域和运动领域,如在医疗领域,对腰椎间盘突出、腰肌损伤等腰部疾病的预防和进行保护、固位、修复等辅助治疗,消除或缓解因工作疲劳引起的腰、腹、背部的不适,修复女性产后腰椎变形,等等;而在运动领域,运动中腰部肌肉因高强度承重而疲劳甚至损伤,护腰带可以保护腰部不受伤害。现有的护腰带大多是由后背部围接到正面后将腰带的两端固接在一起,这种穿戴方式不仅使得护腰带与腰背部的贴合度不够,支撑效果不理想,而且护腰带在穿戴时容易移位歪斜,需要不停地拉扯护腰带使其摆正位置,非常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目前的护腰带通气透汗性较差,护腰带穿戴过紧时影响穿戴的舒适性,而穿戴过松又容易滑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效果好、不易移位的负重式护腰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负重式护腰带,包括依次由上至下设置的上护带、中护带及下护带,所述上护带围接于人体腰部部位,所述上护带位于人体后腰脊椎及其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后腰脊椎相贴合,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弹性件,其贴紧于后腰脊椎两侧,所述上护带的两端可根据腰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所述中护带围接于人体臀部部位,所述下护带围接于人体大腿部位,所述下护带可根据大腿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上护带、中护带及下护带均包括一体结构的内外两层面料,外层采用无纺布,内层采用透气面料,内层面料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嵌设于所述上护带的外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可采用钢板或者铝板或者硬质塑料板中的一种,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中部形成有拱起的弧度结构,所述弧度结构与人体后腰脊椎的弧度相适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件设置于第一支撑件的两侧,其数量至少为四个,所述第二支撑件为记忆弹簧。进一步地,所述下护带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下护带分别围接于人体的左大腿和右大腿。进一步地,所述上护带和下护带的两端通过魔术贴或者卡扣固接在一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的上护带围接于人体腰部部位、中护带围接于人体臀部部位,下护带围接于人体大腿部位,这样护腰带在穿戴时不易移位歪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上护带在位于人体后腰脊椎的位置设有与其相贴合的第一支撑件、在人体后腰脊椎两侧的位置设有弹性的第二支撑件,穿戴护腰带时,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与腰背部具有很好的贴合度,达到更好的支撑效果,同时,中护带能够很好地对臀部的骨盆进行稳定。2、本技术的上护带两端可根据腰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下护带可根据大腿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实现根据需要调整护腰带的松紧度,保证穿戴的舒适性,运动时又不容易滑落。3、本技术由内外两层面料缝制而成,外层采用无纺布,内层采用透气面料,内层面料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护腰带通气透汗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附图标记说明:100.上护带,110.第一支撑件,120.第二支撑件;200.中护带;300.下护带;410.外层,420.内层,430.透气孔;500.魔术贴或卡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技术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配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负重式护腰带,包括依次由上至下设置的上护带100、中护带200及下护带300,上护带100围接于人体腰部部位,中护带200围接于人体臀部部位,下护带300围接于人体大腿部位。上护带100、中护带200及下护带300均包括一体结构的内外两层面料,外层410采用无纺布,内层420采用透气面料,内层面料上设有若干透气孔430。在本实施例中,下护带3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护带300分别围接于人体的左大腿和右大腿,两个下护带300可以进一步确保护腰带不易滑落。上护带100位于人体后腰脊椎及其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110和第二支撑件120,第一支撑件110与后腰脊椎相贴合,第二支撑件120为弹性件,其贴紧于后腰脊椎两侧,第一支撑件110和第二支撑件120嵌设于上护带100的外层420。第一支撑件110可采用钢板或者铝板或者硬质塑料板中的一种,第一支撑件110的中部形成有拱起的弧度结构,弧度结构与人体后腰脊椎的弧度相适应。第二支撑件120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10的两侧,其数量至少为四个,第二支撑件120为记忆弹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10和第二支撑件120均具有柔韧兼备的特性,这样才既可以在腰部弯折时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又可以在恢复直立身姿时,不会有被扎疼的感觉。穿戴护腰带时,第一支撑件110与人体后腰脊椎的位置相贴合,很好地起到支撑腰脊椎的作用,而在人体后腰脊椎两侧位置相贴合的第二支撑件120可以进一步加强护腰带对后腰脊椎的支撑作用,这样更好地对腰椎间盘突出、腰肌损伤、产后腰椎变形等进行预防和辅助治疗,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腰部在运动时不受伤害。上护带100的两端可根据腰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下护带300可根据大腿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实现根据需要调整护腰带的松紧度,保证穿戴的舒适性,运动时又不容易滑落。在本实施例中,上护带100和下护带300的两端通过魔术贴或卡扣500固接在一起。上护带100和下护带300调整松紧适宜后,围接于人体臀部部位的中护带200可以很好地对骨盆进行稳定,有助于预防骨盆的畸形和对骨盆进行辅助治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负重式护腰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由上至下设置的上护带、中护带及下护带,所述上护带围接于人体腰部部位,所述上护带位于人体后腰脊椎及其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后腰脊椎相贴合,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弹性件,其贴紧于后腰脊椎两侧,所述上护带的两端可根据腰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所述中护带围接于人体臀部部位,所述下护带围接于人体大腿部位,所述下护带可根据大腿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重式护腰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由上至下设置的上护带、中护带及下护带,所述上护带围接于人体腰部部位,所述上护带位于人体后腰脊椎及其两侧的位置分别设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后腰脊椎相贴合,所述第二支撑件为弹性件,其贴紧于后腰脊椎两侧,所述上护带的两端可根据腰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所述中护带围接于人体臀部部位,所述下护带围接于人体大腿部位,所述下护带可根据大腿围的大小可拆卸地固接在一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重式护腰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带、中护带及下护带均包括一体结构的内外两层面料,外层采用无纺布,内层采用透气面料,内层面料上设有若干透气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嵌设于所述上护带的外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品文,苏思浩,
申请(专利权)人:苏品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