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抽油机悬绳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悬绳器及光杆固定结构,简易悬绳器,包括固定压板、楔形卡牙和光杆挡板,固定压板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弧槽和两个钢丝绳过孔,钢丝绳过孔为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楔形过孔,且每个所述的钢丝绳过孔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楔形卡牙,光杆挡板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半圆弧槽配合的第二半圆弧槽;光杆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压板和光杆挡板,固定压板的侧面设置有光杆挡板槽,该光杆挡板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半圆弧槽,取消了悬绳器原下压板、顶丝、支持座等结构,可以调节钢丝绳的长短,解决了悬绳器距井口近的问题,满足了测试仪器夹持在光杆上测示功图的需要,能够减少更换时间,劳动强度。
A simple structure of rope hanger and polished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悬绳器及光杆固定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抽油机悬绳器
,尤其涉及一种简易悬绳器及光杆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抽油机是带动井下深井泵工作的地面机械传动装置,而悬绳器钢丝绳是光杆与驴头的柔性连接件,它起传递动力的作用,同时还可供测示功图用;悬绳器是连接光杆与钢丝绳的工具,由上下两块压板组成,光杆穿过下压板由负荷卡子固定在上压板上,两股钢丝绳穿过上压板,由绳卡子固定在下压板上;悬绳器在抽油机工作时,承担整个工作载荷,在生产工作过程中使光杆处于井口中心位置,使抽油杆运动始终与驴头弧面保持相切;随着技术的发展,测试仪器的改进,目前测示功图不用顶悬绳器的顶丝夹持测试仪器,直接夹在光杆上进行测试,而悬绳器钢丝绳固定,普遍采用灌铅的长短是固定的不可调的,过长悬绳器会碰井口,过短驴头啃悬绳器,现有的悬绳器距井口不足10公分,无法把测试仪器夹在光杆上,影响测试,存在磕碰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简易悬绳器及光杆固定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简易悬绳器,包括固定压板、楔形卡牙和光杆挡板,所述固定压板为长条形板,该长条形板的中间沿宽度方向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一半圆弧槽,该长条形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半圆弧槽对称分别设置有一个钢丝绳过孔,所述钢丝绳过孔为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楔形过孔,且每个所述的钢丝绳过孔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楔形卡牙,若干个所述的楔形卡牙呈环形阵列布置,所述楔形卡牙的外侧为与所述钢丝绳过孔接触的滑动面,楔形卡牙的内侧为与钢丝绳接触的卡紧牙,所述光杆挡板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半圆弧槽配合的第二半圆弧槽,且光杆挡板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压板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丝堵,所述丝堵设置在钢丝绳过孔的下端。进一步地,所述光杆挡板为一块条形板中间位置向一侧凹陷,该凹陷处的内侧形成第二半圆弧槽,该凹陷处的两侧条形板形成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固定压板连接的螺栓孔。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压板的侧面设置有光杆挡板槽,所述的第一半圆弧槽设置在该光杆挡板槽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半圆弧槽的圆心与两个所述钢丝绳过孔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的钢丝绳过孔内均设置有三或四干个楔形卡牙。一种光杆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压板和光杆挡板,所述固定压板的侧面设置有光杆挡板槽,该光杆挡板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半圆弧槽,且所述第一半圆弧槽的圆心与光杆挡板槽两侧的钢丝绳过孔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光杆挡板为一块条形板中间位置向一侧凹陷,该凹陷处的内侧形成第二半圆弧槽,该凹陷处的两侧条形板形成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固定压板连接的螺栓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简易悬绳器,包括固定压板,固定压板上设置有第一半圆弧槽,第一半圆弧槽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钢丝绳过孔,通过第一半圆弧槽与光杆连接,通过钢丝绳过孔与钢丝绳连接,与现有悬绳器采用上、下压板的结构相比,取消了悬绳器原下压板、顶丝、支持座等结构,可以调节钢丝绳的长短,解决了悬绳器距井口近的问题,满足了测试仪器夹持在光杆上测示功图的需要。2、本专利技术的简易悬绳器的钢丝绳过孔为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楔形过孔,且每个所述的钢丝绳过孔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楔形卡牙,若干个所述的楔形卡牙呈环形阵列布置,相对于现有的钢丝绳连接结构,在更换悬绳器钢丝绳操作时,能够减少操作时间,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了员工安全操作系数,减少事故的发生。3、本专利技术的光杆固定结构,包括固定压板和光杆挡板,固定压板的侧面设置有光杆挡板槽,该光杆挡板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半圆弧槽,所述光杆挡板为一块条形板中间位置向一侧凹陷,该凹陷处的内侧形成第二半圆弧槽,结构简单,能够减小成本,连接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简易悬绳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的固定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的钢丝绳过孔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四个楔形卡牙拼接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的A-A截面示意图;图7为光杆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压板;2楔形卡牙;3光杆挡板;4丝堵;5光杆;6钢丝绳;1-1第一半圆弧槽;1-2钢丝绳过孔;1-3光杆挡板槽;3-1第二半圆弧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简易悬绳器,包括固定压板1、楔形卡牙2和光杆挡板3;与现有悬绳器采用上、下两个压板的结构不同,由于采用一个固定压板1,悬绳器整体高度减小,为夹持在光杆5上的测试仪器留有空间;结合图3所示,所述固定压板1为长条形板,该长条形板的中间沿宽度方向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一半圆弧槽1-1,该长条形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半圆弧槽1-1对称分别设置有一个钢丝绳过孔1-2,所述光杆挡板3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半圆弧槽1-1配合的第二半圆弧槽3-1,且光杆挡板3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压板1连接;钢丝绳6通过钢丝绳过孔1-2与固定卡板1连接,第一半圆弧槽1-1和第二半圆弧槽3-1将光杆5夹持,实现光杆5与固定压板1的连接;结合图4-图6所示,所述钢丝绳过孔1-2为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楔形过孔,且每个所述的钢丝绳过孔1-2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楔形卡牙2,若干个所述的楔形卡牙2呈环形阵列布置,所述楔形卡牙2的外侧为与所述钢丝绳过孔1-2接触的滑动面,楔形卡牙2的内侧为与钢丝绳接触的卡紧牙;钢丝绳6穿过钢丝绳过孔1-2,由于钢丝绳过孔1-2是上部小,下部大的楔形槽,从楔形槽下方打入三瓣楔形卡牙2,将丝堵4拧紧在钢丝绳过孔1-2的下端,由于钢丝绳过孔1-2内也是楔形的,使楔形卡牙2座于钢丝绳过孔1-2上,将钢丝绳6卡紧,在生产运行过程中随着抽油机井下负荷的增加,达到把钢丝绳6越卡越紧目的;具体地,结合图3所示,所述光杆挡板3为一块条形板中间位置向一侧凹陷,该凹陷处的内侧形成第二半圆弧槽3-1,该凹陷处的两侧条形板形成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固定压板1连接的螺栓孔,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制作成本低;具体地,结合图7所示,所述固定压板1的侧面设置有光杆挡板槽1-3,所述的第一半圆弧槽1-1设置在该光杆挡板槽1-3的底部,且所述第一半圆弧槽1-1的圆心与两个所述钢丝绳过孔1-2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使光杆5和两根钢丝绳6的圆心处于一条直线上,结构更稳定。具体地,每个所述的钢丝绳过孔1-2内均设置有三或四干个楔形卡牙2。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光杆固定结构,结合图7所示,包括固定压板1和光杆挡板3,所述固定压板1的侧面设置有光杆挡板槽1-3,该光杆挡板槽1-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半圆弧槽1-1,且所述第一半圆弧槽1-1的圆心与光杆挡板槽1-3两侧的钢丝绳过孔1-2的圆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所述光杆挡板3为一块条形板中间位置向一侧凹陷,该凹陷处的内侧形成第二半圆弧槽3-1,该凹陷处的两侧条形板形成两个连接部,两个连接部上分别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悬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压板(1)、楔形卡牙(2)和光杆挡板(3),所述固定压板(1)为长条形板,该长条形板的中间沿宽度方向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一半圆弧槽(1-1),该长条形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半圆弧槽(1-1)对称分别设置有一个钢丝绳过孔(1-2),所述钢丝绳过孔(1-2)为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楔形过孔,且每个所述的钢丝绳过孔(1-2)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楔形卡牙(2),若干个所述的楔形卡牙(2)呈环形阵列布置,所述楔形卡牙(2)的外侧为与所述钢丝绳过孔(1-2)接触的滑动面,楔形卡牙(2)的内侧为与钢丝绳接触的卡紧牙,所述光杆挡板(3)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半圆弧槽(1-1)配合的第二半圆弧槽(3-1),且光杆挡板(3)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压板(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悬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压板(1)、楔形卡牙(2)和光杆挡板(3),所述固定压板(1)为长条形板,该长条形板的中间沿宽度方向设置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第一半圆弧槽(1-1),该长条形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半圆弧槽(1-1)对称分别设置有一个钢丝绳过孔(1-2),所述钢丝绳过孔(1-2)为上端直径小于下端直径的楔形过孔,且每个所述的钢丝绳过孔(1-2)内均设置有若干个楔形卡牙(2),若干个所述的楔形卡牙(2)呈环形阵列布置,所述楔形卡牙(2)的外侧为与所述钢丝绳过孔(1-2)接触的滑动面,楔形卡牙(2)的内侧为与钢丝绳接触的卡紧牙,所述光杆挡板(3)的侧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半圆弧槽(1-1)配合的第二半圆弧槽(3-1),且光杆挡板(3)通过螺栓与所述固定压板(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悬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丝堵(4),所述丝堵(4)设置在钢丝绳过孔(1-2)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简易悬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杆挡板(3)为一块条形板中间位置向一侧凹陷,该凹陷处的内侧形成第二半圆弧槽(3-1),该凹陷处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春,张英杰,王威,曾东南,邹铭,于淑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宝春,张英杰,王威,曾东南,邹铭,于淑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