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缓冲分流的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11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缓冲分流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框、上模芯、下模框、下模芯,下模芯和上模芯形成压铸模腔,上模框上设有与上模芯连通的送料口,上模芯上设有进料口,上模框上位于送料口处设有模料调节机构,上模芯进料口上设置有缓冲分流装置,所述缓冲分流装置包括固定在上模芯送料口上的缓冲分流盘,所述缓冲分流盘包括固定盘和活动安装在分流盘上的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圆周与齿条啮合,分流盘边缘设有霍尔电机,霍尔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所述转动盘上的齿条啮合,通过霍尔电机带动转动盘转动。通过缓冲分流盘对来料进行分流缓冲,避免金属液与压铸件型腔发生正面冲击而产生涡流,从而减少铸件气泡,保证压铸产品的质量。

A kind of die casting die with buffer and difflu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缓冲分流的压铸模具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压铸模具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分流的压铸模具。
技术介绍
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现在都是将金属液直接灌入到模具的模腔内进行压铸,金属液与压铸件型腔发生正面冲击,产生涡流将空气包围,致使压铸件内部产生气泡,所以对进入到模芯内金属液的分流分压至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压铸模具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缓冲分流的压铸模具。一种可缓冲分流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框、上模芯、下模框、下模芯、模料调节机构、缓冲分流装置。上模芯、下模芯分别与对应的上模框、下模框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和上模芯形成压铸模腔,上模框上设有与上模芯连通的送料口,上模框上设有进料口,所述下模框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气缸,上模框的一侧连接有带动其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缓冲分流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框(1)、上模芯(2)、下模框(3)、下模芯(4)、模料调节机构、缓冲分流装置。上模芯(2)、下模芯(4)分别与对应的上模框(1)、下模框(3)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4)和上模芯(2)形成压铸模腔,上模框(1)上设有与上模芯(2)连通的送料口(6),上模芯(2)上设有进料口(5),所述下模框(3)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气缸(7),上模框(1)的一侧连接有带动其左右移动的第二气缸(8),上模框(1)的上侧连接有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9);/n所述上模框(1)上位于所述送料口(6)处设有模料调节机构,该模料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送料口(6)末端处的两个相互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缓冲分流的压铸模具,包括上模框(1)、上模芯(2)、下模框(3)、下模芯(4)、模料调节机构、缓冲分流装置。上模芯(2)、下模芯(4)分别与对应的上模框(1)、下模框(3)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4)和上模芯(2)形成压铸模腔,上模框(1)上设有与上模芯(2)连通的送料口(6),上模芯(2)上设有进料口(5),所述下模框(3)的下侧连接有第一气缸(7),上模框(1)的一侧连接有带动其左右移动的第二气缸(8),上模框(1)的上侧连接有带动其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9);
所述上模框(1)上位于所述送料口(6)处设有模料调节机构,该模料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送料口(6)末端处的两个相互对置的收合板(10),两个收合板(10)上相互远离的一端设有直动齿条(11),所述上模框(1)的腔体内固定有两个直动霍尔电机(12),两个直动霍尔电机(12)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所述收合板(10)上的直动齿条(11)啮合,通过直动霍尔电机(12)带动两个收合板(10)相对平移控制送料口(6)口径的大小;
所述上模芯进料口(5)处设有缓冲分流装置,所述缓冲分流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上模芯进料口(5)上的缓冲分流盘(20),所述缓冲分流盘(20)包括固定在格栅(19)上的固定盘(18),以及活动安装在分流盘上的转动盘(23),所述转动盘(23)圆周与转动齿条(22)啮合,分流盘一侧设有转动霍尔电机(21),所述转动霍尔电机(21)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所述转动盘(23)上的转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春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世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