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型智能窗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075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智能窗帘,涉及智能窗帘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壳体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壳体内部以隔板为分割分别设置有拉帘防护腔和卷帘节能腔;卷帘节能腔内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绕卷辊;绕卷辊周侧面卷收有太阳能窗帘;拉帘防护腔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周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拉帘防护腔和卷帘节能腔,拉帘防护腔进行日常的智能防风遮阳功能,卷帘节能腔则通过卷帘智能在遮阳功能开启时或PLC控制器智能控制下放卷太阳能窗帘,一方面提高遮光效果,另一方面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且通过光电转换,进一步到达节能目的。

Energy saving intelligent curt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能型智能窗帘
本技术属于智能窗帘
,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型智能窗帘。
技术介绍
窗帘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布帘按材质分有棉纱布、涤纶布、涤棉混纺、棉麻混纺、无纺布等,不同的材质、纹理、颜色、图案等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布帘,配合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窗帘;窗帘的控制方式分为手动和电动;随着窗帘的发展,它已成为居室不可缺少的、功能性和装饰性完美结合的室内装饰品。现有技术中,人们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经常不愿意起身拉窗帘,手动的窗帘需要来回拉扯,不但操作麻烦,还容易在拉扯中损坏窗帘的面料;普通的电动窗帘能够通过遥控装置控制开启关闭,但是在熟睡中的人如果需要及时享受清晨的阳光就只能够在晚上就保持窗帘的开启,否则在早晨无法及时开启窗帘,同样在家中没有人的时候,窗帘只能一直保持开启或关闭的状态,这样不易于在采光和保证隐私之中取得平衡;同时现有的电动窗帘在使用时浪费了窗帘表面强烈的太阳光能,不节能不环保,降低了智能电子窗帘的能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智能窗帘,通过拉帘防护腔、卷帘节能腔和太阳能窗帘的设计,解决了现有的窗帘不节能不环保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节能型智能窗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壳体内部以隔板为分割分别设置有拉帘防护腔和卷帘节能腔;所述卷帘节能腔内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绕卷辊;所述绕卷辊周侧面卷收有太阳能窗帘;所述拉帘防护腔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周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导向杆周侧面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所述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朝向固定板的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风杆;两所述防风杆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电磁铁相配合的永磁体;所述固定板一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光照强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一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控制器和蓄电池;所述控制器位于蓄电池上方;所述壳体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无线传输模块。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电机;所述壳体相邻第一传动电机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电机;所述第一传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绕卷辊固定连接;所述拉帘防护腔内壁转动连接有环形传动机构;所述第二传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与环形传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环形传动机构一表面分别与第一驱动板和第二驱动板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周侧面分别滑动连接有两组挂钩;两组所述挂钩一端均卡接有窗帘;所述第一驱动板与第二驱动板一端及两所述防风杆一表面均与窗帘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窗帘底部固定连接有防风配重板。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置有拉帘防护腔和卷帘节能腔,拉帘防护腔进行日常的智能防风遮阳功能,卷帘节能腔则通过卷帘智能在遮阳功能开启时或PLC控制器智能控制下放卷太阳能窗帘,一方面提高遮光效果,另一方面提高对光能的利用率,且通过光电转换,进一步到达节能目的。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风杆、电磁铁和永磁体,能够进一步降低大风天气下,窗帘的肆意飞起,从而在窗帘关闭时起到一定的限位和防护效果。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一种节能型智能窗帘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隔板,3-拉帘防护腔,4-卷帘节能腔,5-绕卷辊,6-太阳能窗帘,7-导向杆,8-固定板,9-电磁铁,10-第一驱动板,11-第二驱动板,12-防风杆,13-永磁体,14-光照强度传感器,15-温湿度传感器,16-控制器,17-蓄电池,18-无线传输模块,19-第一传动电机,20-第二传动电机,21-环形传动机构,22-挂钩,23-窗帘,24-防风配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为一种节能型智能窗帘,包括壳体1;壳体1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2;壳体1内部以隔板2为分割分别设置有拉帘防护腔3和卷帘节能腔4;卷帘节能腔4内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绕卷辊5;绕卷辊5周侧面卷收有太阳能窗帘6;太阳能窗帘6采用由小块太阳能硅板连成的柔性片状结构,也可采用太阳能薄膜结构;拉帘防护腔3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7;导向杆7周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固定板8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铁9;导向杆7周侧面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驱动板10和第二驱动板11;第一驱动板10和第二驱动板11朝向固定板8的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风杆12;两防风杆12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电磁铁9相配合的永磁体13;电磁铁9通电带磁;断电则失去磁性;固定板8一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光照强度传感器14和温湿度传感器15;光照强度传感器14和温湿度传感器15均外露面向朝阳面;光照强度传感器14用以实时监测光照强度数据;光照强度传感器14将检测到的实时数据传递至控制器16;光照强度传感器14的型号为HBFM-GZ;温湿度传感器15用以实时监测温湿度数据并将数据实时传递至控制器16;温湿度传感器15的型号为HR-NTC。其中如图1-5所示,壳体1一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6和蓄电池17;控制器16位于蓄电池17上方;壳体1一表面固定连接有无线传输模块18;无线传输模块18用于提供无线数据传输及控制功能;无线传输模块18的型号为XR336。其中,壳体1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电机19;壳体1相邻第一传动电机19的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电机20;第一传动电机19输出轴的一端与绕卷辊5固定连接;拉帘防护腔3内壁转动连接有环形传动机构21;环形传动机构21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周侧面设置有用于拉线;拉线与第一驱动板10和第二驱动板11固定连接;第二传动电机20输出轴的一端与环形传动机构21传动连接;环形传动机构21一表面分别与第一驱动板10和第二驱动板11传动连接。其中,导向杆7周侧面分别滑动连接有两组挂钩22;两组挂钩22一端均卡接有窗帘23;第一驱动板10与第二驱动板11一端及两防风杆12一表面均与窗帘23卡接。其中,窗帘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能型智能窗帘,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n所述壳体(1)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壳体(1)内部以隔板(2)为分割分别设置有拉帘防护腔(3)和卷帘节能腔(4);所述卷帘节能腔(4)内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绕卷辊(5);所述绕卷辊(5)周侧面卷收有太阳能窗帘(6);/n所述拉帘防护腔(3)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周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铁(9);所述导向杆(7)周侧面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驱动板(10)和第二驱动板(11);所述第一驱动板(10)和第二驱动板(11)朝向固定板(8)的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风杆(12);两所述防风杆(12)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电磁铁(9)相配合的永磁体(13);所述固定板(8)一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光照强度传感器(14)和温湿度传感器(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智能窗帘,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隔板(2);所述壳体(1)内部以隔板(2)为分割分别设置有拉帘防护腔(3)和卷帘节能腔(4);所述卷帘节能腔(4)内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绕卷辊(5);所述绕卷辊(5)周侧面卷收有太阳能窗帘(6);
所述拉帘防护腔(3)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杆(7);所述导向杆(7)周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电磁铁(9);所述导向杆(7)周侧面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驱动板(10)和第二驱动板(11);所述第一驱动板(10)和第二驱动板(11)朝向固定板(8)的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防风杆(12);两所述防风杆(12)一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电磁铁(9)相配合的永磁体(13);所述固定板(8)一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光照强度传感器(14)和温湿度传感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智能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一侧面分别固定连接有控制器(16)和蓄电池(17);所述控制器(16)位于蓄电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玉梁前菊姚其林徐淑娟陈蕾姜雪张杰程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三品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